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风电风电运维企业正文

华锐风电:风电整机领域中国第一,世界第三

2011-01-10 12:24来源:北极星电力网新闻中心关键词:华锐风电风电风力发电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风电整机领域,华锐算是后来者,至今成立5年,已位列中国第一、世界第三,并申请上市成功过会,华锐创造了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奇迹,震惊国内外。

回顾华锐的成功历程,从下决心做风电到技术路线选择、开发兆瓦级风机、接手我国首个海上风电示范项目、确定薄利多销战略、广为招募英才,几乎在每个关键点,华锐都做出了及时而正确的决策。这个后来者,凭实力超越并正在继续甩开竞争对手。

华锐在技术密集的风电设备制造领域中树立了中国典范,其模式也许不能复制,但其成功经验值得中国装备制造业同行汲取。

艰难起家 扎实打基础

华锐风电虽表面上背靠老国企大连重工,初创时却几乎是白手起家。当时的大连重工在国企中效益不算突出,看好风电设备制造前景,可手头并不宽裕,70%甚至更多的原始投资需要华锐风电自行筹备。

2003年,中国的风电整机行业是外资巨头们的天下,市场占有率高达80%,剩下的两成被十多家国内企业瓜分。更为糟糕的是,中国制造不要说核心技术,就连合格的零部件供应商都很难找到,像“瓦轴”这样历史悠久的轴承制造商根本就没有碰过风电轴承。

华锐风电技术总监陈党慧回忆说:“我们考察了当时所有的技术路线,包括直驱永磁、直驱励磁、半直驱、双馈甚至垂直轴风机,最终选择双馈。选择的基本原则是技术成熟、市场认可,并结合考虑成本、产业链完善以及大连重工的历史传统。结果证明,我们的选择是正确的。”

华锐选择齿轮箱技术路线并不只是简单地考察技术本身,市场趋势、占有率、供应商、成本、大连重工的优势等都很重要,成熟的齿轮箱风机为华锐快速攻城略地奠定了基础,金风科技的直驱永磁由于需要攻克一些技术难题,落后了华锐一拍。

各项工作齐头并进,齿轮箱风机定下来后,就得找合格的零部件供应商,当时没有几家供应商会做风机零部件,和华锐一样都是从零开始。华锐对供应商说:“生产风机零部件不知道能不能赚钱,是机遇也有风险,华锐无法给你承诺。”最终,看好风电和华锐的供应商与华锐达成了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战略同盟。有供应商回忆当时的情形:“与华锐合作是对了,当时要是没合作现在都来不及了。”

经过两年时间,华锐风电为日后的跨越式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中国大地上悄然诞生了日后的风电冠军。

抓提前量打市场空白

2006年华锐入行的时候,千瓦级风机(如600千瓦、750千瓦)占据市场主流,由于这种产品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供不应求,当时千瓦级风机为整机企业创造了高额利润,2007年时单位价格可以卖到6200元/千瓦甚至更高(而今的1.5兆瓦风机平均价格为4000元/千瓦),风机的升级换代自然少有人问津。

华锐放弃了生产千瓦级风机的打算,直接从德国引进更高级别的兆瓦级,由此带来的结果是,2006年6月华锐出产了中国第一台国产化1.5兆瓦风电机组,2007年生产1.5兆瓦风电机组500台,4月中国第一个国产化兆瓦级风电场 ——华能威海一期13台风电机组一次性通过预验收。

华锐风电兆瓦级机组的率先出产使其迅速获得了大块市场份额,而国内其他企业的第一台1.5兆瓦机组晚了一年多,在2007年底才出产,于是众厂商也只能眼看华锐迅速占领市场。2008年,华锐生产出中国第一台自主知识产权3兆瓦机组出产;12月,中国第一台海上3兆瓦机组也在华锐问世;2010年10月12日,中国第一台有自主知识产权、单机容量最大的5兆瓦风电机组,又诞生在华锐总装厂。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华锐风电查看更多>风电查看更多>风力发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