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报道正文

电力服务大别山老区发展调查

2009-10-13 14:16来源:互联网关键词:供电公司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安徽六安是红军的发源地之一。在鄂豫皖边区三大起义中,商南(今属金寨)立夏节和六霍两大起义发生在现六安境,组建了红三十二师、红三十三师,建立了豫东南革命根据地和皖西革命根据地。从皖西走出的红四方面军主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等革命武装后来成为八路军、新四军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组建和指挥人民解放军的骨干和源头。抗日战争时期,在这里率先实现了区域性国共合作,打响了新四军华中抗日第一枪;解放战争时期,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重建和恢复了中原根据地。


  银线织就金六安


  一片片金灿灿的稻穗压弯了秸秆,一个个毛茸茸的板栗张开了笑脸,一条条银线在阳光下闪着光芒,一位位在田间地头劳作的农民喜笑颜开……金秋时节,笔者走进山环水绕的大别山,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六安市独山镇怀华村村民王成才指着稻场上的电力脱粒机动情地说,有了电,“打稻”再也不用出蛮力了,现在种地是越种越轻松!


  近年来,六安供电公司加快电网建设步伐,形成了以500千伏变电站为主要电源支撑点,220千伏为主网架,110千伏为环网,10千伏配网互为备用的较为坚强的区域电网。供电能力、电网质量、供电可靠性和运行灵活性显著提高。实现了农村居民从“想用电”、“用上电”再到“用好电”的三级跨越。


  楼房村里处处新


  位于鄂豫皖三省交界处的金寨县沙河乡楼房村,是昔日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前线指挥部所在地。从金寨县城出发向西南行进,一路柏油公路连接,三个多小时后,笔者一行进入了楼房村。


  金寨供电公司思政部主任江守平介绍,当年刘邓大军之所以选择这里作为前线指挥部,与当地的地理环境和民风有着很大关系。新中国成立后,位置偏僻和交通不便,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近年来,老区人民结合当地的资源条件,借助稳定的电力供应,大力发展林芝、银杏、养殖等特色产业,使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这里已成为“中国林芝第一乡”、“安徽银杏第一乡”。


  村里四周环山,绿树掩映,村前电力线路及设备排列有序,不少人家已盖起了两层小楼房。在江守平带领下,笔者一行来到了指挥部的遗址。站在指挥部的小巷中,楼房小学校长廖家松告诉笔者,当年刘伯承、邓小平带领约一个团驻扎在该村,附近的房子几乎都是前线指挥部的旧址。但是经过60多年的变迁,很多老房子都已翻盖。下一步金寨县将异地重建指挥部,发展红色旅游。


  这时,耳边突然传来轰隆隆的机器声。“那是切草机的声音,”陪同采访的支部书记老周始终面带笑容。农网改造以后,楼房村实现了“同网同价”,当地村民用上了“放心电”、“满意电”,特别是2007年沙河35千伏变电站的投运,使当地经济发展有了更加可靠的电力保证。现在家家户户各显神通,依靠电力走上了致富路。普遍用上了“打米机”、电饭煲、电磁炉,个别人家甚至装上了空调、买来了电脑,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去吴立喜家看看吧!”老周建议。吴立喜是当地顶顶有名的养猪大户,住在毗陵的关庙乡三和村。虽然地处偏僻山区,但公路直通村里,完全没有不便的感觉。随着目的地越来越近,一排干净整洁的猪舍展现在笔者面前。吴立喜正在用高压水枪清洗猪圈,听说了笔者的来意后。他很高兴地介绍道:“有了电在家就能加工饲料,猪圈也装上了通风设备,养猪变得容易了。现在我一年出栏3次,每次200头,一年收入就有4万多元哩。”


  据了解,金寨电网大发展是在2003年重组金寨供电公司结束县内长期存在的多家管电的历史之后。经过16年的投入建改,截至目前,全县35千伏线路形成了环网,110kV线路已覆盖大半个县,有力支撑了县域经济社会发展。


  漫水河畔话信心


  告别了楼房村,笔者一行继续驱车向南行驶,目的地是“红军故里百合之乡”的霍山漫水河镇,沿途道路崎岖,雾气正浓。“霍山气候温和,四季分明,以漫水河地区为代表的中南部山区以棕壤土为主,非常适合百合生长,而且这里产出的百合药用价值更高。”在漫水河百合产业协会,工作人员不无自豪地介绍。


  “革命圣地,绿色山镇,百合之乡”。在“西镇暴动”(六霍起义即由六安独山暴动和霍山西镇暴动发展形成,霍山县也因此成为安徽省第一个全境赤化县)旧址环顾四周,当年将士们浴血奋战的战场上,现在林草茂盛、鸟语花香,战争的痕迹似无可见。这里不仅具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而且生态很好,已建成万亩中药材和蚕桑基地,犹以盛产百合闻名遐迩,是上海江桥市场的百合直销产地。


  漫水河地区的电力主要由当地水电公司供应和服务。1998年农网一期整改后,原来周边5个独立的乡镇用电管理权收编到小水电公司,成立了漫水河供电所,供电能力和水平得到了极大提升。2006年,农网二期整改较为彻底,整改范围延伸到每个台区,绝大部分地区实现了“同网同价”。电力的发展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尤其帮助致富能手实现了在本地对土特产进行深加工的夙愿。


  在镇东头一百合加工厂,笔者看到约莫有二三十人正在紧张忙碌着,头顶上的电灯照亮了厂房内每个角落,老板张显然带领几个职工正在调试机器,准备对“粗加工”的百合进行“精加工”。他告诉笔者,漫水河年产鲜百合上万吨,每年端午节到中秋节这段时间是百合集中丰收的时候,充足的电力是保证百合正常收购和保存、加工的重要条件。


  顺着漫水河,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车程,笔者来到了霍山县城。这里的工业园区正在开足马力进行生产,处处都是忙碌的景象。“近年来,霍山供电公司积极服务于招商引资工作,只要厂矿企业建到哪里,电网就架到哪里。”霍山供电公司副总经理刘庆丰说。


  在金融危机冲击下,霍山外向型企业损失惨重。霍山供电公司及时开辟“绿色通道”,帮助企业降本增效。该公司领导带队主动与各个企业“对接”,为企业设备选型、安装、维护等提供全方位的技术咨询和服务。同时,简化报装手续,帮助企业用好分时电价政策,做好设备无功补偿,保证功率因素符合考核要求,最大程度的帮助企业降低用电成本。


  今年1至8月份,霍山工业园区用电量2201.6万千瓦时,同比增加1373.8万千瓦时,增幅166%。霍山经济企稳回升的态势进一步明朗。


  独山深处红色浓


  笔者来到六霍起义另一个策源地——裕安区独山镇,正赶上六安市旅游会议在此召开。修建一新的“六安苏维埃城”里,店铺林立、商贾云集,宽敞的街面却看不到一根电杆,街道上空也没有一根电线,历经沧桑的建筑和大红的花灯交相辉映。


  “桂花板栗,籽实饱满、清幽香甜,看一看,尝一尝喽!”小贩的叫喊声吸引了笔者的注意。店内的电炒机正在轰隆隆的转着,不时吐出热腾腾的“桂花板栗”。老板马从友美滋滋地告诉笔者,自苏维埃城开市以来,他平均每天都能卖掉两百多斤,去除成本,每天净赚二三百元。笔者注意到,像马从友这样的小店在苏维埃城里大约有六七十户,家家门前都挤满了人,看得出,这里人气确实很旺。


  从苏维埃城出来,向北步行约15分钟便来到独山镇后山。“六霍起义纪念塔”纪念塔就建立在山顶,拾阶而上,共有146个阶梯。据当地人说,这146个阶梯正是为了纪念在“独山暴动”中牺牲的146个烈士。站在塔前俯瞰独山,一边是蓝盈盈的湖、一边是幢幢小楼,条条线路穿越其间闪着金光,一派祥和的景象。


  独山镇有关负责人向笔者介绍,独山旅游资源丰富,兼具红色旅游、生态旅游、宗教文化旅游于一体,每年接待游客约20万人,实现旅游收入五百多万。特别是近年开发的“红色之旅”项目很受欢迎,景区的旅游收入也连年翻番。旅游业的发展,电力功绩卓著。


  近几年,六安市逐步加大独山旅游开发力度,这给电力安全可靠供应带来了压力。六安农电公司主动作为,积极跟进,实施“一站式”服务,保证电力项目跟进旅游发展。专门成立了“旅游保电服务队”,在重要节日、重大活动加强特巡和监控,确保安全可靠供电。采取夜间检修的方式,最大程度的减少影响。今年,该公司又为景区新上了一台200千伏安变压器,投资50多万元的景区架空线路改电缆入地工程也已全部完成。


  今年47岁的独山供电所所长候少军说,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经济发展。虽然2002年至2003年独山电网得到了“脱胎换骨”式的改造,预计能够满足未来10多年发展需求,但现在看来还是已落伍了。下一步将根据“十二五”规划,再次对电网进行高标准改造,切实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对电力的旺盛需求。


  离开独山,一路上映入眼帘的是红的花,绿的树,洁净的水泥路旁,垂柳依依,清清的河水泛着涟漪,处处凸现着新农村的气息。几年前,这里还是一个经济落后的贫穷小镇,如今,已成为镶嵌在皖西大地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供电公司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