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核电核电建设与运行综合正文

构建自主化体系为核电产业发展提供支撑

2010-01-04 14:47来源:互联网关键词:核电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虽然质疑声尚存,但我国第三代核电建设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速度爆发式推进。
  12月15日上午9时许,浙江三门核电站二号机组核岛筏基混凝土浇注正式启动。这不仅意味着该项目提前一个半月实现主体工程全面开工,更标志着我国首批建设的第三代4台AP1000自主化依托核电机组已有3台先后进入主体建设阶段。而这距离首台(三门一号机组)开工仅仅过去了240天。
  6天后的12月21日,三门核电站一号机组核岛钢制安全壳底封头成功实现整体吊装就位,自此拉开了我国首台AP1000机组核岛(核反应堆)建造高峰的大幕。另外,山东海阳核电站一号机组也已于9月16日全面开工。
  “现在的施工现场几乎是一天一个样。”12月24日,国家核电技术公司(以下简称为“国家核电”)党组书记、董事长王炳华告诉中国工业报记者,目前我国三代核电建设的各项工作进展基本顺利。尽管部分设计工作和设备采购有所延误,但都是在可控的范围之内,而且由于AP1000现场安装工作量大幅下降,总体进度仍略微提前。
  同时,备受关注的我国首批三代内陆核电项目也于近日浮出水面。11月23日,国家核电所属成员企业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与中核集团湖南桃花江核电有限公司在上海签订了该核电站一期项目工程设计与技术服务总承包协议。
  按照设计进度计划,国家核电将于今年年底前基本完成内陆AP1000核电站标准设计的初步设计和初步安全分析报告,从技术上具备首批内陆核电厂址在2010年底浇注第一罐混凝土、实现主体工程全面开工的条件。
  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我国第三代核电建设已经全面铺开,其对机械、电子、仪器仪表等制造业的集群拉动效应也将逐步放大。
  强力推进
  核电的高速发展来源于国家意志的强力推进。
  今年9月,国家主席胡锦涛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指出,中国将加快可再生能源以及核能的发展;在刚刚结束的200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胡锦涛对此予以再次强调,并把“加快发展”改成了“大力发展”。
  这一个词的变动在王炳华看来,正是可再生能源及核能在我国当前国家战略中极高地位的象征。他说,用“大力”来形容对发展核电的要求,表示了国家对此最高程度的重视。
  11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要比2005年下降40%~45%。王炳华表示,“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加快推进核电建设已经成为社会各界的广泛共识。我国电力工业发展到现阶段,客观上也要求我们必须加快和大力发展核电”。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被外界诟病已久的核电发展体制和行业格局似乎也在发生微妙的变化。
  2009年8月中旬,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孙勤临危受命,出任中国核工业集团(以下简称为“中核集团”)总经理、党组书记。
  不久,10月27日,国家核电与中核集团共同宣布,两公司在北京签署了《共同推进第三代核电技术自主化发展战略合作协议》,旨在共同搭建了一个全新的合作平台,早日实现我国第三代核电技术的自主化和国产化目标。
  同时,建立在AP1000消化吸收基础之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CAP1400核电站建设也进入了实质性推进阶段。
  12月17日,国家核电与中国华能集团公司出资组建的国核示范电站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国核示范”)在北京揭牌。
  据介绍,该公司将全面负责国家大型先进压水堆重大专项示范工程CAP1400和后续CAP1700的建设管理和建成后的商业运营。CAP1400示范电站将在山东省威海市荣成石岛湾核电厂址建设。
  国家核电表示,它的成立和成功运作将促进我国形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核电技术研发体系、试验验证体系、先进的核电标准体系,使我国核电产业自主化发展以及三代先进核电技术自主创新成果有了重要集中展示的舞台,为我国核电发展走出一条“标准化设计、工厂化预制、模块化建造、专业化管理、自主化建设”的新路子提供重要支撑。
  装备提升
  “提升我国装备制造业的能力和水平,是实现三代核电自主化发展的关键与核心。”这是12月24日王炳华在国家核电首批合格供应商颁证仪式上说的第一句话。
  他表示,这是国家核电按照加快推进我国三代核电自主化发展的战略需要,积极推进我国核电关键设备自主化体系建设,夯实核电设备制造的安全和质量基础,确保我国后续三代核电批量化、规模化发展而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
  记者在仪式现场看到,一重、二重、哈电、上海电气、东方电气等10家我国重要装备制造企业的高层悉数到场。
  据介绍,经过严格的评价和审核,被确认为三代核电首批合格供应商的10家装备制造企业包括:哈电集团哈尔滨电机厂交直流电机有限责任公司、哈电集团(秦皇岛)重型装备有限公司、上海电气核电设备有限公司、上海第一机床厂有限公司、东方电气(广州)重型机器有限公司、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股份公司、二重集团(德阳)重型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大连重工·起重集团有限公司、太原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沈鼓集团沈阳透平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王炳华告诉记者,三代核电自主化对我国装备制造业的技术进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整体上提升我国核电装备制造能力和技术水平,既是三代核电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历史使命,也是实现三代核电自主化和批量化发展的关键。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蔡惟慈在会上指出,国家核电加强三代核电首批合格供应商的评价和管理,向国内的装备制造企业透露出一个重要信号,体现出对核电安全和质量的高度重视。在我国加快核电发展进程的新形势下,必须把安全和质量看作核电发展的生命线,核电装备制造企业既要抓关键技术攻关,又要抓制造质量的稳定;既要重视硬件建设,又要着力抓软能力的提升。
  国家核电的相关专家介绍,我国从美国引进的三代核电AP1000技术转让工作目前进展顺利,全部34个技术转让任务包全面启动,已经收到171批技术文件56698份;完成课堂培训540班/天,开展岗位业务培训1100人/周;完成技术咨询服务2900人/时,实施技术支持服务14500人/时。
  据记者了解,我国开展的AP1000核反应堆压力容器、蒸汽发生器等主设备的大型锻件研制、主管道研制、钢制安全壳(CV)钢板等关键材料研制等相继取得了突破,主泵、爆破阀等关键设备的国产化工作也在稳步推进之中。
  “这是海阳的一号底封头,现在正在进行拼装,它的焊接难度非常大,但是这个模块百分之百国产化,焊条、钢板、热压成型、拼装技术都是我们自己的,一个外国人的东西都没有。”王炳华指着墙上一幅来自海阳施工现场的照片对记者说。
  相关链接王炳华:决不赚设备制造企业一分钱
  12月24日,王炳华在国家核电首批合格供应商颁证仪式上表示,国家核电技术公司将在国家发改委能源局的领导下,按照国家确定的技术有偿共享的原则和管理办法,以包括依托项目承担单位在内的指定用户签订技术转让分许可协议,明确指定用户的权利和义务,以及技术受让、消化吸收在创新的相应责任。
  他透露,“在AP1000引进过程中,国家核电是用自己的资本金向外方支付了技术转让合同的相关费用,这部分是理当收回来的。”
  但他也坦言;“我知道设备制造企业在汇率、管理等成本费用上存在一些不同的看法,这很正常。但我们有一个基本原则———在签订技术转让分许可协议时,我们只收成本,决不赚我们设备制造企业一分钱。”
  据记者了解,为解决分歧,国家核电在国资委支持下,由国资委安排了一家专业的会计公司目前正在为国家核电进行审计,由该会计公司按照国家相应的财务制度和要求来最终确定汇率、管理成本。
  “由于第三方的参与,我认为这是个公平公正的办法,我认为是个好事。”王炳华说。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