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综合正文

武隆山体垮塌灾害中的“光明使者”

2009-06-23 11:33来源:新华网重庆频道关键词:重庆电力配网检修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新华网重庆频道6月15日电(冉颖)6月5日晚,人命关天的夜晚,让人心急如焚的夜晚。

    这里是国家电网重庆市电力公司所属的武隆供电公司羊角客户中心配网检修的抢修驻地。5日武隆山体垮塌发生后,羊角客户中心主任李道洋以最快的速度赶往施救现场。根据应急供电属地化管理原则和职业敏感,李道洋打出一个又一个电话,以最快的速度吹响尖厉、急促、让人透不过气的紧急集合哨,招呼一个又一个出生入死、并肩战斗的“战友兄弟”们归队,带上平时反复预演所规定的线缆、器具和设备,赶往现场。

    清冷的月光下,一群来自电力的钢铁战士紧急行军。经过2008年抗冰抗震的历炼,这支队伍在应急机制方面已经表现得胸有成竹。谁敢穿越垮塌体?我来!

    滚石声隆隆传来。谁敢穿越垮塌体?
 
    “我来!”共产党员、安全专责冉建东站了出来。事发后,当地人一直传说石头仍在静静地移动,相当恐怖,这引起武隆供电公司安全专责和相关领导的高度重视,因此6日就及时调整方案,把山底下本来安装变压器的定点移至垮塌体对面的半山腰。冉建东全过程监督所有作业和具体施工,使重庆市电力公司安全规程全过程执行到位。工作人员晚上睡觉除留守变压器、提供电源的三人外,其他人晚上均转移至高处。然而,他却在垮塌体中来回穿梭。

    颜琼,女,现年30岁,重庆市电力公司武隆公司长坝供电所女所长,共产党员。她是一个意气风发的女子。事发现场急需要人带路巡线?怎么办?“我来!”颜琼第一个站了出来。在危及生命的垮塌现场边缘巡查线路,对一位女性来说是何等勇敢!虽有滚石在身旁,但她却带着队伍在堰塞湖边的泥水中深一脚浅一脚地走。沿着10千伏长铁线(35千伏长坝变电站至铁矿乡)红宝支线,沿着有生命危险的滑坡边缘绕道而行,这一绕就多出近三十公里的路程。就这样,羊角客户中心的巡线队员们在艰难危险、细雨霏霏的环境中摸黑巡查了所有的危险点和线路设备受损情况。

     共产党员冯晓明,今年51岁,重庆市电力公司武隆公司总经理,于5日下午用双腿跑到现场,和武隆县委书记刘旗在现场商量如何保供电。由于连日的劳累,他小腿已经浮肿。他的女儿今年刚好参加高考,女儿非常希望自己的老爸在考场外为自己加油打气,可是每次考完试都没看到老爸的身影,心里非常失落。

     共产党员姚华鸣、徐昆耀、陈璋、王世寿、戴正刚、冯晓明6月5日首批到达垮塌体南侧事发现场,最初的指挥部设在南侧,条件相当艰苦,地面潮湿泥泞,没有可坐的凳子,土豆是唯一的主食,和着茶叶煮了,就着咸菜吃下肚。

     共产党员陈泽林骑摩托车先期到达铁矿乡鸡尾山现场,矿场附近两个台区受损,他先断开电路,以防高压线出事故,然后在天黑的情况下对事故线路进行了最简单但最有效的处理……

    颜琼、李道洋、侯志发、张敏、王诗堂、冉建东、李贵林、陈经河、朱龙、华中贵……一个党员一面旗,党旗在施救现场高高飘扬。电力公司的党员,最先赶到现场,最先施救。没有闪光的语言,只有质朴的行动。党员带动群众,执行!执行!执行!两个“最早”

    6月5日下午3点,武隆供电公司羊角客户中心主任李道洋正在白云乡参加协调会,处理小河沟水电站的安全隐患,突然武隆县政府一位工作人员在会上告诉他鸡尾山垮塌的消息。“险情就是命令”,李道洋深知失电的严重后果,第一时间向领导汇报后,带领5名职工直扑垮塌现场,下午3点50分,到达垮塌现场北侧,除了管制交通的交警以外,电力职工是最先到达的施救人员。

    与此同时,远在四川遂宁死海休闲的武隆公司生技部主任侯志发听闻事件后赶赴现场,于6月5日晚上十一点半携带帐篷等抢险办公物资到达乐村,后几经辗转,在侯志发及其同事的艰苦努力下,6月6日上午11点,电力抢险保电指挥部在鸡尾山灾区最早挂牌办公(最初在南侧,后迁至北侧),“电力先行”的理念得以贯彻,用于抢险应急的电力得到了最早的保障。抢险指挥部的牌子刚挂好,央视及时跟进进行了拍摄和报道,报道中称“国家电网,责任央企”。重庆后勤工程学院一位姓方的老员工过来告诉记者:你们电力公司的指挥部最早成立,国网招牌最早打出来,佩服佩服!

    这两个“最早”,体现的就是在去年年初的抗冰抢险、年中的抗震救灾中形成有素质的队伍的良好表现:启动预案,按属地化管理原则迅速到达事发现场,严格执行预案,倡导雷厉风行的执行力并关注最终结果。突击!突击!

    电力巡线的情况是相当惨痛的--红莲采矿厂的线路和变压器全部被掩埋,部分红宝村也消失了。除此之外,通过边巡线边处理、线路改接等特殊方式,3个小时之后,其他线路全部恢复通电。

     来自重庆市电力公司系统的“电力大部队”开始涌入。午夜12点,羊角客户中心组织两支抢险队伍对南侧巡线,边巡线边处理。6日清晨5点,再次巡线,查缺补漏;早上7点,巡线工作全面结束。现场总指挥、重庆电力公司副总工程师姚华鸣要求强送,早8点,全部试送成功。整个铁矿乡除了被埋之地已全部恢复供电。

    7日以后天气转阴,继而开始下雨,直到11日才停息,早晚温差很大。垮塌体南北两岸电力需求非常迫切。电力部门力调1台500千伏安变压器、200米高压电缆、800米低压电缆、两台配电箱入场,调入的主体路径是从南川市水江镇到武隆县白云乡(是为两县市交界处)。

    电力英雄们从事件发生后一路苦战,无人再回家去看一眼。滴水见太阳,让我们只看看羊角客户中心6至11日的战绩:安装500千伏变压器1台、配电柜2个、简易空开10个、10千伏电缆500米、400伏电缆500米、绝缘导线8千米、钢芯铝绞线3吨、低压灯头灯泡合计600套、发电机1千瓦2台,5千瓦1台。另外还及时完成当地乡政府交办任务,解决了23户移民安置房的用电问题。

    时间紧,强度大。6月8日早上堰塞湖抽水设备的焊接必须用电,指挥部要求必须在焊接之前安装好变压器和相关电力设备。按照施工计划,6月7日晚9点设备就必须全部到齐,但山路实在不好走,雨又一直不断,天雨路滑,参与车辆太多,无法通行。怎么办?干!泥泞见豪情,滑倒跌倒,爬起来继续干,抹一把泥水,抹一把汗水,抹一把雨水,三种水已分不清。考虑到人命关天的抢险工作需要,抢干!8日上午8点,设备安装终于完成。

    这是一个惊人的速度!,而“速度就是生命” ,“速度就是生还的机会”。连续作战 不畏艰苦

    “抢险到哪里,电就供到哪里。”10日凌晨1点,在施救现场,电力英雄们在打通生命通道的途中,提供强有力应急照明。和9日晚上一样,电力部门无人休息,两个夜晚全是通宵达旦,疯狂作业。实在困得不行了,每个人最多休息仅两小时。

    因交通管制、路难行等种种原因,后勤保障在最初阶段一时不能跟上,生活非常艰苦。5日晚,电力抢险队员在农户家里,一个人一个土豆煮熟后充饥,香!然后又“超速”地饿了。

    因为山体垮塌之后水源断绝,队员们全都不漱口、不洗脸、不洗脚、更不洗澡,“四不”队员个个精神抖擞,狂热战斗。没那么多床,如何解决?除了值班人员,其他人在车上。他们两个晚上一点也没睡觉,困得不行了,就找块冰冷的石头坐一坐或靠一靠,缓解一下疲劳,保证连续作战。

    武隆山脉是典型的高山大岭,当地民谚说“看到屋,走得哭”,指路太难行。当地民谚又说:“天晴吃炒面,落雨和稀泥。”指的是泥土灰尘太大。筒靴踩在深深的泥泞中,稀泥往统靴里直灌,前脚起,后脚则陷在泥里,而且还要提防失去重心、摔倒在地。处处是泥水,身上全是泥水,一个个都变成泥人了。大家自嘲说:只见泥人,只见一对眼睛在转动。喝水,喝半口留半口,等到实在口渴时再喝。吃的苦、受的累更多。抢修强度太大,因为时间要求紧迫,因为人埋在下面啊!工作标准要求更高,因为人埋在下面啊!重庆市电力公司总经理单业才有令:“不能因为供电滞后,影响政府施救。”

     6月12日下午,重庆市副市长林月明、重庆市市政府副秘书长艾扬路上偶遇重庆市电力公司副总经理莫文强,盛赞电力工作。工程节点

    6月5日至6月6日,电力工作者进场抢修,恢复了铁矿乡的系统供电。

    6月7日至6月9日,电力工作者在灾害点北侧安装一台400千伏安变压器,施放10千伏电缆3000米、低压电缆300米,作为灾害点北侧开挖平台作业点大型设备的电源;在灾害点南侧安装500千伏安变压器一台,供南侧两台80千瓦、两台90千瓦抽水机用电;安装一台50千伏安配变专供水江直升机停机坪用电;安装一台250千伏安配变供殡仪馆的50个冰棺用电。以上电源的提供保证了抢险救援工作地顺利开展。

     6月9日电力工作者开始驻场保电,通过对供电设施的巡视、检查和维护工作,确保电力设施的正常、稳定运行,确保救援抢险指挥用电、救援抢险工作用电,同时满足抢险过程中零星增加的用电需求和小电源需求。6月12日下午,应重庆市抢险救灾指挥部要求,新铺设100米低压线路,为卫星定位装置提供工作电源。至12日,重庆电力系统投入救灾抢险人力743人次,车辆162台次,吊车8台次。新建临时10千伏电缆线路4千米,低压电缆和绝缘线3.0 千米,装设配电变压器3台/950千伏安。

    工作重点随后转入加强供电线路、供电设施的巡视、检查、监测,确保救援抢险指挥用电、救援抢险工作用电,如生命钻孔工程、堰塞湖排水等用电。一句话:救援抢险到哪里,电就供到哪里。一线声音

   上外伤药的队员钟建华在医疗点谈笑自若。

    羊角客户中心职工王小龙的爱人打电话给他,亲昵地嗔怪道:“在电视里看到你了,一个泥人,更象个傻瓜”。这样奋力拼搏的“可爱傻瓜”,在救援现场并不少见。

    在救援现场,最自然最自豪的语言是:“我在铁矿”,“我在鸡尾山”。

    以下是来自一线的声音:

   “比抗冰灾更难,吃的苦,受的累,我们从来没遇到过。”

   “工作强度太大,如此短促的时间需要完成如此繁重的任务。事实证明:我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

   “个人认为应急体系比较完善,应急能力、施工组织、后勤保障、安全管理、队伍吃苦耐劳的精神,是其他行业的队伍无法比的。”

    “各个部门(指外单位)都有人在,我们是电力公司,做任何事情要考虑效果和自身的社会形象。”

   “反正每回都是:电力最先来,电力最后撤。”

   “我们比武警、解放军、民兵轻松些。”

   “我们的后勤比他们好一些。”

   “下面的人,到底是死是活都还不知道,我们要尽心确保前方的施工救援。”

   “在此时此地,我们心情沉重,最能体会他们那些家属的揪心和悲痛。”

   “平时的应急预案,现在得到检验。我们反应能力如何,今天就是一个印证。”

   “为今后应急,配合的默契感决定了速度的提升。”

   “实际上抓了这几年应急工作,已经有成效。”

   “应急执行程序化,人员安排严格,无论是哪个环节出问题,都会有很快的响应。”

   “抗冰抢险这么大的工程都过来了,这个我们不怕。”

   “6日深夜困得不行躺在农家猪圈顶上的木板上干草堆里,能够伸直脚睡觉,幸福啊!有人还没睡到干草堆哟!”

   “晚上冷,坐在地上能够睡着的,很多。”

   “平生最豪华的刷牙,用的是矿泉水。”

   ……

    让我们记住这些一线的抢险队伍:

    武隆供电公司线路检修班、羊角、火炉、汉口、鸭江四个客户中心“倾巢出动”,检修调度所、运行管理所、安监部、生技部、电网检修分公司和长寿供电局、江北供电局、城区供电局、彭水供电公司、綦南供电局、南川供电公司全力支援!(完)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重庆电力查看更多>配网检修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