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核电核电建设与运行评论正文

核电“强国”目标渐行渐近

2009-12-31 10:59来源:互联网关键词:核电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2009年,中国核电行业在欢呼中大步前行。如果要一定要找一个字来总结2009年中国核电的发展,那就是“快”。2009年,我国不但成为世界上在建核电站最多的国家,而且从铀资源勘探到核废物处理,整个核电体系全面发展,并正逐步与我国核电发展规划相匹配。“核电强国”的目标离中国越来越近了。

      这一年是三代核电建设元年。

      2009年,虽然在建核电项目仍然以二代改进型为主,但“三代核电技术”却是新开工项目的关键词。2009年,我国所有新开工的核电项目——三门核电站、海阳核电站、台山核电站都是采用的三代核电技术,共6台机组,总装机容量约850万千瓦。其中,三门核电站、海阳核电站采用的是引进自美国西屋公司的AP1000技术,台山核电站采用的是引进自法国阿海珐公司的EPR技术。在AP1000技术方面,国家核电技术公司与中核集团、中电投集团合作推进建设工作。国家核电技术公司对西屋公司的内部情况做到更及时、充分的掌握,对AP1000技术的理解更加深入,已经逐渐在中美合作中占据了主动,有利于AP1000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国核示范电站有限责任公司的成立则使得CAP1400离现实更近一步。EPR技术在台山项目开工前,已经在欧洲的核电建设中进行了应用,中广核集团通过与这些国家沟通,学习其经验教训并应用于台山核电站的建设。

      这一年是铀资源丰收年。

      2009年,无论是管理部门,还是核电企业都对天然铀资源愈发关注。在国内,各方都加大了勘探力度,并在我国多个地区发现了天然铀矿藏。业界普遍认为,我国铀矿的勘探度还很低。随着勘探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境内的铀矿数量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在国外,中广核集团有所斩获,与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澳大利亚的合作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中核集团在海外的铀矿建设也比较顺利,中核集团副总经理余剑锋日前表示,中核集团已经掌握了可开采的海外铀资源20万吨以上,并通过贸易已经能够保证每年进口铀资源6000-8000吨。

      这一年是核电装备壮大年。

      核电装备制造企业抓住了我国核电大发展的机遇,在全球经济危机的形势下保持了较为平稳的发展。一方面,核电装备制造企业在主设备和辅助设备上都有所突破,不仅像百万千瓦核电主泵这样的关键设备在东方电气制造成功,核二级、三级管、阀、泵等辅助设备也基本实现了国产化。另一方面,各企业呈现出均衡发展的态势。一重集团、二重集团加大了在核电大型设备制造上的投入,而原来一些只有一家企业能够生产的核电设备,现在“三大动力”都启动了生产能力建设,壮大了我国核电装备制造业的综合实力。在这个过程中,我国核电运营企业同样功不可没。以中广核集团为例,2009年与我国装备制造企业签订多个订单,成为装备制造企业搭上核电大发展快车的纽带。

      这一年中国核电进入批量运行阶段。

      在中国核能协会副理事长赵成昆看来,2009年中国核电行业发展速度虽然快,但仍不是中国核电大发展的顶峰。预计2010年,我国将开工6-8台机组。

      “中国核电真正的大发展将在2012年之后。”赵成昆说,“2010年仍然是为中国核电2012年后的大发展做铺垫的一年。”

      2010年的中国核电行业将亮点不断:中广核集团岭澳二期核电站即将投运,这不仅意味着中国核电装机突破1000万千瓦,更意味着中国核电从批量建设阶段进入到批量运行的阶段;我国试验快堆将达到临界,它的成功将使中国提高在铀资源的利用效率上更进一步;我国高温气冷堆示范项目将在山东开工,这一技术将能够进一步发挥出核能清洁、高效的优势;我国将在技术上具备开工内陆核电站的条件,但第一座内陆核电站能否在2010年开工、会建在何处?且让我们兴奋地等待。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