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核电核电建设与运行综合正文

我们是“核电站医生”

2009-12-31 10:52来源:互联网关键词:核电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对核电站的“健康”状况进行检测不是件容易的工作,尤其是对百万千瓦级核电站的反应堆压力容器,这是该项工作中技术最难的部分。世界上有能力完成百万千瓦级核电站反应堆压力容器在役检查的国家屈指可数,中国却并不在这个阵营当中。然而,当中广核检测技术有限公司(下称“中广核检测公司”)日前完成了岭澳二期1号机组反应堆压力容器的役前检查,这标志着中国已经成为这个阵营中的新成员。

      2年打破技术垄断

      10月的大亚湾,气温仍高达25摄氏度,而岭澳二期核岛内部的温度则比室外温度高出约10度。越深入其中,越闷热。“在这里干完活儿,身上的衣服可以拧出水来。” 中广核检测公司总经理刘金宏对《中国能源报》记者说。

      此时,岭澳二期1号机组的反应堆压力容器中盛满了湛蓝色的去离子水,一个宛如龙爪的巨大设备将3个触手钳在压力容器边缘,一台桅杆式检查设备携带着超声波传感器,在反应堆压力容器筒体内侧缓慢旋转检查;通过四个具有18倍光学变焦能力的视频检查监控系统,将检测设备运行状态、压力容器内表面情况等信息实时传送到核岛外的远程控制室内。

      “现在是在对反应堆压力容器进行役前超声波和视频检查,也是中国人第一次对百万千瓦级核电站的压力容器进行役前检查。相比国外同类设备,该设备在模块化安装、检查设备控制系统先进性、机械系统重复定位精度、检查能力方面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刘金宏说。他表示,通过役前检查,一方面能够对反应堆压力容器的总体质量做一次全面检测,另一方面可以掌握压力容器焊缝、表面状态等原始数据,作为以后设备检测的参照。

      中广核检测公司的工作就是对核电站定期进行体检。大型设备间隔10年检查一次,小的、关键设备每12个月或18个月检查一次,但是要保证在10个自然年度内,对所有的关键设备完成一次全面的检查,检查的目的就是看看它们是否满足运行要求,以保证设备安全使用。刘金宏告诉记者,设备在运行中能否保持健康的状况、在设计寿命期内保证核电站的安全,不仅仅要在设计、制造环节上把关,也需要在设备运行中对其进行监控,及时发现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损耗。

      作为核电站的心脏,反应堆压力容器的役前和在役检查技术一直为国外少数机构垄断。2007年10月,中广核集团成立中广核检测公司,并为之制定了2009年具备全面执行岭澳二期役前检查能力的目标。“在中广核检测公司成立2周年的时候,我们完全达到了集团对我们的要求,自主完成了全部役前检查项目,并且在蒸汽发生器传热管涡流检测、反应堆压力容器自动化检测两个关键路径工作上,均创造了国内最少检测占堆时间,并且在反应堆压力容器检测上打破了国外对核电站检测技术的垄断。”刘金宏说。

      会造设备的医生团队

      在检测现场,时不时有一些外国专家从记者身旁走过。据介绍,这些专家来自于西班牙TECNATOM公司。在中广核检测公司成立之前,中广核集团通过旗下中科华研究院与TECNATOM合作,引进该公司的检测设备设计、制造、运行、组装、调试、维护等技术。双方成立合资公司,中方出资75%、西班牙方出资25%,中方提出的条件就是技术必须全部转让。

      “我们现在拥有了两个方面的能力。”刘金宏说,“一个是现场实施检测的能力,也就是说作为核电站的医生,我们要有给人看病的本领。另一个,则是检查装备的设计、研发能力。也就是说,我们不但能给核电站看病,还要会自己研发设备,这是因为核电站在役检查使用的检测设备大都是专用设备,在市场上难以采购或者采购成本巨大。”

      “现在,岭澳二期1号机组用的检测设备还是国外造的,但我们很快就能拿出自主化的检测装备了。”刘金宏说,“再过2~3年,我们要用自己设计、制造的设备做核电站的检查。”

      据刘金宏介绍,中广核检测公司的未来将要走出国门,到国外去做在役检查。目前,中广核检测公司已经排出2位员工赴西班牙工作。

      “我也常常问自己,中广核检测公司这几年工作除了一份份报告外,还留下了什么?”刘金宏说,“我想最重要的就是留下了一批会制造设备的医生团队,一批核电站在役检查的高级人才。”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