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评论正文

国家电网:科技创新 释放第一生产力的能量

2010-10-08 09:36来源:国资委关键词:国家电网电力工业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翻开历史的画卷,时间退回到上世纪40年代末,中国数批技术人员奔赴美国,向这个发达国家学习先进的电力技术。1949年后,这些专家纷纷投身于新中国电力事业,贡献所学。60年,一晃而过。2009年7月,美国能源部部长朱棣文来华访问时,来到中国国家电网公司,当他了解到特高压后,不无震惊地表示,“我们非常羡慕这个工程。”

中美之间的一去一来,印证了中国电力工业科技的腾飞。透过这番变化,我们注意到,科技进步始终是电力工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基础保障。在新时代的征程上,国家电网公司肩扛创新大旗,引领中国电力工业的进步,其凝练形成的“一流四大”科技发展战略,则推动着中国电力工业不断释放出巨大能量。

首先是,注重突破难点,使核心技术不能受制于人。

2006年4月19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参观中国保护知识产权成果展览。当听到国家电网公司正在研制1000千伏特高压技术时,温家宝频频点头:“我们这么大的国家,用电量很大,应该采用和研发先进的技术。”

有这样一个故事:几年前,国家电网公司下属科研机构一行人到国外大公司考察,但在参观过程中,该公司唯独不让他们参观大功率电子实验室,后经多方交涉,该公司最终允许3位中方代表在实验室全部断电的情况下参观10分钟。跨国公司严密的技术封锁,对考察团的国家电网人触动很大。

“我们的设施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电网核心技术不能受制于人!”国家电网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刘振亚的话语掷地有声。当意识到自己肩头沉甸甸的责任,一场自主创新的热潮在国家电网公司轰轰烈烈地掀起。

特高压,作为一项全面创新的工程,世界上既没有可以直接应用的标准,也没有全面成熟的技术和经验可供借鉴,更没有商业化供货的特高压设备。挑战前所未有!

然而,国家电网公司积极推动跨部门、跨行业联合攻关,调动国内外70余家单位、上万名科技人员共同参与特高压关键技术研究,经过数年艰苦努力,高质量地完成了特高压交流科研课题118项,取得近400项创新成果,一大批原创性成果居世界领先地位,有力地支撑了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的顺利建设和安全运行。

特高压背后,是电网关键技术快速重大突破,科技创新成果繁花似锦。一个个曾经辉煌的电网发展建设纪录,正因国家电网公司的努力而被突破;每一项新纪录的背后,都凝结着国家电网公司无数的技术创新成果。

“国家电网公司在特高压输电、电网建设、大电网仿真等科技领域已实现了很多世界第一,而且正在创造着更多的世界第一。”2007年9月28日,科技部部长万钢到国家电网公司视察时,对公司创新型企业建设给予高度评价。

国家电网公司拥有50多个科研、实验和设计机构,超过400个实验室,科研队伍近2万人,但历史上形成的粗放、松散、长链条、多层级的管理模式,却削弱公司的集团控制力,降低了科研效率。

如何整合庞大的科技资源,使科技投入不至于成为一盘散沙?改革科技体制、整合科研资源,建立高效率的科技投入产出机制,是国家电网公司发展第一生产力的迫切需要。

为此,国家电网公司以集团化运作为主线,以明确直属科研院所功能定位为突破口,构建布局合理、层次清晰、分工明确、协作高效的科技创新体系,由此带动科学配置体制内外创新资源的大变革。

“正是有了这样的转变,使技术支持、技术研究、技术服务得到了同步协调发展,使我们有条件承担国家和公司的许多重大项目。”公司科技部负责人提到三大变化。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国家电网查看更多>电力工业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