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风电风电运维人物正文

人物特写:追风人施鹏飞

2011-02-16 14:21来源:新华网关键词:风电风力发电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用“退而不休”来形容施鹏飞并不为过。尽管退休已近十年,他仍频繁出现在风电大会、展览上,或做主旨报告、主持专题讨论,或回答有关中国风电政策和市场的问题。

现任中国风能协会副理事长的施鹏飞,少时的理想是滑翔和飞行,这或许跟他的名字有点关系。“鹏”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大鸟,以搏击长空著名。

然而,即使风是影响飞行的一大因素,他与风电结缘,却是因为一个偶然机遇。

施鹏飞1940年出生于昆明,当时他的父亲在西南联大担任工学院院长。抗日战争结束后,一家人随学校回迁北京,施鹏飞一直是清华附小和附中品学兼优的学生,物理和化学尤其出色,后被保送进入北京四中。

施鹏飞的高考志愿全是航空专业,但政审时他被发现家庭有台湾关系,而航空与国防是联系在一起的。他最终被北京机械学院录取,改学机械设计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到西北的青海省工作。

1980年,当他还在西宁高原机电研究所技术工作期间,单位接到派人到荷兰学习风能技术的名额,最先选中的技术员因为只懂俄语被退了回来。于是,机会意外地落到了英语很好的施鹏飞头上。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绝大多数学校教授的外语是俄语,北京四中却开了两个英语班,施鹏飞就在其中。

在西安外语学院接受数月语言强化培训后,施鹏飞到了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及荷兰能源研究中心(ECN),开始接触风电技术,一个对他来说全新的领域。

“原先我搞的机器是在室内恒温条件下工作,风电机却在野外多变的环境里运转。”他说。

施鹏飞接着邀请赴英国里丁大学进修半年,学习风力、柴油发电系统计算机模拟。回国后,他被借调到新成立的中国风能技术开发中心工作。1986年,他负责一个中国-比利时政府间合作项目,在福建平潭建设风电场,这是中国最早的风电场之一。海外学习和早期开发的经历,使他很快成为一名权威专家,其细致工作和坦率表白的作风,又赢得人们的信任和敬重。

虽然施鹏飞从小在北京长大,但由于当时户口控制严格,全家无法调入北京,只好落户山东烟台。施鹏飞挂职在烟台农村能源办公室,工作却在北京,直到1996年才得到解决,那年他已55岁,刚好是入户北京的上限年龄。

此后,施鹏飞在电力部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任新能源处处长,并升任副总工程师,该单位负责中国风电发展的前期工作。

1998年,施鹏飞感到地方提供的数据既不准确也不全面,便开始独立统计全国风电的装机情况。为此,他直接联系开发商和制造商,数次实地调查以确保数据准确无误。多年来,这是关于中国风电装机状况的唯一权威可靠的统计数据。2007年有一名助手开始协助他做这项工作,因为中国风电的发展实在太快,一个人的精力已难以胜任。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风电查看更多>风力发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