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综合正文

浮水面 专家建言行业准入

2009-03-26 09:19来源:www.chinapower.com.cn  关键词:风电行业准入专家建言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随着传统能源的不断消耗,能源危机步步紧逼,全世界都把目光聚焦在新能源上。事实上,在过去几年中,新能源正以突飞猛进的速度发展,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得到有效的开发利用,其年均增长率均超过20%。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不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呼吁加快新能源特别是风电产业的发展。而处在风电产业链不同环节的零部件提供商、整机提供商、发电企业均希望政府能够加足扶持“马力”,使风电产业能够如“风驰电掣”般加速发展。

  加紧布局风电基地

  2008年相继发生的“电荒”、“油荒”坚定了我国政府发展新能源的决心。随后不久,我国风电产业布局逐渐浮出水面。近日,国家能源局核准4个可再生能源项目,其中就包括两个装机容量为10.05万千瓦的风电场项目。

  在今年年初召开的全国能源工作会议上,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提出,力争用10多年时间,在甘肃、内蒙古、河北和江苏建成4个上千万千瓦级的风电场。因为这些风电场的装机容量与三峡水电工程相差无几,这4个省区被称为“风电三峡”,而此次核准的两个风电项目分别位于其中的河北和江苏。

  据悉,河北华电沽源风电场项目和江苏如东二期风电特许权项目扩建项目,均将建设67台1500千瓦风电机组。赛迪顾问能源产业研究中心总经理路琨表示,此次核准的两个项目均为大型风电机组,这表明大型风电机组将成为今后我国风电建设的方向。

  国家能源局在2008年还启动了6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的建设规划。据悉,这6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将分别规划在内蒙古、甘肃、新疆、河北和江苏等风能资源丰富的地区。据中国风能协会副会长施鹏飞介绍,这6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中的甘肃酒泉风电基地建设规划目前已经完成,率先进入实施阶段。

  据悉,目前甘肃已经组织实施了以兰州电机公司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组研制及控制系统产业化项目为代表的83个重点产业化项目,将逐步形成风机总装产能,兆瓦级变速恒频双馈风力发电机组和大型风力发电机组风轮叶片、齿轮箱、控制系统,以及风机电缆和大截面常规橡套电缆的产业配套能力。目前,兰石集团、星火机床、中材集团、甘肃中航惠腾风电设备公司、中科宇能等企业已经参与竞争,希望能够分得一杯羹。

  同时,新疆哈密东南部和北部的三塘湖-淖毛湖风区的2000万千瓦风电场也已经规划完毕,准备进入施工阶段。

  “其他地区的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设规划正在编制中。内蒙古规划建设5000万千瓦,其中蒙西2000万千瓦,蒙东3000万千瓦;河北规划在沿海和北部地区建设1000万千瓦;江苏规划建设1000万千瓦,其中近海700万千瓦。”施鹏飞表示,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的规划和建设,将保证我国2020年1亿千瓦风电基地的电能输出,实现《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的目标。

  目前,位于江西鄱阳湖畔的长岭风电场10台机组已经并网发电,并入江西电网。这是江西省鄱阳湖畔继首个风电项目——矶山湖风电场并网发电后的第二个风电项目,也是江西首批开发的风力发电项目。

  风电发展仍存软肋

  施鹏飞表示,2010年我国的风电累计装机容量将达到2000万千瓦,2020年将达到1亿千瓦,也就是说从2011年到2020年将增加8000万千瓦,平均每年新增800万千瓦。目前国内风电整机制造业仅金风科技、华锐、东汽、上汽4家企业的年产能就在800万千瓦以上,这意味着其他60多家风电企业的竞争将会更加激烈,而且这还不包括国际风电巨头。

  “众多风电企业扎堆进入市场,能为我国的风电场提供更多的产品和技术,但目前我国风电市场的容量还远远不能满足众多风电企业的需求。”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史立山表示,风电投资者应提高市场风险意识,慎重投资风电。

  根据中国风能协会提供的数据,目前我国风电整机制造企业超过70家,风叶生产企业达50多家,塔筒生产企业接近100家,从企业产能计算,已远远超过市场容量。

  龙源电力集团总经理谢长军表示,众多投资者、制造企业盲目上马风电项目,引发风电市场的恶性竞争。有关部门在给风电发展加力的同时也要遏制企业盲目投资,避免一窝蜂上马项目的现象。

  除了风电市场的容量不能满足企业需求致使风电市场恶性竞争外,我国风电产业自身的“硬伤”仍然存在。路琨表示,目前我国的风电企业还停留在中低端设备的设计与制造水平,而国产兆瓦级变速恒频机组仍在研制,兆瓦级叶片、齿轮箱和发电机只是小批量生产。“我国的风电机组在控制系统、轴承、兆瓦级风机叶片、齿轮箱等关键零部件方面存在较大的供需矛盾。虽然整个风电产业发展较快,但风电企业在这方面的研发生产能力不足,尤其是轴承与电控系统。”路琨表示,总体来看,国内风电技术研发仍显薄弱,风电产业链发育不完善,关键零部件产能不足,大型风电设备严重依赖进口,这些因素制约了我国风电产业的发展。

  应实行行业准入

  对于风电企业间的恶性竞争,山东山起重工董事长樊宪国认为,当前国内风电设备制造业投资过热已成定局。国家有关部门以及行业组织应采取市场化手段,引导风电产业有序发展,比如尽快建立国家级认证机构,建立行业准入制度等。投资者和金融机构应认清行业现状,避免盲目投资。风电设备制造商应把企业做强做实,“走出去”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发展中心主任王仲颖表示:“为增强我国风电技术基础研究能力,应尽快建立国家级风电技术研发机构,整合国内现有技术资源进行基础性、公共性技术研发;应建立健全风电设备的技术标准、检测和认证体系,推动风电技术进步、保证风电产品质量、促进成本降低;应建设大型风能实验设施,支持新产品的实验和检测认证。鉴于大多数企业关键技术还处于消化吸收或完善阶段,应制定促进自主创新和产业化发展的激励政策。”

  路琨表示,建立行业准入制度,是避免盲目投资,遏制恶性竞争的有效手段。他同时强调,风电企业应当苦练内功,提高核心竞争力,研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产品,只有这样才能在世界风电市场上站稳脚跟。(作者:戈清平)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风电查看更多>行业准入查看更多>专家建言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