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风电风电运维市场正文

酒泉风电新能源基地“风光”无限

2010-08-26 14:34来源:互联网关键词:风力发电酒泉风电风力发电机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在甘肃省瓜州县,刮风是一个令人烦恼的事。唐朝诗人岑参用“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来形容当地风力之大;当地老百姓则用“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来说明风期之长。然而,对于2009年从东北来瓜州工作的徐庆辉来说,刮风却是一件快乐的事。

    “一刮风他就特别高兴,酒也能多喝两杯。”工行瓜州县支行行长李宏伟对记者说。徐庆辉是中电国际酒泉风力发电有限公司安全生产部经理,他负责管理和维修200多台750千瓦风力发电机。刮风就意味着他管理的风力发电机在运转,意味着企业在赚钱。

    “按照目前电价每度0.54元计算,一台750千瓦风机的叶片转一圈就能赚0.20元左右。您算算,叶片一分钟能转24-26圈,一个小时转1500多圈,一天转36000多圈,一年下来能转多少圈、能赚多少钱?200台加起来呢?”7月中旬,在炎炎烈日之下,迎着河西走廊刮过来的干热风,李宏伟指着戈壁滩上像巨人阵一般矗立的巨大风力发电机群说道。

    打造“陆上三峡”

    徐庆辉负责管理的200多台风机只是中电国际在酒泉瓜州建设的风力发电基地一期工程。目前,中电国际正在加紧施工、安装第二期100多台风机。待全部风机安装完工后,其经济效益将更加可观。

    不光是中电国际,还有国电集团、华电集团、大唐集团和华能集团等近20家国内发电企业,纷纷来到酒泉“安营扎寨”,投资建设风电场。目前各家公司已在戈壁滩上安装了上千台风力发电机。

    汽车沿着312国道西出嘉峪关,便驶入河西走廊。进入酒泉市瓜州县境内后,远远地看到地平线上林立着一群群白色的风机。这些巨大的风机桨叶,仿佛一群挥舞着巨大的臂膀、或是利剑长矛的“白色巨人”,正在奋力迎击来自西伯利亚、穿越河西走廊戈壁荒漠的“风魔”。

    据有关部门评估,酒泉市风能资源总储量为1.5亿千瓦,近期可开发量4500万千瓦,可开发利用面积近1万平方公里。近千公里的河西走廊,交通便利,因为地处荒漠戈壁,不占用良田,也无需拆迁移民,具有建设大中型风力发电站的良好条件。

    人行酒泉市中支副行长毕宏伟介绍说,2006年甘肃省提出了“建设河西风电走廊、再造西部陆上三峡”的战略构想,2008年初,国家批复了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十一五”建设方案。2009年4月份,国家发改委批准了酒泉风电基地“十一五”380万千瓦风电场项目。

    2009年8月8日,我国首座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在甘肃酒泉开工。按照规划,2009年酒泉要建设装机200万千瓦,2010年要建成500万千瓦,2015年达到1271万千瓦,相当于长江三峡工程装机容量的三分之二。

    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示范基地是我国继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和青藏铁路之后,西部大开发的又一标志性工程,总投资1200多亿元。毕宏伟介绍,甘肃省委省政府领导对酒泉风电产业发展一直非常关注和支持,各级干部和风电建设者细化分解任务,列出时间表,逐月倒排工期,发扬新时期“铁人精神”,搭帐篷、架火炉,冒着零下18℃的严寒,创造了一个企业一天浇筑5个风机基础的记录。

去年从7月份到年底,建设单位用了5个月的时间,完成了100多万千瓦的装机任务,装机量是过去12年的三倍。

    车行在312国道上,记者不断遇到装载着40多米长风叶的重型卡车从旁驶过。公路两旁随处可见吊车伸出长长的吊臂,正在吊装新的风电机组。与此同时,一座座新建的高压输电铁塔也在拔地而起,绵延伸向远方,连接塔与塔之间崭新的输电线在阳光照射下闪闪发亮。

    酒泉玉门新“风光”

    传说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骠骑大将军霍去病英勇善战,击败匈奴,汉武帝赐御酒一坛,犒赏有功将士。由于酒少人多,霍去病将其倒在泉中,与众共饮,酒泉城因此而得名。

    如今,酒泉又因一座大楼的名字加深了人们的印象。这座大楼叫“风光大厦”,位于酒泉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内。这里的“风光”二字,不仅蕴含玉门关、嘉峪关的壮丽风景,也寓寄了酒泉市大力开发当地“风能”、“光能”的宏图愿景。

    “酒泉地区风能储藏非常巨大,号称世界风库。同时,太阳能资源也十分丰富,太阳年照射时间3300小时,是理想的新能源资源开发和建设的地方。”毕宏伟说。

    酒泉的玉门市是因油而兴的石油资源型城市,曾创下原油产量占全国87.8%的记录。但是自1990年以来,玉门石油资源逐渐枯竭。2009年3月,玉门市被国务院列入全国资源枯竭城市名单。

    传统资源即将枯竭,传统支柱产业逐渐衰落,寻找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新的方式的课题摆在了酒泉人面前。河西走廊的西端,南依祁连山,北连马鬃山,总面积19.2万平方公里,几乎相当于两个江苏省,其中40%的面积为戈壁荒漠。发展风电、光电产业,不但使酒泉人找到了调整产业结构的新思路,又把荒漠了百年、千年的戈壁滩利用了起来。

    在酒泉市工业园区西园,一个占地10平方公里的风电和光电产业装备制造园已经形成规模。29家风电装备制造企业与园区签订投资协议,总投资57亿元。华锐科技、金风科技、东汽集团、中复连众、中航惠腾和中材科技等风电设备制造企业均在当地开工生产,目前已形成年生产整机2000台、叶片2000套、塔筒塔架500套、机舱罩1500套的生产能力,成为国内产业规模最大的风电装备制造基地。

    酒泉风电产业的发展,极大地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2009年酒泉地方生产总值达321亿元,比2008年增长14.7%,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00.16亿元,比上年增长91%,实现财政收入45亿元,比前一年增长1.07倍,城镇新增就业1.2万人。

    “我们公司去年3月8日入园奠基,8月8日第一个风机叶片下线,被甘肃省委领导赞誉为‘酒泉速度’、‘酒泉奇迹’。”中材科技酒泉风电叶片有限公司综合经营部的张康向记者介绍说。这是一个20岁出头的酒泉小伙子,略带稚气的娃娃脸上,洋溢着快乐的微笑。

    “我是酒泉新能源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的,去年毕业时赶上了西部大开发、建设新能源基地的大好时机,就来到中材科技公司上班。”记者注意到,张康的胸前,十分明显地别着一枚“共产党员岗”的胸章。

  金融吹响“集结号”

    就在国内各家风电企业调兵遣将,纷纷进军大西北,云集河西走廊的时候,在他们背后,众多金融机构也吹响了资金支持和服务跟进的“集结号”。

    早在2000年,国开行甘肃省分行等金融机构就对早期投入风电开发的甘肃洁源风电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提供了长期大额资金支持。10年来,国开行甘肃省分行累计投入12亿元信贷资金。而自2006年甘肃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河西风电走廊、打造西部陆上三峡”的重大战略决策以来,甘肃省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了对风电产业的信贷支持力度,促进了甘肃省风电产业的快速发展。截至2008年9月末,大唐、中广核、新安、中国电力投资等公司在甘肃省建成的风电项目总投资为24.72亿元,其中17.55亿元全部是银行贷款,银行贷款占项目投资总额的71%。

    特别是今年以来,随着河西风电产业发展提速,当地金融机构及时跟进。2008年至今,酒泉市金融机构累计发放风电产业类贷款69.81亿元,其中,2008年累计发放10.4亿元,2009年累计发放20.58亿元,仅2010年前半年就累计发放了38.83亿元,超过前两年的总和。今年上半年,酒泉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同比增长70.6%,增速超过全省平均水平40.6个百分点,居全省14个市州第一。

    据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副行长陶君道介绍,甘肃人行系统积极发挥“窗口指导”作用,引导金融机构不断加大对风电产业发展的信贷投入,促进风电产业发展。通过召开银政企座谈会、银企合作项目推介会、金融联席会议等形势,宣传宏观调控政策、能源产业政策、能源信贷政策和金融产品信息。同时还不断加大对支付系统监控维护,畅通资金汇划渠道,缩短账户核准时间,及时为符合条件的风电企业办理退税资金划拨等服务。

    在人民银行的积极引导下,甘肃各银行业金融机构优化金融服务措施,延伸金融服务链条,为新能源开发和建设提供有力支持。一是积极协助企业办理开户、注册、验资、工商、税务等手续;二是量身定制金融服务方案,积极协助风电企业办理网上银行,提供网上银行远程监控、异地付款、对账等配套服务,确保资金的绝对安全;三是以银行承兑汇票、信用证、保函等业务为主要内容,积极探索金融服务方式,及时为企业办理代发工资、代理保险等业务。

    据介绍,在金融支持甘肃新能源开发和建设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不能忽视:一是风电项目建设投资大,对银行贷款依赖严重。目前甘肃省已建成的风电项目资金来源中,银行贷款占比达到70%以上。信贷的过度集中将会对其安全性产生一定的威胁。

    二是银行间竞争激烈,议价能力有待提高。由于风电产业发展前景好,属于国家政策支持行业,对银行的吸引力较大,因而出现银行“追风”现象,各家银行不得不采取降低贷款发放门槛和利率水平,银行业的议价能力严重偏弱。据调查,各银行目前对风电企业贷款利率普遍在基准利率水平上下浮10%。

    三是风电成本较高,回收期长,不确定因素多,潜在风险大。从已投产的玉门洁源风电场实际运营情况看,风电项目的投资回收期一般长达8年左右。

    对此,人行兰州中支在有关调研报告中提出了金融支持甘肃省风电产业发展的思路:即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加强信贷政策与产业政策的配合,形成风电产业与金融业之间互动发展的格局。并提出了加大加强沟通协调提高银行在风电项目贷款中的议价能力、加强风电项目信贷风险管理、拓宽风电项目的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加快风电保险产品的创新和运用等具体意见和建议。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风力发电查看更多>酒泉风电查看更多>风力发电机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