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风电风电运维技术正文

能源协同或可破解非并网风电利用难题

2010-09-25 16:53来源:国际新能源网关键词:风力发电风电非并网风电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利用风能实现海水淡化对我国有现实的意义,可缓解我国南水北调工程压力。另据透露,该机构正在研制风网互补系统的装备,风网互补抽油检验系统已经连续稳定运行一年多。

此外,国内外专家还介绍了把非并网风电应用于城市供热和制冷,制氢,电动车,核电厂等的经验和技术难题。

“我建议发挥能源协同效应。并网和非并网协同,大中小规模相互协同,现在1.5-2兆瓦是主力机型,但是在西北农村地区就可以上50千瓦的机型;集中与分布相互协同,风电与城市集中供热,与煤化工协同,也可以做风、光互补。”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能源学会会长、清华大学原副校长倪维斗在会上谏言。

他表示,风电的大规模发展不能完全指望国家补贴,要从自身的经济性出发。他反对以上网的标准来发展不同类别的风电,“在未来的能源系统中多种能源要协同配合,发展其长处,就像人类社会要进入多元化的时代一样,能源也必然进入多元化的供给满足多样化的需求的时代,风能必然有它的位置”。

加强国际合作

破解非并网风电利用难题

国家科技部副部长曹健林在会上介绍说, 2009年中国已经成为世界能源第一生产大国,和能源消费第二大国,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的规模持续扩大。根据统计,中国水电、风电、光伏发电等总计已经折合到2.64亿吨,约占中国能源总消费的8.8%。中国政府在调整经济机构,转变发展模式,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方面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他强调,十二五期间我国将继续支持大规模陆上和海上风电技术,以及产业化技术,重点开发3到5兆瓦风电技术,6到10兆瓦海上风电技术,开展风电厂风力资源分析,风电厂运行、检测与控制技术,风电厂短期供应预测技术研发等。

我国风电产业在资源、并网、产业体系、人力管理方面等等,都面临不少挑战,自主创新能力还比较薄弱。对此,曹建林提出要加强与国内外同行,特别是国外同行的合作和交流,共同推动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的发展。风电并网难是世界各国发展风电普遍遭遇的难题,加强国际合作无疑也是破解这一困境更高效的途径。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风力发电查看更多>风电查看更多>非并网风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