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核电核电建设与运行综合正文

透过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看中国的节能减排与核电发展

2009-12-18 11:12来源:中国能源信息网关键词:核电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我们的目标

      最近一周以来全球最热门的话题莫过于在根本哈根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大会。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提出了到2020年我国GDP碳强度与2005年相比下降40%-45%的承诺。她的重要性不仅在于中国向世界展示了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形象,更向世界提出了一种新的节能减排的标准,受到发展中国家的普遍欢迎。

      所谓“碳强度”就是指创造单位万元GDP所产生的碳排放量,它把碳排放总量同GDP增长相挂钩,既满足了全球节能减排的要求,又能够满足各个国家不同的发展阶段的要求。就像一个国家发达与否要参照人均GDP一样,用碳强度来计算节能减排更适合于多数发展中国家,也比单单提出减少碳排放总量更为科学。

      那么如此之高的目标,我们究竟能否实现呢?

      国家“十一五”计划提出到2010年全国单位GDP能耗比2005年降低20%左右。截至到2009年4月我国已经关闭了83个20万千万以下的小型火力发电企业,取而代之的是增加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水力发电和核电站建设来满足日益增长。未来我国还将进一步关闭小型电站,加大在新能源和水电、核能方面的投入。在不久前我国出台的一些列政策当中,核能作为重要的应对方案被高调提出,这预示着我国在未来的20-30年内大力发展核能行业的决心。

      世界核电现状

      从2009年初开始,因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而沉默了超过20年的核电行业再次被人们推到了聚光灯前,成为了人们热议的话题,更成为各国政府解决节能减排,度过能源危机的重要方案之一。因为与风能和太阳能相比,核能被普遍认为是一种值得信赖的能源解决方案。

      虽然风能和太阳能在全世界范围同样受到极大的关注,但是技术本身发展时间要远远短于核能技术的发展时间,技术方面不够成熟,虽然在各个国家间都有很多应用,但在诸多方面还不能让人们全面信赖,如二者都受自然因素影响明显,技术研发成本交稿,同时都需要较高电网接入技术,否则将有大量能源浪费在接入和传输过程中。

      核电技术在二战之前就已经开始研究,并与上世纪50年代投入生产使用。虽然历史上发生过美国三英里岛核电站核安全事故和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核泄露事故,但是今日的核电技术和核电行业的自身的严格管理已经可以保证核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在全球范围来看,世界电力的15%来自核电,已有30个国家正在使用核电,还有10-20个国家准备在未来10年进入核电产业。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的统计,目前世界上共有370做核反应堆正在运行,为当地的居民提供电力供应。以英国为例,核电占英国全国发电总量为20%,苏格兰85%的电力来自境内的两座核电站,利物浦、曼彻斯特和兰卡斯特的电力全部来自于其附近的一座核电站。

      我国的核电发展

      与世界核电工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核电发展处在什么样的阶段呢?我们国家的民用核能研究始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1991年我国第一座核电站秦山核电实现并网发电。在过去近20年的时间内,我国先后与法国、加拿大和前苏联合作并开展技术转让,先后建设核反应堆11座。2007年之后,我国又与美国、法国主要核电设计和运营企业合作,在未来10年内在修建16座基于第三代核电技术的核反应堆。但是,我国核能发电量占全国总国电量的比例一直不高,截止到2009年底,我国的核能发电量仅占全国发电总量不足2%,发展潜力巨大。

      在过去40年间,我国的核电行业发展平稳,与世界其他核电行业发展较快的国家相比,存在不小的差距。以现在正在运行的核反应堆数量为例进行比较(如图表1),我国正在运行的核反应堆数量仅为11座。美国是现今拥有正在运行的核反应堆数量最多的国家,共计104座,法国次之为59座,日本第三名有53座。我们的近邻俄罗斯有31座,韩国有20座,其他西方国家如乌克兰15座,德国有17座,加拿大18座,英国有19座。这主要原因是由于核电技术自美国“麦哈顿计划”开始,一直掌握在西方国家手里。受到国家政治体制和意识形态的影响,我国核电技术一直到上世纪70年代,才得到了法国的技术援助,因而起步较晚。我国自身有着丰富的煤炭和水利资源,因而在国家发展初期,建设核电站这样一项投资巨大、施工管理复杂、安全生产要求高的长期性大工程,并没有得到快速发展。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