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水电水力发电评论正文

中国水电将迎来美好的五年

2011-01-06 16:11来源:国家电网报关键词:水电水电站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十二五”水电开发风生水起

2010年12月21日,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召开《电力工业“十二五”规划研究报告》成果新闻通气会。中电联副理事长魏昭峰透露,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测算分析,“十二五”期间,在电源发展上将坚持优先开发水电。很显然,国家相关决策部门已经意识到,加快水电开发对实现我国长期节能减排目标、确保能源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根据中电联的报告,“十二五”期间,水电开发的基调为继续加快开发、尽早开发完毕长江上游、乌江、南盘江红水河、黄河中上游及其北干流、湘西、闽浙赣和东北等7个开发程度较高的水电基地,重点布局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澜沧江、怒江、黄河上游干流、雅鲁藏布江等水电基地。

到2015年,全国常规水电装机容量预计达到2.84亿千瓦左右,水电开发程度达到71%左右,其中东部和中部水电基本开发完毕,西部水电开发程度在54%左右。到2020年全国水电装机预计达到3.3亿千瓦左右,全国水电开发程度为82%,其中西部水电开发程度达到67%。抽水蓄能电站2015年规划装机容量4100万千瓦左右,2020年达到6000万千瓦左右。(作者系英大证券电力能源研究中心研究员)

——链接:

设备市场容量超千亿企业策略应各有不同

随着水电大开发重启,水电设备行业有望迎来新一轮的景气周期。在水电开发提速的大背景下,受益最多的应是水电设备制造企业。按照水力发电设备单位千瓦成本1100元至1200元测算,未来几年新增1.2亿千瓦水电装机容量所对应的设备市场容量将达到1300亿至1400亿元,平均每年达200多亿元,远超前几年的水平。

面对巨大的市场,设备制造企业应该如何把握机遇呢?业界专家的建议是,中小企业应加快联合重组,实现规模化经营;行业龙头企业则应加强基础研究和研制更大容量机组。

对于中小企业而言,联合重组无疑是最为快捷的方式。据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重大装备办公室顾问孙凤鸣介绍,目前我国水电设备生产企业约有5000多家,但大多起点低,规模小,科研开发能力弱,只能参照国外的一些产品和样机,做一些消化吸收的工作。

这种局面无法应对日益发展的水电市场。从科研人员组成及经费投入情况来看,中小企业的科研人数往往不到企业员工总人数的10%,科研经费的投入小于年产值的3%。而按照国外已有的经验,科研经费投入达不到年产值4%的企业,最多只能勉强维持生产。在劳动生产率方面,中小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普遍低下。相关资料显示,美国设备制造企业的劳动生产率为每人每年13.8万美元,日本每人每年9.5万美元,而我国平均每人每年只有3万美元。生产率低,产品品质也会受到影响。

要尽快改变这种现状,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通过企业间的联合、兼并、重组,实现企业的扩张,从而扩大市场占有率。

对于东汽、哈电集团等龙头企业,应该研制更先进的水电机组,加强基础研究。在先进机组方面,目前最热门的是百万千瓦级水电机组的关键技术研究。

例如,金沙江白鹤滩水电站(14台100万千瓦机组)和乌东德水电站(10台100万千瓦机组)建设,均提出使用百万千瓦水电机组的要求,这将是世界上超大容量的高端产品,比现在三峡(单机70万千瓦)机组容量有大幅提高,技术难度增加,研制周期更长,部分技术要求和设计规范已超出了现有技术水平和规范,国内外都没有成熟的技术可借鉴。

水电机组的基础技术、共性技术,同样是“十二五”期间的重要研究课题。基础技术、共性技术是实现水电设备跨越式发展的核心技术。例如,适应多机型(包括高水头冲击式、中水头混流式、中低水头轴流式和低水头贯流式等)的水电机组核心技术,就是一项提升水电设备制造业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的战略性工作。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