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技术正文

中国电科院数字化电网研究成果显著

2009-04-28 09:51来源:《国家电网报》 关键词:中国电科院数字化电网数字化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4月中旬,山东枣庄110千伏云峰变电站正按工程进度建设。这座变电站将采用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最新研究成果——基于信息共享的数字化变电站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应用项目,自动化水平大为提高。

  去年9月底,首座应用该技术的辽宁鞍山供电公司66千伏小坨子新型数字化变电站已顺利投运,并于今年3月15日顺利通过由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组织的项目鉴定。

  国家电网公司“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到“十一五”末,数字化电网建设要取得重大进展。中国电科院认真思考如何充分发挥深厚的科技综合实力,尽快在支撑电网发展的关键领域和前沿领域实现新的突破。基于信息共享的数字化变电站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应用项目,就是数字化电网发展的一个重要节点。

  据该项目负责人、中国电科院输变电监控技术研究所副所长覃剑介绍,在66千伏小坨子新型数字化变电站建成之前,我国数字化变电站一般采用点对点的系统架构。因此,不得不按照传统变电站的功能,配置相应的保护、监测装置。这不仅增加了建设投资和维护费用,而且因现场接线复杂,也增加了事故发生的概率。新型数字化变电站最大的创新之处在于,它真正实现了信息共享,构建了高可靠性的光纤通信网络,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数字化变电站点对点的方式,能够基于全站信息共享,具备站内保护和自动化功能。

  目前,在一座变电站内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几十个乃至上百个二次装置组屏排满数行数列,用来实现全站的保护、控制、监测。而应用基于信息共享技术的新型数字化变电站的二次装置数量将大幅减少,运行维护人员数量也会相应减少。据了解,66千伏小坨子数字化变电站即为无人值守变电站。

  中国电科院研究人员还从技术层面进行自主创新,完成了一系列核心技术的开发研制,使新型数字化变电站的实用性和可靠性大大增强。

  据覃剑介绍,新型数字化变电站采用的技术,与我国未来电网发展的许多技术和目标是吻合的。首先,变电站智能化的一次设备与未来电网对一次设备的要求一致。其次,智能电子装置等网络化的二次设备,可以整合保护、控制、监测、计量等功能,使变电站拥有较高的自动化程度。同时,这种符合IEC61850标准的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也可为未来电网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

  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化,研究人员将充分发挥新型数字化变电站信息共享的优势,采用多功能、一体化的装置,整合全站不同应用功能的二次装置,进一步提高变电站的自动化水平,使整个变电站系统更为经济、可靠。而信息的共享和功能的整合,可以消除专业壁垒,为实现未来电网的统一管理和集约化经营奠定坚实基础。(来源:《国家电网报》 张逸飞 刘津)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中国电科院查看更多>数字化电网查看更多>数字化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