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2010-01-06 14:47来源:互联网关键词:风电装备收藏点赞
我要投稿
要实现中国风电装备制造业的健康发展,应该把握好两个方向。一要加大自主创新力度,把企业做大做强,提高市场竞争能力;二要加大“走出去”的力度,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拓展更大更广阔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风电装备制造业前景并不悲观
有数据显示,目前全国风电机组整机制造企业已超过80家,而且还有许多企业准备进入其中。预计2010年我国风电装备产能将超过2000万千瓦,而风电装机规模大约为1000万千瓦左右。
就目前数据来看,我国风电装备特别是风机的产能确实出现过剩苗头。然而,从发展的角度看,我国风电产业发展的潜力巨大,空间巨大。风电装备特别是风机制造业的发展前景也许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悲观。
2008年我国发电装机总容量已将近8亿千瓦,而风电只有1000万千瓦,不到其中的1%。到2020年,我国风电装机将达到1亿千瓦,电力总装机将达到15亿千瓦,风电在整个电网中的比例将达到6%。届时,随着智能电网与储能技术的进步,全国范围内的电力调度将逐步实现,将彻底解决在内蒙、甘肃等西北地区用电负荷小、风电上网量大、送出困难等现实问题,实现风电的全额收购。也就是风电产业的潜力巨大。
国内风机制造企业可分成三大“梯队”。金风科技、大连华锐、东方汽轮机三家企业2008年产量均达到了100万千瓦以上,属于第一梯队;浙江运达、上海电气、湘电、中国航天万源等企业的年产量在10至25万千瓦,属于第二梯队;另外还有5家企业刚刚开始小批量生产,年产量不到10万千瓦,可归为第三梯队。
而其他的企业实际上处在样机制造甚至只是“想法”制造阶段。因此,80余家的风机制造企业只是数字上的,不能等同于设备生产能力。目前我国风电机组制造业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数量多、规模小,自主技术研发力量不足,特别是真正具备整机制造能力的企业数量少。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关键
制约我国的风电装备制造业健康发展的最大困局,就是自主创新研发能力较弱,许多技术需要依靠国外的研发机构来实现。具体体现在大型风力机组的总体设计和载荷计算能力差,控制系统、发电机、齿轮箱、轴承的设计和生产能力差。同时,中国的制造工业基础还比较薄弱,风机的轴承、控制系统等零部件还需要从国外进口。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国风电装备制造业已经意识到“坚持自主创新、研发高端产品”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近年来,以金风科技、中国航天万源等为代表的风电装备企业进一步加大自主创新能力,核心技术竞争力不断提高。
中国航天万源作为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的控股子公司,从1995年开始自主研发600千瓦变桨距风力发电机组技术,研制成功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WD646型600KW变桨距风力发电机;2003年,当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组成为当今世界风电主流时,中国航天通过国际战略合作方式,快速消化并掌握了具有国际最先进水平的兆瓦级风机技术;2006年与西班牙公司联合投资生产的AW1500型1500千瓦变速恒频风力发电机下线,并于当年实现批量生产,分别在河北张北、江苏如东、浙江慈溪等全国多个风电场投入使用,可利用率均达到98%以上。
如今直驱风机代表着世界风力发电技术的发展方向,具有发电效率高,易于安装维护,机组寿命长、体积小、全寿命运行维护成本低等优点。2007年中国航天火箭院引进荷兰EWT公司900千瓦直驱风机技术,航天万源在此基础上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2MW永磁直驱风力发电机组。2008年,中国航天万源直驱风机的总装厂和叶片厂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投建,目前已生产110台900千瓦直驱风机,实现了小批量生产。预计到2010年上半年,中国航天万源自主研发的2兆瓦永磁直驱风机将在内蒙古兴和航天风电场进行调试。同时,适用于海上和滩涂发电的3至5兆瓦永磁直驱风机的预研工作也将会取得突破性进展。
“走出去”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从长远发展看,中国的风电装备制造业需要通过挖掘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来消化产能。如果说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业升级是中国风电装备业振兴的基础,那么“走出去”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则是中国风电装备业走出困局的“蹊径”。
首先,站在全球市场分析,过去30年来,全球风电装机容量一直保持着每年20%的增速。随着各国新能源政策的逐步释放,国际市场对风机的需求将是国内市场的3至4倍。特别是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之后,可再生清洁能源已成为世界能源发展的方向,而技术最为成熟的风电将成为各国发展可再生能源的首选。由此预计,全球风电产业将再次迎来快速发展的黄金时代。对于中国风电装备业,这无疑是一块诱人的蛋糕。
其次,从中国自身优势的角度分析,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不仅拥有廉价的人工成本,还有相对雄厚的制造业基础,而且未来国际风机制造产业正在出现向中国转移的势头。比如,世界最大的风电制造商———维斯塔斯,在2009年斥资30亿投入中国,分别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天津和江苏徐州等建设生产工厂,他们除了看好中国的市场以外,一个更为重要的目的是要在中国打造面向全球风电产业的装备基地。
“老外”都到我们家门口竞争来了,我们的风机制造业怎么办?我们除了积极发展自己,勇敢参与竞争,别无选择。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企业一定要放眼全球参与竞争,目前虽然大连化锐、金风科技等两大风机制造商已跨入世界前十位之列,但和全球重量级风电装备巨头———丹麦Vestas、美国GE、西班牙Gamesa、印度Suzlon等企业相比,我国的差距还相当大。中国风电装备制造企业的发展之路很艰难,但我们必须迎难而上,把企业做大做强。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7月15日晚,国务院总理李强与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共同出席第八届中澳工商界首席执行官圆桌会议。会议聚焦中澳经贸合作新机遇,特别是在绿色经济、清洁能源、产业协同等领域的深入合作。金风科技董事长武钢受邀出席,与中澳两国近30位工商界领袖就未来合作进行了充分交流与探讨。两
7月13日,龙马控股集团(包头)20万吨风电精密铸造项目开工。龙马控股集团是以高端机械制造及高端铸造、锻造、焊接、自动化智能制造以及高端数控装备制造为主导的综合性装备制造企业。龙马控股集团(包头)20万吨风电精密铸造项目位于昆区金属深加工产业园的蒙西(包头)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基地,项目总
7月的渤海海域,中车株洲所最新研制的12MW海上风电机组进入吊装倒计时。从2021年首台10MW样机“海平面一号”开始设计研发,到2024年27台8.5MW海上风电机组百日交付并网,再到2025年全球领先的20MW漂浮式机组“启航号”成功吊装,中车株洲所仅用四年时间,便完成了从“海上风电新兵”到“海上风电中坚力
据北极星风力发电网不完全统计(含公开数据及企业提供信息)数据显示,我国11家风电整机制造商在1-6月期间,中标风电机组总规模突破107GW(107096.08MW),其中国内中标87584.38MW,海外中标19511.7MW,呈现出国内国际双轮驱动的强劲发展态势。相关阅读:一季度风机中标规模超38.5GW!中国风电“亿千瓦
当地时间7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WTO)2025年贸易与环境周“绿色转型:中国经验与建议”研讨会在瑞士日内瓦举办。明阳作为唯一一家企业代表参加会议并作开场发言。明阳集团高级副总裁张超表示,三十多年来,明阳一直致力于推动风电技术创新发展,使得过去成本高昂的清洁能源成为人人用得上、用得起的平
当地时间7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WTO)2025年贸易与环境周“绿色转型:中国经验与建议”研讨会在瑞士日内瓦举办。明阳作为唯一一家企业代表参加会议并作开场发言。明阳集团高级副总裁张超表示,三十多年来,明阳一直致力于推动风电技术创新发展,使得过去成本高昂的清洁能源成为人人用得上、用得起的平
7月1日,江苏省无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发布关于印发无锡市加快构建碳排放双控制度体系工作方案的通知。通知指出,“十五五”时期,实施以强度控制为主、总量控制为辅的碳排放双控制度,将碳排放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强重点行业领域碳排放核算能力,健全重点用能和碳排放单位管理制度,开展
北极星碳管家网获悉,近日,江苏盐城市人民政府印发《盐城市国家碳达峰试点建设推进方案》。方案指出,为推进国家碳达峰试点建设,盐城市将积极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探索构建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建立健全碳排放规划、碳数据监测、碳预算管理、碳综合评价和产品碳足迹等政策机制,实施重点产
6月25日,大金重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金重工”)发布《关于筹划发行H股股票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上市相关事项的提示性公告》。公告披露,大金重工于2025年6月24日召开第五届董事会第二十次会议、第五届监事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公司发行H股股票并于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上
6月23日,由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海洋石油511”高速风电运维船在广东阳江交付,标志着中国海油海上风电运维能力迈上新台阶。这也是中国海油首艘高速海上风电运维船。“海洋石油511”采用双体设计,可提供更好的平稳性和载重能力,船舶总长36.2米、宽10.4米,具备在2.5米有义波高下安全顶靠风机桩柱的能
近期,青洲七海上风电项目首台风机安装完成,标志着全球首个应用±500kV柔性直流输电技术的海上风电项目取得突破。项目首台风机机舱单体重约600吨,叶片长达122米,项目团队采用自主研发的螺栓紧固工装,并运用多功能式塔筒转运吊梁和可调节式叶片搁置平台,以提高整体的施工工效。施工期间,项目部严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