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风电风电运维评论正文

国外发展风电的启示

2009-12-28 13:52来源:互联网关键词:风电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制造风机是一回事,而入网发电又是另外一回事。由于风力的不可控,决定了风电具有波动性和间歇性的特点,并网运行会对电网的稳定性造成一定的影响。不过,从欧美发展的经验看,风电在部分地区已经占据主导地位,这表明技术方面已经得到了较好的解决。为此,在我国,风电并网存在的不安全性值得关注,但不会成为限制风电发展的技术瓶颈。具体来说,可以从欧美发展风电产业的经验中得到下面几点启示:

  首先,应该先做好整体规划,然后再进行项目建设。现在在丹麦,风电可以提供20%的电力供应,风电成功并网使丹麦成为全世界学习的典范,然而,在20世纪70年代,却是连想都不敢想的。丹麦风电发展的主要经验是,明确和适时修订发展目标、制定和完善扶持政策、资源普查和电网规划先行、不断改进电网并网导则等,这些经验和做法值得我国借鉴学习。

  我国风电发展已经有了明确的长期发展目标和中期发展目标,并制定了一系列促进发展的政策措施。近一段时间出现的“产能过剩”质疑声音仅仅是表面现象,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是电源结构的不尽合理和电网建设的相对滞后。只要从电源、电网和负荷等方面整体考虑,着力解决风电大规模并网问题,风电发展的空间很大。

  其次,政策扶持是各国风电产业发展的主要动力。以欧盟为例。欧盟的风电并网技术水平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现在又提出了到2010年和2020年风电装机分别达到8000万千瓦和1.8亿千瓦,2020年风电的装机容量和发电量均要超过水电和核电,成为第二大发电电源的发展目标。显然,欧盟的成功与一系列促进风电发展的政策和措施是分不开的。

  纵观欧洲已提出的或正在实施的风电扶持政策和措施,大体上可划分为强制性政策、经济激励政策、研究开发政策、市场开拓策略等4类。其中经济激励政策是最常用的扶持风电发展的手段,主要有补贴政策、税收减免、贷款优惠政策和鼓励电价(价格政策)。从现在的趋势看,欧盟逐渐倾向于实行鼓励电价,取消直接的投资补贴,实际上也就是要鼓励风电多入网。

  第三,在欧洲,过去极少有像我国那样,由上百台风电机组在一个小区域内组成一个容量几十万千瓦、甚至有可能像一些地方规划的上百万千瓦的风电场,大部分的风电设备都安装在私人农场附近,数量一般在几台或几十台,因此并网难度不是很大。

  但是,欧盟在2007年3月提出了2020年海上风电达到8000万千瓦的目标,并且自2008年,欧盟和美国开始由倡导为主转向对近海风电规划和建设的实际行动。可见,如何把大型风电场的电力通过更高电压等级输电网络(220千伏、500千伏或750千伏)的电网送到较远的负荷中心,已经成为欧美风电产业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同样,在我国,随着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规划及建设项目的启动,与大规模风电接入相关的电网规划、接入电网研究、风电场接入电力系统技术标准制订及风电场运行和调度等已成为目前风电并网领域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为此,在这一方面,可以有选择地和欧美国家进行合作。

  第四,智能电网是一个长期目标。从国外的趋势来看,建设智能电网,在传统电网的基础上,通过更加智能化的手段和工具,使电网根据风电出力的状态进行自我适应来防止故障,从而实现电网的最优控制,也是未来解决风电上网的有效手段之一。

  丹麦已经提出到2030年风电占所有发电量50%的目标。“实现这么多的风电并网将是个巨大的挑战,但是我们已经为未来做了很多铺垫工作。”丹麦国家电网公司的战略规划总监多萝西·温瑟说。

  发展电力、供暖和交通运输灵活集成的统一能源系统已经成为丹麦的重要策略。“我们必须让风电发挥更大的作用,比如用于运输、电动汽车、建筑供暖等。我们需要整合电力系统,更多开发风电的用处,这将促使丹麦能自如使用更多的风能资源。”温瑟说。

  最后,应该重视风电的非并网利用。在欧洲,特别是北欧,分布式发电是风电开发的主要模式,在我国也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分布式发电可以划分为分布式小型风电场分散上网、风电直接为高耗能企业供电等分布式应用,以及风电场与相应规模的蓄电装置组合等模式。

  当然,我国的风电发展不能走丹麦、德国、美国等国家的老路,要提高风能资源的利用率,使风能真正意义上代替常规能源,关键因素之一就是要实现风电的大规模上网,这是由我国的具体国情和现实条件决定的。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