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2010-01-06 11:01来源:互联网关键词:信息化收藏点赞
我要投稿
信息技术推进结构调整
记者:您觉得在电力行业中,信息化的意义何在,在实施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任勇:企业信息化总体规划犹如信息化建设的规划蓝图。按照总体规划,重视物理系统的兼容性、应用系统的逻辑关联性和数据的完整性,可以避免系统建设的盲目性、分散性和拼凑性。总体规划是对整个系统建设的外部环境及系统内部所产生的不确定性、风险性进行分析和研究,用规范化的设计方法指导系统的建设,以免产生时间、资源和财力的浪费。企业信息化总体规划一旦制定,在一定时期内如五年规划就相对稳定,一定要切实、有力、有效地实现,但同时也需要对初步的实施计划做出相应调整,我院在五年规划期中,还同时推出配套的三年滚动规划、一年的信息化建设计划任务书,建立起确保五年规划实现的动态规划体系。
由于电力行业一直处于相对垄断地位,加之变革频繁,电力行业的关注点一直处于如何贯彻体制改革和如何提高产能方面,所以整个电力行业的信息化应用水平不高,整个行业缺乏统一性标准。电力行业目前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存在三大结构性问题。任勇表示:首先就是基础硬件投入偏多,软件投入相对不足,我国电力行业对于信息化建设的投入还处在大规模基础硬件投入阶段,现有网络和信息资源的利用不够。很多电力企业对于信息化建设还存在着误区,倾向于买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据有关数据表明,2008年我国电力行业信息化整体投入大约在100亿左右,其中硬件投入占到总投入的70%,软件服务仅占11%,没有软件系统的支持,硬件系统无法发挥出应有的效用,因此,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电力行业的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上,要坚决摒弃信息化建设就是买设备的想法,做到统筹规划,避免信息化资源的盲目投入和浪费;其次,专业系统众多,系统管理软件的缺乏,我国的电力行业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早,但由于存在行业垄断,电力行业的主要注意力多放在如何提高产能和安全生产上,因此,虽经过多年的信息化建设,目前整个电力行业仍处于专业系统众多而系统管理软件缺乏的局面,生产自动化系统的应用仍然是电力行业软件应用的主体,对于电力行业的产、输、配、售环节的过程监控有余,但对于电力企业的管理决策的支持能力则严重不足;最后,系统孤立,信息无法集中为资源,由于整个电力行业一直处于变革之中,所以,虽然有诸如《区域及省电力公司信息系统建设规范》等文件的出台,但在整个行业,大多数电力集团公司所属电厂的信息系统千差万别,由于没有采用统一的信息编码,致使集团内部各信息系统数据和信息的直接共享和交换十分困难,信息化系统孤立,各环节信息无法集中成为可共享使用的资源。
构建综合信息平台
记者:您在之前一直在说构建综合信息平台,这个网络平台您觉得在哪些方面对企业进行了帮助?
任勇:对于信息化平台来说,经过十五年来的发展和完善,院网络已形成院本部、各分院、子公司及移动用户于一体的Intranet企业广域网,20M VPN广域网、1000M主干局域网、15个VLAN区段、桌面1000/100M的网络基础环境,实现了无区域限制的业务办公。在我院局域网的基础上,运用计算机软件、网络通信、智能卡等技术,大力发展“一卡通”管理系统,实现了发卡管理系统、门禁管理系统、出入控制(包括车辆的出入控制)、考勤、餐饮、借阅等在统一平台上的有效、全面的管理,并实现与人力资源系统之间的接口,搭建起“一卡通”平台。同时,在Intranet企业广域网上建立了高附加值的视频会议系统、视频广播、视频点播和IP电话系统。
吉林省电力勘测设计院已初步建立了一套具有本院特色的、覆盖办公自动化、项目管理、经营管理、客户管理、设计流程管理、档案管理、财务管理、行政综合管理、知识管理、辅助决策支持等在内的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和信息发布平台。信息门户和信息发布平台系统采用Microsoft .NET、SQL数据库和B/S结构模式技术,为经营生产、管理服务提供了一个综合办公平台、协同工作平台、信息交换平台;集成了单点登陆、邮件系统、个人综合办公系统、信息检索系统、资源共享系统、标准规范系统、图书资料系统、档案查询系统、人力资源系统、财务系统、工程设计业务系统、工程项目管理系统等信息系统。
记者:在当今这个时代资源就是最大的财富,那么在贵院数据是怎样通过信息化手段来进行统一处理的?
任勇:企业数据中心是通过统一的数据定义与命名规范、集中的数据环境,实现数据共享与利用;按其规模划分为部门级数据中心、企业级数据中心、互联网数据中心等,通过这些规模从小到大的数据中心,满足各种应用的需求,以及实现对数据进行统一部署和管理,达到运行各种应用;目前,累计的数据量已达到3TB,为设计生产、经营管理以及日常服务提供了宝贵的资源库。应用管理中心的主要建设任务是对院网上的应用程序进行管理,包括用户角色权限的设置,应用的登记与注册,用户口令的统一管理等功能。具体实现了如下功能如下:
1、应用程序管理:负责管理全系统的所有应用程序,提供应用系统的登记,注销,检索和下载的功能。
2、用户与角色管理:负责管理全系统的用户,提供用户及分组的设置,角色定义及权限分配等功能。
3、Web程序的用户漫游:对于基于Internet的Web应用程序,应用管理中心还能将其统一链接运行,用户只需要在应用管理中心登录一次即单点登录,就可以以合适的身份进入各个应用系统,而无须再次登录,实现各个应用系统间的用户漫游。
行业链接
1、电力行业信息化整体投入大约在100亿左右
2、资源浪费情况明显减少,资源共享最大化
3、数据管理规范化、透明化
企业绩效链接
1、各分院、子公司及移动用户于一体的Intranet企业广域网,20M VPN广域网、1000M主干局域网、15个VLAN区段、桌面1000/100M的网络基础环境,实现了无区域限制的业务办公
2、建立了强大的数据库,包括财务、人员、机构、客户、业务类主题数据库
3、建立了一个网络基础设施,一个CAD协同设计平台,一个综合信息处理平台,一个智能卡管理平台,一个企业信息门户,实现了管理模式集中化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北极星碳管家网获悉,6月26日,工信部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入推进工业和信息化绿色低碳标准化工作的实施方案》的通知。要点内容提炼如下:总体要求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相关全会精神,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
6月2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入推进工业和信息化绿色低碳标准化工作的实施方案》的通知,通知指出,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按照急用先行原则,优先聚焦钢铁、电解铝、水泥、化肥、氢、石灰、玻璃、乙烯、合成氨、电石、甲醇、锂电池、新能源汽车、光伏和电子电器等重点产品,以及其他
6月2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全面推进江河保护治理的意见》。其中指出,加快推进西南地区水电基地建设,合理布局、积极有序开发建设抽水蓄能电站,实施小水电站绿色改造提升,推进水风光一体化基地规划建设。全文如下: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进江河保护治理的意见(2
近日,安徽亳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亳州供电公司发布关于印发2025年亳州电网迎峰度夏电力负荷管理方案的通知。2025年迎峰度夏期间,亳州电网预计最大负荷约340万千瓦,同比增长11.66%(2024迎峰度夏年最大304.5万千瓦)。亳州市大中型企业少,峰期居民负荷占比65%以上,可调控
6月26日,宁波前湾新区经济和信息化局印发《2025年宁波前湾新区迎峰度夏电力保供方案》。其中提到,根据省电力公司预测,今夏全省全社会最高负荷约1.33亿千瓦,最大用电缺口800万千瓦,新区约占1/100,即最大缺口8-10万千瓦。方案中明确移峰填谷方案安排:1.方案安排2025年新区移峰填谷方案共安排移峰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6月26日消息,宁波前湾新区经济和信息化局发布《2025年宁波前湾新区电力保供专项补贴实施方案》,《方案》提到,临时性区域调峰(虚拟电厂)补贴标准,在响应下达时段内有效响应,有市场出清补贴价格的在浙江省电力交易平台成交价格基础上新区财政另外补2元/千瓦时,区域自发邀约响
“有了这个‘智能柜’,大大提高了电能表出入库速度,‘先入先出’功能的应用,杜绝了高库领资产的堆积,这个柜体还自带预警系统,实时感知资产存储情况,避免在抢修时多拿错拿,提高了抢修的工作效率,真是既智能又方便啊!”6月25日,国网遵化市供电公司对供电所配备的“智能计量周转柜”进行培训,
6月26日,东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发布《关于加快推动工业和信息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政策解读。该政策措施现了东莞市在推动工业和信息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对节能减碳工作的重视和支持,并通过财政奖励、资助等方式,鼓励企业积极开展绿色制造、数字化改造和技术创新,以实现产业的可持
“十四五”以来,交通运输部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统筹推进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工作,加快推动行业绿色低碳转型。一、系统谋划交通运输领域节能降碳工作制定碳达峰碳中和交通运输领域“1+N”政策体系,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制定《交通运输领域绿色低碳发展实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6月2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入推进工业和信息化绿色低碳标准化工作的实施方案》的通知。文件提出,加强绿色低碳产业培育标准引领。加快工业绿色微电网、工业领域清洁低碳氢应用、中低温余热余能高效利用、超长寿命高安全性储能电池等多能互补利用标准制修订,加大工
2025年6月25日,为推动《工业企业和园区数字化能碳管理中心建设指南》(以下简称《建设指南》)落地实施,提升工业节能降碳管理水平,按照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年度工作安排,“节能服务进企业”暨数字化能碳管理中心宣贯推广活动在北京举办。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有关负责同志,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