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虽然已经过去了一个多月,但对于不断创造着我国风电设备自主创新历史的沈阳华创风能有限公司(下简称华创)来说,2009年10月25日,是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
这一天,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首台3.0兆瓦(MW)双馈风力发电机组在华创青岛产业基地成功下线。这次下线,标志着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风力机组的研发与制造达到了新的高度,实现了风电装备自主品牌发展的跨越,打破了国外在3.0兆瓦级核心技术上的国际垄断。
华创董事长赵炳胜介绍,大功率风机制造是高技术含量的现代集成工业,目前3.0兆瓦风机已成为欧美发达国家主流机型。为实现大容量风机自主化和国产化,2007年底华创风能有限公司与沈阳工业大学联合启动了3.0兆瓦双馈风力发电机组研发制造项目。整体技术采用科技部支撑计划“适应海、陆环境的双馈式变速恒频风电机组”的研制成果。该机组在总体设计、齿轮箱、叶片、发电机、控制系统等方面有多项符合中国国情的自主创新的特色设计,根据近海岸、高风沙、低温等环境条件,完成了创新的机组总体设计。
创造数项国内第一
据了解,华创的首台3.0兆瓦风机创造了国内风机自主创新的数项第一:首台双馈式3MW2级NGW行星斜齿轮/1级圆柱斜齿轮的高速齿轮箱研制、首台3MW10kV高压双馈式发电机的研制、首套48m长的3类风区适用的3MW风电机组变速变距叶片研制、首台低电压穿越、独立变桨距的柔性协调控制系统等。
这样的国内第一,对于华创来说,不是第一次,也不会是最后一次。
成立于2006年4月6日的华创,是沈阳工业大学风能技术研究所和青岛国电蓝德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本着“强强联合、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原则,联姻后诞生的结晶。赵炳胜表示,在企业成立之初,华创就制定了自主创新的前瞻性发展策略,打造“自立自强、创新创业”的企业精神。到目前为止,华创已经拥有了多项国内专利和发明专利,在多项关键性核心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作为国家“863”计划成果、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华创兆瓦级以上风机240小时试运行的整体技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2006年10月21日,当华创研制的中国首台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风力发电设备出厂之时,在场的专家学者曾表示:华创的崛起,标志着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风力机组技术发展达到了新的高度,实现了中国兆瓦级机组完全自主品牌从无到有的跨越。
现在,华创又成功地将产品线从1.5MW延伸至3.0MW,不但实现了自身的跨越,也提升了整个中国风电设备的自主创新能力。
核心技术不断突破
华创自主创新的历史和成就,是我国风电产业高速发展的一个缩影。
从1977年FD13-18KW风电机组点亮我国风电发展的星星之火,我国的风电产业至今已有30年的发展历史,尤其是近5年,更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2002年到2008年的数据显示,2008年中国的风力发电发展水平达到欧洲2002年的水平,中国6年的发展相当于欧洲10年的发展水平。
中国风能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底,我国风电装机容量超过20万KW(千瓦)的省份超过了12个,风电总装机容量则超过了1200万KW,成为世界第4风电大国,其中2008年新增装机容量超过600万KW,位居全球第2位。2009年,中国装机增长率可能会位居全球第1位。
随着我国逐渐成为全球风电大国,我国在风电设备的核心技术方面也不断取得突破。目前初步形成了以风力发电机组总装企业为龙头、零部件制造厂相配套的格局,成功实现了兆瓦级风机在研发、量产两个方面的突破。“从最开始的只是通过购买国外技术或生产许可证进行生产,到后来的联合设计开发,再到自主研发,应当说风电设备的核心技术我国正在逐渐掌握,很多方面已经取得了重大突破。”中国风能协会鉴衡认证中心副主任陈雪松说。
陈雪松告诉记者,目前我国的风电设备水平与国外顶尖水平相比,其主要差距体现在经验上,这主要是因为我国的风电产业发展时间比国外同行要短。受人才、技术、工艺和材料等多种因素制约,尤其是在电机制造、系统控制等核心技术方面,企业自主创新和消化吸收引进技术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产能过剩需区别对待
中航重机股份有限公司运营管控部部长赵松表示,目前国内风机在1.0兆瓦和2.0兆瓦方面技术已经日趋成熟,3.0兆瓦也有所突破,但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还需要实践的检验。至于国外目前开始占主导的更大功率电机,如5.0兆瓦的风电设备,在国内目前并没有很大的市场需求,因此暂时也不会成为市场主流。
另一方面,国内有关专业部件制造厂按照风电主机生产企业的要求,已经研制出风电机组的关键部件,如发电机、齿轮箱、叶片等。“随着国产化的推进,风电的主要零部件是叶片、齿轮箱发电机等,已经基本解决,下一步主要是风电的轴承制约了发展,但也有所突破。”陈雪松说。
在不断突破核心技术的同时,我国风电企业在国内的市场占有率也在稳步上升,超过外资企业。
目前,我国风电设备整机制造企业有近70家,部件制造企业总数已超过百家,仅叶片厂就有50家。如此多的企业扎堆,使得风电设备和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煤化工、多晶硅等一起,被国家列入产能过剩名单。
陈雪松认为,风电的产能过剩与其他行业是不同的,这点在国家的文件里也得到了体现。作为未来的重要清洁能源,与钢铁、水泥行业不同,风电产能的容量很容易扩大,因为它本身的容量不在于生产能力,如建厂房等。“风能的最大投入在研发,所以要避免我国在研发方面的重复建设问题,引导产业向高端产品发展。所以目前国家对于风电产业首先是鼓励,其次是引导,要引导这个产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从国家宏观层面讲,整个风电是产能过剩的,但具体到每个企业的微观层面,产能过剩就需要区别对待了。其实国内真正的规模企业并不多,只是整体企业的数量大罢了,所以需要国家从政策层面予以引导,但具体的市场层面,可交由企业通过竞争解决。”赵松说,“国内的产品主要还是集中在中低端领域,在高端领域和产品质量方面,与国外知名企业还有不小差距,尤其在产品的稳定性等方面,我们目前急需解决的,是如何规范市场和提高产品质量的问题”。
业内专家指出,虽然我国风电设备在核心技术上不断取得突破,但国内风电企业在国际产业分工中大多处在附加值相对低、能耗高的环节,很多风电制造企业还是通过购买国外技术或生产许可证进行生产,属于“来料加工”型,不具有核心技术和自主创新能力。同时,我国的风机制造业在技术、质量、配套、服务等方面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建立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民族品牌的风机制造业产业链,任重道远。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天眼查APP显示,华能(南通)绿色能源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于2025年6月30日,法定代表人为郑枫,注册资本9.9亿元人民币,经营范围包括风力发电技术服务;电气设备修理;太阳能热利用产品销售;储能技术服务;太阳能发电技术服务等。股东信息显示,华能国际电力江苏能源开发有限公司持股51%、中新绿色投资私
7月13日,龙马控股集团(包头)20万吨风电精密铸造项目开工。龙马控股集团是以高端机械制造及高端铸造、锻造、焊接、自动化智能制造以及高端数控装备制造为主导的综合性装备制造企业。龙马控股集团(包头)20万吨风电精密铸造项目位于昆区金属深加工产业园的蒙西(包头)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基地,项目总
企查查APP显示,近日,东方电气风电设备(临城)有限公司、东方电气风电设备(滦平)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均为周健聪,注册资本均为100万元,经营范围均包含:新能源原动设备制造;新兴能源技术研发;风力发电机组及零部件销售;风力发电技术服务等。企查查股权穿透显示,两公司均由东方电气旗下东
在浩瀚南太平洋的火山岛国汤加,一场静悄悄的能源革命正在发生。多座金马750kW风力发电机巍然屹立,将海风转化为清洁电力,缓解了这个岛国长期面临的能源短缺困境。而在每座高耸云端的白色塔筒内部,来自中国的关键设备——特固兰塔筒升降机,正如同坚实的“隐形脊梁”,默默支撑着风机的建设、维护与
作为中国风电产业链的关键参与者,洛阳轴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洛轴”)以自主创新突破行业瓶颈,历时3年攻克的16MW级主轴承技术,标志着我国在大兆瓦风电轴承领域实现从追赶到引领的跨越。面对材料性能、产品精度及市场竞争的多维挑战,洛轴如何构建技术“护城河”?本期《风能》特邀洛轴党委书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获悉,7月2日,中国能建电子采购平台发布《海洋工程公司嵊泗3#、4#海上风电场项目海上风电机组安装施工工程中标公示》的公告。公告显示,中标人为天津港航工程有限公司。据悉,海洋工程公司嵊泗3#、4#海上风电场项目海上风电机组安装施工工程采购范围为:20台(7台9MW及13台12MW机型)
世界上有一些地方,当人们提起的时候总会联想到某种产业,甚至这些地理名词已然成为某一产业的别称。提起美国硅谷大家立刻想到IT产业,提到底特律就会立刻想到曾经繁华一时的汽车产业,而德国某种程度上就是高端精密制造产业的代名词,这样的地方被称为“产业中心”。这些产业中心都有共同的特点:一是
--客户面临的挑战--某风力发电项目4MW风电机组叶根螺栓频繁断裂问题亟待解决(螺栓疲劳断裂情况见图1)。机组长期受困于叶根高应力区螺栓的异常疲劳失效,虽已尝试多种监测手段并更换为TTG圆螺母(取得部分改善效果),但始终未能根治疲劳断裂顽疾。频发的螺栓疲劳失效不仅显著推高维护成本,更严重威
上合组织国家能源绿色发展报告(来源:中能传媒研究院作者:邱丽静)(中能传媒能源安全新战略研究院)上海合作组织自2001年成立以来,已发展成为全球幅员最广、人口最多的区域性国际组织,目前有10个成员国、2个观察员国、14个对话伙伴。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峻,能源绿色转型已成为国际社会的
第1号台风“蝴蝶”对海上风电场设备及人员安全带来了严峻挑战。三峡新能源海上风电运维江苏有限公司广东、福建区域各项目部闻“风”而动,暂停所有海上作业,对风机基础、叶片及海缆路由开展巡视检查,同步强化海上升压站防风紧固措施,筑牢海上风电设备“防风屏障”。福建区域于6月11日12时顺利完成60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获悉:近日,法国及地中海地区首个浮式海上风电项目——ProvenceGrandLarge现已正式全面投运,标志着法国在海上风电尤其是浮式风电领域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其中,伊莱特在2021年为该项目提供数套法兰锻件。ProvenceGrandLarge项目位于法国南部罗讷河口省圣路易港外海约17公里处,安装
近日,浙江省多部委联合印发《浙江省海上风电安全应急管理指导意见》,详情如下: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省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省海洋经济厅、省国资委,省气象局,宁波、温州、嘉兴、舟山、台州市发展改革委(能源局)、应急局,浙江海事局所属各分支局:为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海上风电“加强
众所周知,电灯的发明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但电灯的背后却隐藏着一场激烈的世纪电流之战。这场战争的主角,爱迪生和特斯拉为“直流电还是交流电更适合输电”吵得不可开交,他们一个坚持直流,一个力推交流。结果呢?这场大战以交流电胜出告终,但直流也没下岗,爱迪生成为电灯之父,直流、交流各
7月15日晚,国务院总理李强与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共同出席第八届中澳工商界首席执行官圆桌会议。会议聚焦中澳经贸合作新机遇,特别是在绿色经济、清洁能源、产业协同等领域的深入合作。金风科技董事长武钢受邀出席,与中澳两国近30位工商界领袖就未来合作进行了充分交流与探讨。两
7月的渤海海域,中车株洲所最新研制的12MW海上风电机组进入吊装倒计时。从2021年首台10MW样机“海平面一号”开始设计研发,到2024年27台8.5MW海上风电机组百日交付并网,再到2025年全球领先的20MW漂浮式机组“启航号”成功吊装,中车株洲所仅用四年时间,便完成了从“海上风电新兵”到“海上风电中坚力
2025年中国风能摄影大赛参赛通知为记录风能行业的历史美好瞬间,展示风能产业的蓬勃发展,捕捉风能与自然、人类和谐共生的美丽画面,展现风能人的奋斗精神,丰富风能从业者的文化生活并为广大摄影爱好者提供良好的交流互动和作品展示平台,2025北京风能大会暨展览会(CWP2025)期间将举办第十四届“中
北极星储能网讯:7月9日消息,浙江省发改委对人大代表建议诉求进行了答复,其中透漏出浙江能源部门对于发展储能、提升储能利用率的决心。浙江省能源局表示,全省三侧新型储能累计投运超4GW。其中截至2025年4月底,用户侧储能装机达1.9GW。人大代表建议指出,目前浙江电价已具备晚上和中午充电的“两充
海上风电走向深远海后,对传统的固定式基础提出了很大的挑战,而漂浮式基础目前成本还相对较高,演讲嘉宾们探讨了不同基础结构形式技术发展现状和应对策略。上海交大高震:《深远海海上风电基础结构应用研究》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副院长,国家级人才,挪威技术科学院(NTVA)
作为中国风电产业链的关键参与者,洛阳轴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洛轴”)以自主创新突破行业瓶颈,历时3年攻克的16MW级主轴承技术,标志着我国在大兆瓦风电轴承领域实现从追赶到引领的跨越。面对材料性能、产品精度及市场竞争的多维挑战,洛轴如何构建技术“护城河”?本期《风能》特邀洛轴党委书
2025年7月2日,北极星电力网、北极星风力发电网在山东烟台举办第五届海上风电创新发展大会,大会以“逐风深蓝创新赋能”为主题,邀请来自行业主管部门、高端智库、科研院校、领军企业以及重大项目的相关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创新发展之路,擘画海上风电的未来蓝图。会议期间,上海电力大学法学副教授
7月4日,由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主办、东北电力大学与三一重能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承办的“第七届(2025)风资源技术论坛”在吉林市盛大启幕。本次论坛以“乘势、破界、智创”为主题,聚焦新形势下风资源领域的挑战及技术发展方向,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行业专家、学者及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共
7月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财经委员会主任习近平在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时强调,要做强做优做大海洋产业,推动海上风电规范有序建设,发展现代化远洋捕捞,发展海洋生物医药、生物制品,打造海洋特色文化和旅游目的地,推动海运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为中国经济发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