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2010-02-05 11:07来源:互联网关键词:风电收藏点赞
我要投稿
速度缔造奇迹,奇迹诠注速度。
很难想象,奇迹和速度能与茫茫戈壁联系起来,然而就在刚刚过去的半年里,大风歌唤醒了千里荒原,“黄色灾害”成为造福人类的“绿色产业”。“酒泉奇迹”、“酒泉速度”,是对去年甘肃省打造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的艰辛与成果的准确概括,是对参与其中的广大建设者们最好的褒扬。
在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新的区域发展战略实践的当下,“酒泉奇迹”、“酒泉速度”无疑成为甘肃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标杆。“酒泉奇迹”、“酒泉速度”是如何诞生的?隆冬时节,记者踏雪驱车千里,来到诞生奇迹的酒泉。
既是酒泉速度,更是酒泉奇迹
“酒泉奇迹”、“酒泉速度”的提出缘于省委书记陆浩、省长徐守盛2009年的最后一次酒泉之行。
那是去年的12月25日。
当天,随着大唐玉门昌马风电场1号风机顺利吊装,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装机正式突破200万千瓦;当天,甘肃省首台3兆瓦风机下线,标志着该省风机产品从1.5兆瓦成功延伸到3兆瓦,也标志着我省风电装备制造业水平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在酒泉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中材科技公司从开工建设到首台叶片出厂只用了99天,年内实现生产风机叶片300幅的业绩;华锐科技公司50天生产出了300台1.5兆瓦风机,最近日生产10台、日销售收入达1亿元,与此同时,2台3兆瓦风机首次在内陆地区下线。
在前行的客车上,当陆浩和徐守盛听到这样的汇报时,顿时流露出欣慰之情。徐守盛高兴地说,这是酒泉速度!陆浩感慨地说,这是酒泉奇迹!并连说3遍。一时间,车内的人都倍感振奋。
陆浩指出,什么是跨越式发展,酒泉这个干法就是跨越式发展,如果全省上下都这样去工作的话,我们的事业就会干得更好些。
2009年,酒泉风电基地建设及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实现了“双突破”:至年底,酒泉风机装机达到220万千瓦,新能源装备制造业销售收入达到64亿元,风电装机和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双双突破200万千瓦和50亿元销售收入的预期目标。
200万千瓦的目标,是2009年6月19日陆浩在会见香港媒体记者时提到的;销售收入达到50亿元的目标,是2009年10月19日在平凉召开的省市主要领导干部研讨班暨省委十一届七次全委扩大会上提出的。这不仅是省委、省政府确定的两个阶段性目标,更是酒泉发展风电事业的转折点。
酒泉市委书记李建华说,过去12年,酒泉才累计完成风电装机51万千瓦,2009年如果实现不了历史性的突破,风电事业就没有了底气。酒泉人把这两个阶段性目标理解为“信心工程”。有了信心才会有转折。正是在压力之下,酒泉人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改写了酒泉风电事业发展的历史,创造了奇迹。
奇迹还在于,去年一年完成的风电装机为过去12年累计总和的3.3倍;64亿元的新能源装备制造销售收入相当于全省去年装备制造行业销售收入总和的80%,超过了全省装备制造企业前三家销售收入的总和。
奇迹直接促进了750千伏输变电工程的上马,破解了“电网等风场,风场等电网”的博弈。至此,一个良性的倒逼机制终于形成:风场建设促电网建设,促调峰电源建设,再促装备制造发展,最后完成风电产业链,实现能源转化。
2010年1月9日,陆浩对酒泉新能源实现“双突破”作出重要批示,称赞酒泉市委、市政府、全市上下及入驻企业和广大建设者不仅为我省的新能源产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而且为我们国家新能源产业、低碳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他说,随着全球气候被广泛关注,大力发展以风能、太阳能利用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已成为世界发展潮流,也必将成为我国的一个重要发展战略,我们必须从我省风能、太阳能资源优势出发,毫不动摇地抓住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把我省的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培育成新兴战略性产业,为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批示迅速在酒泉社会各界引起了热烈反响。批示既是极大鼓舞,也是鞭策,更是再掀新能源基地建设高潮的动员令。
半年五下酒泉,科学决策坚定建设信心
2009年9月,胡锦涛主席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表示,争取到2020年中国“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温家宝总理在联合国气候大会上提出到2020年中国单位GDP碳排放在2005年的基础上降低40%-45%的目标。在这样的背景下,省委、省政府把河西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建设作为区域发展战略的一翼,走出了一条欠发达地区、西部老工业基地创新发展的新路子。
酒泉境内的瓜州县被称为“世界风库”、玉门市被称为“世界风口”,风能资源总储量1.5亿千瓦,可开发量4000万千瓦以上,占全国可开发量的七分之一,风场集中在一万平方公里以内,年满负荷发电小时数可达2300小时。
发挥资源优势,抓住发展机遇,大力发展新能源及相关产业,这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摆在了甘肃人面前。
在探索中,甘肃早已开始了“破题之旅”。酒泉风电发展从1996年起步,经历了3个阶段。1996年至2005年为探索试验阶段,该阶段建成装机5万千瓦。2006年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河西风电走廊,打造西部陆上三峡”的战略构想,酒泉风电进入规模发展阶段,到2008年累计完成装机51万千瓦。2009年酒泉风电建设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8月8日,全国首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在酒泉开工奠基,标志着具有中国特色的“融入大电网、建设大基地”的风电规模发展模式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到2009年底风电装机累计达到220万千瓦,当年新增装机169万千瓦。
可以说,省委、省政府把河西确定为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找准了区域经济发展和区域资源优势的最佳结合点,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为了实现历史性的突破,陆浩、徐守盛半年以来五下酒泉,甚至利用休息时间到酒泉视察,经常过问建设进度,极大地鼓舞了建设者们的干劲,振奋了士气,坚定了信心。
省委、省政府的两个阶段性目标甫一确定,酒泉市就迅速行动起来。主要领导带队到各大企业总部汇报,把各企业的建设进度与省上的要求统一起来。
全程服务,支持到位,加快建设进度
去年下半年以来,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设进入了具有重大意义的加速建设时期。
今年1月21日,大寒后的第一天,在大雪纷飞中,记者来到玉门市。甘肃省第一座示范性风力发电场早在1997年就在玉门建成。10多年后的2009年下半年,玉门风电迎来了真正的大发展时期。为了完成玉门年内100万千瓦风电装机的任务。玉门市启动了“攻风电、战百万”行动,除玉门市委常委每人包挂一个风电项目外,市上还抽调14名部门干部帮扶风电企业,市上还出台了相关激励政策和帮扶措施,全面敦促风电企业加快建设。
玉门市委企业工委纪工委书记徐红玉就是14名帮扶干部中的一员。记者见到她时,她正准备去工地。说起帮扶的经历,徐红玉有艰辛也有感动。她告诉记者,2009年11月中旬,正是一年中最寒冷的季度,却是玉门风电建设高潮的时候。由于寒冷,施工车所用的0号柴油冻结了,施工方急了。在现场的徐红玉马上四处联系,结果附近的加油站都没有,连酒泉市也没有。但工期耽搁不起,急了的徐红玉四处托人,最后从瓜州的柳园运来了-20号柴油。看着施工车又突突突地着了,她的心才放下来。
玉门市委书记詹顺舟说起包挂和帮扶来,也深有感触。他不仅跑遍了参与玉门风电建设的7家上市公司的总部,还成功“说服”他们调整投资计划。
玉门在关心建设职工上不遗余力。第一批HINI甲感疫苗中的大部分就首先保障给了建设者们。
包挂和帮扶后,干部们工作多了,压力大了。完不成任务的还要在考核会上讲出个子丑寅卯来。詹顺舟说:“虽然辛苦些,但不能因为自己一丝一毫的努力不够,影响了风电建设的速度。”
相对玉门、瓜州而言,肃州区天上无风、地上无光、地下无矿,在打造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这一历史课题上,肃州区是否要缺席?酒泉市委常委、肃州区区委书记杨克忠给出的答案是闻风而动、乘风而上。第一句话是态度,是干不干;第二句话是决心,是如何干。肃州区选择了新能源装备制造业。他们算过一笔账:从四川拉到瓜州一片风电叶片仅运费就要13万元,从肃州区拉到瓜州只需1万多元。肃州的区位优势正好符合了全国风电产业布局的要求,省内辐射玉门、瓜州,省外辐射青海、内蒙古、新疆等地。“是我们选择了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反过来也是新能源装备制造业选择了我们。”杨克忠说。肃州区紧紧盯住了风电装备行业里的全国前三强:华锐科技、东方电汽、金风科技。
其中,最辛苦的是吸引东方电汽加盟。肃州区领导曾六顾四川德阳,并在汶川大地震后,组织捐款100多万元。去年11月份,东方电汽老总来到肃州,考察后,说了一句:来得迟了。此时位于肃州的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已有20多家领军企业签订了入园协议。
在华锐科技公司崭新的厂房前,随同采访的酒泉市委宣传部的董仪回忆起当初建设的情景:“当时一阵风刮来,这里人都呆不住。一转眼就变成了一个现代化的高科技企业的厂地。尽管我们来参观过多次,仍是不敢相信这样的速度,这样的奇迹。”
在采访的第二天,杨克忠又要出发前往四川德阳,给东方电汽送去开工所需的手续。
良好的服务换来了丰厚的回报,中材科技(酒泉)风电叶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永国对公司半年来取得的成绩感到欣喜。他兴奋地告诉记者,“这得归功于酒泉市上下的支持。我们从东部来,自我感觉观念要新,步伐要大,现在才感觉到酒泉人比我们观念还新,步伐还大。”
中材科技公司的厂地上,一片片风电叶片像鲸鱼一样整齐地列队,在雪后的阳光下,显得分外生动。
铁人故乡重现铁人精神,谱写战寒斗雪建设壮歌
在酒泉风电基地的建设过程中,有着这样一群建设者,他们战严寒斗风雪,谱写了一曲感人的风电建设之歌。正是他们的付出,让人们在王进喜的故里看到了新时期的“铁人”精神;也正是“铁人”精神的重现,才诞生了“酒泉奇迹”、“酒泉速度”。
祁连山下的黑崖子,曾经是西路军浴血奋战的地方。在这个冬天里机声隆隆的,是玉门市风电项目的又一建设场地。
冬日的戈壁滩,寒气凝重。记者来到这里时,气温是零下20摄氏度,刚下车就被大风“打”了个趔趄。
在风电场建设工地现场,“顶风雪、冒严寒、攻风电、战百万”的红旗依然在飘扬。一个建设奇迹也在这里诞生:中铁八局和天津电建公司两个施工队共上挖掘机4台,日夜作业,仅用了半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50个风机基坑的全部开挖,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50个风机基坑的全部浇筑。
这是一个2009年10月份才批下来的10万千瓦的项目,中铁八局甘肃华电黑崖子风场项目经理叶玉华拿到施工图纸已是10月30日,工程要求必须在12月15日以前完工。
在冬季恶劣的气候条件下施工,为了确保风机基坑的质量,施工者施展出了浑身解数。
不同兆瓦的风机塔筒的基坑大小是不一样的:1.5兆瓦的基坑是3.5米深,直径16米到18米不等,2兆瓦的基坑是3.5米深,直径23.5米。
叶玉华告诉记者,他们用锅炉把水温加至85摄氏度,与混凝土进行搅拌,在运输途中要给罐车穿上棉衣,保证温度不下降。同时,坑基外围搭着帐篷,里面生着8个炉子,还要测温确保混凝土浇灌的温度在10摄氏度至15摄氏度。而一个风机坑基需要连续奋战16至17个小时,浇筑540立方米混凝土。
这群来自全国各地的汉子们就这样在寒潮来临的季节穿梭在戈壁滩上的风雪里。叶玉华说,风把雪吹起来,把沙石吹起来,打在脸上,又火又冰,人站在风雪中都要有一定的倾斜度,不然就倒了。
华电新能源公司2009年进驻干河口第七风电场,当时戈壁滩上缺水少电,他们就采取从50公里外的县城用水车拉水、用柴油发电机发电的办法保证按期开工。在炎炎夏日,所有参建人员发扬“宁脱一层皮、不误一天工”的精神,顶着酷暑奋战在现场,确保了各项任务的完成。玉门黑崖子10万千瓦风电场被批准建设时,已至国庆,天气渐冷,为保证任务的完成,华电新能源公司调整计划,特事特办,从全国各分公司调集精兵强将集中施工,做到敢干而不蛮干,创造了风电企业在寒冷北方冬季施工的优良业绩。
发展为了民生,酒泉奇迹和速度的完美注解
在采访中材科技公司时,李永国还告诉记者,企业从建设之始,就致力于本地化,培养一批本地干部。他说,公司的员工90%以上是甘肃人,其中多数还是酒泉人。
记者见到,一批大学刚毕业的甘肃年轻人正在工厂里忙碌着,有些还是最艰苦的岗位。李永国说,他们中的一些人已经脱颖而出,将来公司的中坚力量肯定是他们。
风电产业发展的效益首先体现在了就业上。据测算:风电场建设期间一年用15000人,运行期间2500人,装备制造方面可吸纳5000人就业,第三产业也可拉动5000人就业。在投资拉动上,到2015年酒泉市仅风电投资就达到1200亿元以上,平均每年投资在150亿元左右。
对于酒泉来说,2009年除了“双突破”外,还有一项意义重大的突破:财政收入达到45亿元,同比增长107%,实现当年翻番,这在酒泉的历史上是没有的。
两天前,酒泉市召开新能源基地建设座谈会,安排部署2010年风电及风电装备制造业建设任务。确保9月底完成风电装机516万千瓦,实现风电装备制造销售收入100亿元,争取先建成的风电项目优先上网。
大片大片的风机矗立在广袤戈壁,猎猎风声中。在“酒泉奇迹”、“酒泉速度”的鼓舞下,酒泉再次吹响了加快新能源基地建设的号角。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5月12日,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发布关于国家电投东台H7海上风电项目、大唐江苏东台H5#海上风电项目海域使用申请的公示。根据公示,国家电投东台H7海上风电项目位于江苏省省管区内的东台海域,风电场中心离岸距离约47km,水深2~17m,规划海域面积约24km。东台H7项目总装机容量209MW,安装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获悉,今日,辽宁发改委发布《关于全省2025年度第一批拟列入分散式风电项目建设计划项目清单(增补)的公示》,《公示》显示,辽宁2025年第一批分散式风电项目清单增补一个项目,项目名称为大连卓丰瓦房店三台乡娘娘宫村分散式风电项目,建设规模25MW。按照《省发展改革委关于开展分散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品牌是企业的核心资产,是传递价值的无声语言,更是赢得未来的关键力量。多年来,华电科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电科工”)以匠心铸品质,以创新塑特色,让公司品牌在行业浪潮中熠熠生辉,赢得广泛认可与信赖。2025年5月10日是第九个“中国品牌
5月13日,重庆市能源局发布《关于支持綦江—万盛协同加快建设全市重要能源保障基地的建议》的答复函。其中提出,下一步,市发展改革委、市能源局将积极向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争取新增我市“十五五”煤电建设指标,待国家明确后,将重点研究论证恒泰电厂“上大压小”、安稳电厂三期等煤电项目,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云南保山水长600MW/1200MWh储能电站近日正式投产并网,成为云南省单体规模最大的集中式共享储能项目。这座矗立在滇西高原的巨型“电力充电宝”年均调峰电量预计超3亿千瓦时,将为区域能源结构优化和绿色低碳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作为云南电网“十四五”能源规划的重点项目,保山水长储
5月12日,《福州市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印发。方案提出,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合理严格控制钢铁、建材、石化化工等行业煤炭消费增长,鼓励新建、改扩建项目实行燃料煤减量替代,因地制宜推进煤改电、煤改气。有序引导天然气消费,合理引导工业用气和化工原料用气增长。积极发展氢能、海上风电
5月13日,1-4月份江苏新能源行业数据统计分析数据发布。截至4月底,全省装机容量21912.07万千瓦。全省风电和光伏装机容量9771.24万千瓦,占总装机容量的44.59%,占比同比提高7.48个百分点。其中,风电装机2330.22万千瓦,占总装机容量的10.63%,占比同比降低1.75个百分点;光伏装机7441.02万千瓦,占总
5月12日,广东电力交易中心发布《广东新能源增量项目可持续发展价格结算机制竞价规则(征求意见稿)》及《广东省新能源发电项目可持续发展价格结算机制差价结算规则(征求意见稿)》,就广东省新能源竞价细则广泛征求意见。文件提到,鼓励新能源项目积极参与竞价,在合理范围内自主报价,促使机制电价精准
5月9日,“2025世界品牌莫干山大会”分项活动,问好长三角#x2014;“中国羊谷善美环州”县域品牌推介活动在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举行。环县现场签约项目7个,签约金额30.63亿元。据了解,此次签约项目包括上海成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投资的泽锦环县耿湾西20万千瓦风电项目、新农创振兴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获悉,5月12日,中国电建华东院机电院马山林圩风电场项目EPC总承包项目风力发电机组及附属设备采购项目成交公示。根据公示,该项目中标人为运达股份。据了解,马山林圩风电场位于广西南宁市马山县林圩镇,工程拟安装32台单机容量为6.25MW的风力发电机,总装机容量为200MW,配套建设箱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日前,广东电力交易中心印发《广东新能源增量项目可持续发展价格结算机制竞价规则(征求意见稿)》、《广东省新能源发电项目可持续发展价格结算机制差价结算规则(征求意见稿)》以及《广东新能源参与电力市场交易细则(征求意见稿)》。其中《广东新能源增量项目可持续发展价格结算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