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水电水力发电评论正文

旱灾之后更应加快水电建设

2010-10-08 11:30来源:能源评论关键词:水电建设水电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西南旱情并非:“人祸” 

现在社会上有人认为水电开发截断了江河,造成了西南旱情,我反对这种观点。 

尽管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西南地区河流纵横、降雨丰富,但这里其实是降雨分布严重不均的地区,旱情经常出现。历史上发生的旱灾中,西南地区无论在次数、频率上都仅次于华北,列第二位。 

中国自古是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度,如果没有农业水利设施,靠天吃饭的耕地常常因各种天灾而遭受严重的经济损失。西南旱情发生以后,一些评论认为,西南农业水利设施年久失修,农业水利抗旱能力薄弱,加重了这次干旱带来的损失。 

其实,西南地区具有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特征,并且不少降水很快渗入到地下溶洞,形成暗河,尽管西南地区降雨量不少,但能够用于农业灌溉的水量却很少。相对于北方平原,在西南地区建造农业水利设施,是更加复杂的工程,而投入于维护的资金也更大。 

总的来说,导致此次西南地区干旱的直接原因就是降水持续偏少、气温持续偏高、水汽蒸发量大。至于形成干旱灾害更深层次的原因,还需要进一步做更为细致、深入的分析研究。 

干旱引发的反思 

从实际分析来看,云南的特大旱灾不仅不是水利水电开发造成的,而正是由于大型水利水电开发不充分导致了该流域抵御自然干旱灾害的能力不足。 

水利水电工程作为国家的基础设施,其防洪、供水、灌溉、水产、航运、旅游等一系列水坝的综合生态效益和公益作用十分明显。 

水利水电工程存储水资源的生态效益是非常明显的。美国的水资源总量和大坝数量与我国相近,但是,水库的蓄水能力却是我国的几倍。由于缺乏大型水坝对水资源的人为控制能力,我国的社会、生态环境遭到自然灾害的冲击极大,一方面洪涝灾害频发,另一方面又是干旱严重,水资源严重短缺、水污染严重。本质上说,这些都是由于可控制的水资源总量不足造成的。 

当然,水坝、水库在增加可利用的水资源的同时,肯定要占用一定的土地用来储存水资源,这必然会改变当地原有的某些生态,甚至会危及某些当地特有物种。这些问题已经引起了水利水电建设者的高度重视,根据环保的要求,大量的资金被用于水库建设的生态保护工作,以减少工程对自然生态的干扰。 

我们考虑河流的生态问题,一定不能脱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一定不能仅仅局限在水库建设当地。要知道江河开发的生态效果是全流域的,从局部来看也许是生态影响大于生态效益,但是,如果从全流域看,由于水资源短缺所造成很多地区的严重缺水,水污染严重,完全可能会导致更严重的生态灾难,导致更多的物种灭绝。由于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供应不足,所引发的灾难已经在我国的很多地区出现了。 

近年来,我国水电开发建设非常缓慢,甚至停滞不前。怒江水电开发已经搁置了8年;金沙江上最重要的调节蓄水工程水电站虎跳峡,还在争论中被搁置。 

单单一个虎跳峡水库的库容就大约200亿立方米,远远超过云南全省目前所有水库的蓄水总量。如果能建成这个水电站,再加上滇中调水等工程的配合,完全可以非常从容地应对今年的云南中部地区的特大干旱。此外,云南怒江水电如果能及早开发,其龙头水库的蓄水量也可以在大旱之年,为云南多提供上百亿立方米的水资源。如果那样的话,加上当地必要的中、小配套水利设施,云南西部保山等地区的旱情,完全可以得到有效缓解。 

水利、水电是一体的 

这场大旱给我们最大的警示,就是必须加强水利水电设施建设。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干旱提示我们,至少在西南地区,在现代化农业的道路上我们还有很多路要走,必须加强水利建设,包括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和中小型水利工程以及配套农田灌溉网络工程,改变“靠天吃饭”的现状。 

西南地区的喀斯特地貌,并不是每个地方都适合打井。因此,对于西南地区就更需要依靠水库的蓄水解决特大干旱的供水问题。 

水电站的调蓄库容越大,能够吸纳的洪水就越多,同时在洪水期过后,向下游供水的能力也就越强。这就是大型水电站的水资源调节作用,也是当前世界各国维系现代社会用水需求必不可少的形式。实际上从水资源调节的重要性上看,即使大型水库不能发电,人们也必须要建造大量的水库来调控水资源。不过,由于水库大了以后水位一定会比较高,向下放水的时候一定会有巨大的能量要释放出来。如果不用这些水能发电,不但是对水能资源的浪费,而且巨大的水能将会对水库的设施和下游的岸坡造成巨大的冲击和破坏。所以,目前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大型水库都同时具备防洪、发电、供水、航运等综合效益。 

目前的现实社会当中,我们要解决水源的时空分布不均的矛盾,主要是依靠建设这种具有大型龙头水库的水电站蓄水来解决。此外,从贵州地区来说,小水电还有相当的发展潜能,亟需解决的是小水电的协调和管理问题。越是应对极端的气候条件,越需要统一地去调配水库,国家应该多考虑小水电怎样能更好地规范、科学地管理。 

对某些地区而言,如果仅仅从蓄水角度来说,可能建水窖是一个最经济、最可行的方式;但是如果说从长久的、区域性的角度考虑,既要解决干旱问题,同时又要考虑到未来发展区域的一些供水问题、供电问题、防洪问题,从区域性的角度考虑,综合性的大型水库仍然是最基础的支撑和最重要的保障。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水电建设查看更多>水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