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2010-03-10 10:51来源:互联网关键词:低碳经济收藏点赞
我要投稿
所谓低碳经济,是指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其实质是能源的高效利用以及清洁能源的开发。从这个意义上说,“低碳经济”与作为生产工具的机械行业似乎是风马牛不相及,但并非如此,低碳经济与机械各个子行业隐约存在着联系,而且或将在行业的发展上起到制约作用。
低碳经济对机床行业影响——机床行业责无旁贷
在对2010年机床行业发展进行预测时,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吴柏林曾指出,“机床行业发展有几点不利因素,低碳经济将给机床行业带来一些约束,尤其将影响到中低档机床的需求。”,这就说明低碳经济对于机床行业将有一定的影响。
生活中的“低碳”容易理解,无非就是减少尾气排放、节约用电等,而在工业生产中又该如何做到“低碳”呢?这不仅要求能源利用技术和减排技术的创新,还涵盖了产业结构调整、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等层面的内容,而所谓产业结构的调整就是要让产能过剩的部分“瘦身”。吴柏林所说的低碳经济给机床行业带来的一些约束,也正是说机床产业将对其产能过剩的部分进行调整,对于中低档机床产品的需求将进一步缩小,对于机床产业的“由大到强”是有利的。
尽管装备制造业其本身的能源消耗和资源消耗占据比例很小,但是其生产的产品却是能源消耗“大户”。因此,除了调整自身产业结构中产能过剩的部分,作为装备制造业“母机”的机床行业还应当担负起提供低能耗环保产品、提供资源综合利用设备和环境保护末端的治理及回收再利用设备,以及先进的生产加工技术,以提高机械制造的效率。
作为生产工具,机床产品对装备制造业生产方式转变的意义是毋庸置疑的,同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发展低碳经济和节能减排作贡献,机床产业更是责无旁贷。
低碳经济对发电设备行业影响——低碳经济将致发电设备模式转变
装备制造业本身的能源消耗和资源消耗占据比例很小,但是其生产的产品却是能源消耗“大户”。发电设备和工业锅炉是两个耗煤大户,其装备都产自于装备制造业,相关数据表明,发电设备和锅炉消耗占到了我国能源消耗的三分之二,其中装备制造业生产的工业锅炉相比国际的耗煤水平明显偏高。
一、风机、电机、水泵、变压器、电焊机、电炉等21种电大面广的机电产品用电量占全国用电量的70%;发电设备和工业锅炉耗煤各占三分之一;微燃机消耗我国石油资源的60%。煤、石油、电,无论一次能源还是二次能源都是由装备制造业提供的产品所消耗。由于消耗大、碳排放高,因此装备制造业如何提供消耗能源低的产品就变的尤为重要。
二、提供资源综合利用设备和环境保护末端的治理及回收再利用设备。
发电设备燃烧后的余热,炼钢、锅炉排放的气体如何二次利用?据悉,把一千万吨的钢厂每年排放的气体、余热等废物收集再利用,可以带动60万千瓦的发电厂;钢厂的废钢被磨成粉制成水泥可以变300万吨水泥;自然,这些资源综合利用的设备也是由装备制造业提供。
现在装备制造业不仅要提供企业本身需要的设备,还需要提供环境保护末端的治理和回收再利用设备。
装备制造业本身在生产过程中减少资源的消耗和污染是走低碳经济最直接的路线,因此更需要利用一些技术手段,来保证其过程中的消耗和浪费。
低碳经济对航空行业影响——低碳经济为航空行业添压力
无论命题真伪,这个越来越平的世界还是在很大程度上达成共识,人类近三百年来,凭藉对自然资源的占有与攫取获得财富的发展方式,已不可取;世界正在进入环保时代,社会福利将建立在对于自然资源的保护与返还基础上,低碳经济大步向我们走来。无论我们愿不愿意,无论我们准备好与否,也无论我们曾经被剥夺抢掠,是后发国家,是产业链低端,有诸般理由,都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国际国内大环境。于是,中国工业各个行业和企业也要面对低碳经济的课题。用一个2009流行词说,如果不主动面对,就会“被低碳”。
中国国际航空业首先感到压力。据称欧盟已经制定了相关低碳交易体系,从2012年始向中国有关航空公司收取高额排碳费。西方发达国家业已先后建立了碳交易体系,从2012年起执行,这将给我国出口工业产品带来新的门槛和困难。而中国也向国际社会公布了减排承诺,到2020年国内单位GDP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国内相关政策环境也将进一步趋紧。
低碳经济对工程机械行业影响被动变主动——推动节能高效产品
我国工程机械到2009年底社会保有量已超过300万台,以其中铲土运输机械行业的装载机为例,中等功率的5吨装载机每天工作要用一箱油,约100升,一年下来要用30多吨油,即便因种种原因只用一半,也有十几吨油。5吨装载机作为主力机型占整个装载机行业的65%左右,以此类推,300万台各类工程机械每年用于油料的费用,甚至高于我们当年工程机械的总产值!
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而更令人不安的是,在消耗了大量的燃油之后,工程机械作为广义的能量转换机构,其能量利用率却非常低,有专家曾论证机械产品的普遍利用率在10%左右。油耗问题不只是发动机的事,如果是液力机械传动就会涉及变速箱、车桥、泵阀及管道,等等,大家都在消耗能量,产生热能,再用大风扇冷却系统进行循环散热。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对工程机械整个系统的匹配、材料的攻关、工艺的改造等作大量的研发,需要系统和持续的攻关。
凡事预则立。一旦等到低碳经济环境节节倒逼时,再谈节能高效机械产品的设计与研发,就非常被动了。现在欧盟、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都建立了碳交易体系,而且是从2012年起实行。中国工程机械每年有接近10%的产品出口,到时肯定会遇到碳排放的新门槛,愈早准备愈好。
低碳经济表面上看似与机械行业无关,其实与机械行业存在很大的关系,在提倡低碳经济的今天,机械企业也应做好准备,先下手为强,尽早提供更加环保的产品。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碳票交易”是一种新兴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它以森林等生态系统的碳汇功能为基础。具体来说,碳票是林业碳汇量的凭证,它代表了一定数量的二氧化碳吸收量。据台江县林业局公开资料显示,2023年12月14日,台江县完成2023年碳票项目申报。该实施主体为台江县苗岭林业发展有限公司,实施地点为县国有
当前,面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紧迫性日益增强,以及各国政府对低碳经济的承诺,电力市场与电碳协同的议题变得尤为重要。本研究旨在深入理解电力市场机制如何通过与碳排放权交易的有效结合,以实现电力系统经济性与环保目标的双重提升。在这样的背景下,探讨电力市场与电碳协同的理论基础,构建电力系统
来源:《中国电力》2025年第2期引文:许文俊,马刚,姚云婷,等.考虑绿证-碳交易机制与混氢天然气的工业园区多能优化调度[J].中国电力,2025,58(2):154-163.编者按目前,全球变暖和能源短缺问题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中国为此提出“双碳”目标。工业生产作为碳排放和能源消耗的主要来源,实现工业园区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3月26日,甘肃庆阳西峰工业园区内,伴随着隆隆机声,龙源(环县)新能源有限公司西峰分公司生物质气化耦合绿氢制绿色燃料关键技术开发与应用项目正式开工。作为甘肃省“十四五”绿色能源转型的重点工程,该项目的建设,标志着西北地区在生物质能与绿氢协同利用领域迈出关键一步,为
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25日发布《可持续发展的亚洲与世界2025年度报告——应对气候变化:亚洲推进绿色发展》(下称报告)称,亚洲有望成为碳交易的核心枢纽。报告显示,亚洲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全球的一半以上,在缓解气候变化方面的作用至关重要。能源、农业、废物管理、建筑、交通是亚洲推进绿色转型的重
3月7日,广东湛江500千伏徐闻东输变电工程正式开工。近年来,湛江海上风电发展迅速,装机容量由2019年的19.8万千瓦增长至目前的150.15万千瓦。截至今年1月底,湛江电源装机规模约1123.9万千瓦,其中新能源装机容量约661.86万千瓦,占比约58.89%。目前,明阳巴斯夫湛江徐闻东三海上风电、广东能源湛江徐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发展绿色低碳经济”“深入实施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工程”“推进新能源开发利用”“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能源电力绿色发展成为备受关注的议题之一。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南方电网公司正加快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发展步伐,推动
2024能源成绩单●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幅超过3%;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3.7亿千瓦。●新能源汽车年产量突破1300万辆。●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持续优化国有经济布局。●新培育一批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商业航天、北斗应用、新型储能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推动重点行业节能降碳改造,推进新能源开发利用
“新时代,新梦想,新征程”,2024第五届新疆国际节能环保博览会;新疆国际新工业博览会;第三届新疆城镇供排水新产品、新技术、新设备博览会将于7月11日至13日(周四、周五、周六)在新疆国际会展中心(乌鲁木齐水磨沟区红光山路3号)举办。核定展览规模21000㎡,近300家展商集中亮相,观众预计达15000人次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激发数字经济创新活力。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将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市场优势更好结合起来,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深化多双边和区域经济合作”“加快发展绿色低碳经济”。全国人大代表、国家电网四川电力(广安)连心桥共产党员服务队
关于与周边国家构建碳市场跨地区链接,推进碳市场国际化的建议全国人大代表、阳光电源董事长曹仁贤2024年11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九次缔约方大会就《巴黎协定》第六条第四款机制下的碳信用标准及其动态更新机制达成共识,为全球各国开展碳交易合作奠定基础,各国、各区域的碳市场未来可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