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水电水力发电评论正文

国际水电协会首席执行官:水电是破解可再生能源间歇性难题的“必选项”

2025-05-26 08:49来源:中国电力报作者:王可 白宇关键词:可再生能源能源转型水电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水电是破解可再生能源间歇性难题的‘必选项’”

——专访国际水电协会首席执行官埃迪·里奇

在全球能源转型与气候挑战交织的关键时期,水电的战略价值日益成为国际焦点。5月19日,国际水电协会首席执行官埃迪·里奇(Eddie Rich)在接受中能传媒专访时强调,水电是破解可再生能源间歇性难题的“必选项”,而中国通过技术引领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的合作,正持续重塑全球水电格局。

中能传媒:在全球能源转型加速推进的背景下,您认为水电在其中担任何种角色?

埃迪·里奇:首先必须明确,没有水电就无法实现脱碳目标。任何国家若想构建100%清洁电网,都离不开大规模水电的支撑。水电之所以不可或缺,源于其为电网提供的多重关键服务:可靠性、弹性、安全性和灵活性。作为基荷电源,水电不仅能稳定供电,更能在风光发电不足时“化身”储能,最大化利用可再生能源。因此,开发水电资源不仅是重要选择,更是实现能源转型的绝对必要路径。

中能传媒:当前国际水电建设的整体发展趋势如何?有哪些新亮点与新窗口?

埃迪·里奇:国际水电建设正呈现复苏向好的态势,但要实现全球净零排放目标,水电建设仍需提速。数据显示,目前全球每年新增约20吉瓦常规水电装机,叠加约20吉瓦抽水蓄能项目,总新增规模达40吉瓦。其中,中国是这一进程的主要推动者。与此同时,印度、欧洲、澳大利亚等地的抽水蓄能开发加速,成为行业新亮点。

经历长期增长停滞后,水电行业正通过技术升级和模式创新重回增长轨道。尽管对未来发展持乐观态度,但业内普遍认为,若要匹配全球能源转型需求,建设进度仍需大幅提升。对于产业链上下游的投资者、建设者及运营商而言,当前正处于把握行业机遇的关键窗口期。

中能传媒:您如何评价中国水电的发展成就?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中国开展的水电合作项目如何影响全球水电发展格局?

埃迪·里奇:回顾行业变迁,二十年前全球水电技术与资本主要集中在欧美国家,彼时中国通过吸收先进经验不断提升本土能力。而如今,中国已成为全球水电发展的核心引擎——过去二十年,全球三分之二至四分之三的新增水电装机来自中国,且这一主导地位仍在持续巩固。

在此背景下,中国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开展的水电合作项目,正深刻重塑全球水电发展格局。依托技术输出、资金支持与全产业链参与,这些项目显著加速了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等新兴市场的能源转型进程。以非洲为例,2024年其水电装机增速跃居全球第二,这与中国企业在当地水电站项目上的技术赋能和大力支持密不可分。

中国在引领行业发展的同时,通过技术输出助力其他国家,不仅推动了全球水电市场的多元化发展,也为中国企业开拓了更广阔的国际空间,同时还激励着其他国家企业提升自身竞争力。展望未来二十年,全球水电领域将涌现大量项目,中外企业均有望在国际市场中拓展出广阔的发展空间。

中能传媒:全球许多二十世纪建设的水电站面临设备老化问题,其升级改造的技术路径和经济效益如何?

埃迪·里奇:确实,全球不少水电站已持续运行三十至四十年,亟待升级。但水电具备独特的“永久性”优势——通过周期性维护,每三四十年更新水轮机,并系统保养土木结构与机电设备,水电站便能实现长期稳定运行。

从技术路径看,现代化改造不仅能显著提升水轮机发电效率,还可推进水电站数字化升级,更重要的是强化水电与太阳能、风能、储能的系统协同运作能力。我们在亚洲、拉丁美洲、非洲等地开展了专项研究,重点探索如何通过技术改造提升水电站效率与产能,这其中蕴藏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同时,我们还与欧盟委员会、行业顾问及设备制造商展开深度合作,积极探索前沿技术应用。例如,“XFLEX HYDRO”项目专注于优化水电与“风光储”的协同运行模式,而“ReHydro”项目则进一步引入人工智能技术,推动水电站的智能化升级改造。


原标题:国际水电协会首席执行官:水电是破解可再生能源间歇性难题的“必选项”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可再生能源查看更多>能源转型查看更多>水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