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三峡输电系统工程在系统规划、调度运行、设备成套、设计施工、试验能力、建设管理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创新成果,主要体现在:首次整体规划设计并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技术最复杂的交、直流混合输电系统,使我国电网规划能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研究制定了全国电网的调度体系和调度原则,建设了规模最大、技术最为先进的电力调度通信系统,大大提高了驾驭大电网的能力;实现了我国直流设备从完全依赖进口到全面国产化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交流设备从高压到超高压的产业升级和跨越式发展,使我国输变电装备制造业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全面提升了输变电工程设计、施工、调试能力,使我国电网建设能力处于国际领先水平,首次对电网建设中的环境影响问题提出了系统解决方案;建立了完整的输变电试验研究体系,成功建设了一批先进试验基础设施,使我国电网建设技术试验研究手段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确立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电网建设管理基本模式,建立和完善了我国输变电建设的管理制度和技术标准体系。
三峡输电系统工程是世界上工程量最大、覆盖面积最广、惠及人口最多的输变电工程,取得了重大的经济社会和环保效益。该工程自投运以来,确保了三峡水电清洁能源“送得出、落得下、用得上”,为经济社会的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有效能源支撑。截至2010年年底,工程已累计送出电量4492.3亿千瓦时,相当于替代燃煤1.62亿吨,减排二氧化碳4.22亿万吨、二氧化硫35.6万吨。
近年来,国家电网公司高度重视加快创新型企业建设,构建起以直属科研单位为核心、产学研相结合、协同高效的创新体系。下一步,公司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十二五”公司和电网发展规划为指导,整合科研资源,强化科研管理,进一步抓好基础性、前瞻性项目研究和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和引领作用,为建设“世界一流电网、国际一流企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曾任原能源部、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副院长,原电力工业部规划计划司副司长、司长,原国家电力公司计划投资部主任,原电力工业部(国家电力公司)三峡工程办公室主任。上世纪90年代,直接参与了三峡输变电系统工程的规划及实施工作。三峡电站是当今世界最大的水电工程,举世瞩目。如何让如此体量
每当提及三峡水电站,王信茂都会倍感自豪——上世纪90年代,王信茂是原电力工业部规划计划司任副司长、司长,在担任原国家电力公司计划投资部主任兼电力工业部(国家电力公司)三峡工程办公室主任期间,他直接参与了三峡输变电工程的规划及实施工作。贯穿电力改革的“先手棋”记者采访时,王信茂的面前
核心提示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电力科技取得了飞跃式的发展。国家电网公司瞄准电网科技制高点,大力推进自主创新,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贯穿企业经营发展全过程,在特高压输电、智能电网、大电网运行控制等方面,取得了一批具
人类创造了历史,也正在书写着历史。《中国能源报》推出能源口述史栏目,旨在记录老一辈亲历者眼中的能源历史,给予当前新一代能源历史创造者以借鉴与启迪。截至2007年底,三峡输变电工程已全部投产,建成的三峡输电系统结构坚强、潮流合理,确保三峡电力的全部外送和消纳,意义重大!回头看来,三峡输
截至2007年底,三峡输变电工程已全部投产,建成的三峡输电系统结构坚强、潮流合理,确保三峡电力的全部外送和消纳,意义重大!回头看来,三峡输电系统工程在系统规划、调度运行、设备成套、设计施工、试验能力、建设管理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创新成果:首次整体规划设计并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技术最复
简单来说,交流电比直流电更容易管理。电的使用和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直流输电阶段:发电、输电和用电均为直流电主张采用直流输电:爱迪生、开尔文主张采用交流输电:威斯汀豪斯、费朗蒂1882年在德国建成的57km向慕尼黑国际展览会送电的是直流输电线路(2kV,1.5kW)。2、交流输电阶段:发电、输
王信茂忆三峡输变电工程王信茂,曾任水电部西北勘测设计院副院长,能源部、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副院长,电力工业部规划计划司副司长、司长,国家电力公司计划投资部主任,电力工业部(国家电力公司)三峡工程办公室主任,国家电力公司动力经济研究中心主任。上世纪90年代,在原电力工业部规划计划
王信茂曾任水电部西北勘测设计院副院长,能源部、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副院长,电力工业部规划计划司副司长、司长,国家电力公司计划投资部主任,电力工业部(国家电力公司)三峡工程办公室主任,国家电力公司动力经济研究中心主任。上世纪90年代,在原电力工业部规划计划司任副司长、司长和在担
简单来说,交流电比直流电更容易管理电的使用和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直流输电阶段:发电、输电和用电均为直流电主张采用直流输电:爱迪生、开尔文主张采用交流输电:威斯汀豪斯、费朗蒂1882年在德国建成的57km向慕尼黑国际展览会送电的是直流输电线路(2kV,1.5kW)。(来源:微信公众号电力工程技术I
导读:特高压交直流混联格局呈现出哪些特点?需要应对哪些挑战?未来发展方向在哪?本文从浙江电网入手进行了分析。刚刚过去的G20峰会见证了杭州乃至整个浙江的繁荣辉煌。毫无疑问,浙江的经济发展令人瞩目,而特高压正是支撑浙江腾飞的重要保障。由于一次能源资源的匮乏、地理条件的限制以及本省燃煤
一、认识特高压交流特高压与直流特高压不能混为一谈电网特高压是指交流电压等级1000千伏及以上、直流电压等级plusmn;800千伏及以上的电压,交流特高压和直流特高压两种输电技术的技术经济特性存在本质差别。交流具有输电和构建网架的功能,特高压电网就是由交流特高压输变电工程为骨干网架构成的电网;
根据《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办法》,2024年度和2022-2024年任期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结果已经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会议审议通过。2024年度和2022-2024年任期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A级企业名单如下:一、2024年度业绩考核A级企业1.国家电网有限公司2.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3.中国移动
根据《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办法》,2024年度中央企业科技创新优秀企业榜单已经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会议审议通过。企业名单如下:1.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2.国家电网有限公司3.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4.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5.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6.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7.中国钢研
7月11日,华北电网用电负荷达到3.26亿千瓦,创新高。当日19时26分,华北地区380座新型储能电站参与集中调用。华北电网新型储能放电电力达到2010万千瓦,山东电网新型储能放电电力达到804万千瓦,分别刷新全国区域级电网、省级电网新型储能放电电力纪录。本次新型储能集中调用支撑了华北电网晚峰保供需
7月1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胡文辉、国家知识产权局战略规划司司长梁心新、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运用促进司司长王培章介绍“十四五”时期知识产权强国建设新进展新成效,并答记者问。其中提到,
7月10日,国网浙江物资公司邀请省内废旧管理专家,现场观摩研讨该公司自主研发的报废变压器绝缘油回收装置。近年来,国家电网加快配网改造,变压器更换和报废数量不断增加,然而变压器箱体内存在属于危险废弃物的绝缘油,如何高效绿色拆解报废变压器成为被集中关注的话题。报废变压器绝缘油回收装置利
7月9日,市场监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关于印发《计量支撑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行动方案(2025—2030年)》的通知,其中提到,面向太阳能、风能、核能、氢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领域,围绕关键核心技术装备自主化发展、能源生产储运基础设施建设、储能系统及相关装备研究及产业化等方向计
当前,能源产业生态正经历从“供给侧资源主导”向“需求侧价值创造”的范式跃迁。现代能源服务业通过构建“用户需求-能效服务-价值共享”的新型商业闭环,催生出涵盖规划咨询、系统集成、智慧运维的全周期解决方案。为把握产业变革机遇,北极星电力网拟于2025年8月7-8日在上海举办2025第七届综合能源服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7月9日,市场监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关于印发《计量支撑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行动方案(2025—2030年)》的通知(国市监计量发〔2025〕59号),其中提到,面向太阳能、风能、核能、氢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领域,围绕关键核心技术装备自主化发展、能源生产储运基础设
夏季高温,且是台风、暴雨、洪涝等自然灾害多发季节,保供电形势严峻复杂。国家电网公司持续推进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创新,不断丰富应用场景。在各地,科技保供手段不断涌现,提升了负荷预测、灾害预警、电网巡检及抢险救灾质效,为迎峰度夏保供电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未雨绸缪精准预测天气负荷变化准
记者从国家电网陕西省电力有限公司了解到,受高温天气持续影响,7月16日16时49分,陕西电网负荷达4491万千瓦,连续三天创出新高。这一负荷比2024年最大负荷增长10%,比前一日最大负荷增长2.7%。受大陆高压影响,7月14日以来,陕西全域出现大范围持续高温天气,局地气温突破42℃,全省用电负荷快速攀升
近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参照国家学科分类标准,坚持“统筹协调、继承发展、交叉融合”原则,创新构建“电力学科引领、多学科协同赋能”的新型电力系统特色技术学科体系,全面厘清电网发展底层根技术,绘制形成技术学科图谱,邀请行业内外优势力量以学科建设为锚点,携手推进新型电力系统科技创新。公司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