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核电核电建设与运行国际正文

日核安全大漏洞:55座核电站多处于地震高危区

2011-03-15 20:53来源:国际在线关键词:核电站日本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日本政府表示,当地时间15日晨6时10分左右,福岛第一核电站2号反应堆附近传来爆炸声。早些时候的报道指出,福岛第一核电站2号反应堆容器出现部分破损,这表明可能导致更为严重的核泄漏。图为福岛第一核电站爆炸前(左)后(右)对比图。

55座核电站多处于地震高危区,监管系统存严重隐患

强震过后惊魂未定的日本民众,12日遭遇了另一场噩梦。当天下午3点36分,位于福岛县的福岛第一核电站1号反应堆发生爆炸,居住在周边的民众顿时感到极度的不安。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那场悲剧,像放电影一样,闪过很多人的脑海。

日本是一个核能大国,不仅国内严重依赖核能发电,而且还大力推动海外技术输出。然而,半个多世纪前的原子弹爆炸,至今仍是日本民众心头的一块伤疤,进入20世纪后,日本又连续发生多起核事故,乃至核能在部分日本人的眼里成了一头凶恶的猛兽。天灾面前,日本的核安全再度被置于舆论的拷问中。

核电站到底怎么了? 

11日下午强震发生后,日本境内的11座核电厂由于受到地震波的影响而保护性地自动停堆,福岛第一核电站也在其中。按照正常程序,当遭遇紧急情况时,停堆后的核电站应迅速对反应堆进行冷却,直到反应堆燃料降温至正常水平。如果冷却系统失灵,会造成燃料棒暴露在空气中升温而熔化。然而,福岛第一核电站1号反应堆的冷却系统出了问题。

据一些核电安全专家对《世界新闻报》记者分析,在反应堆停堆的情况下,余热冷却系统的泵所需的电力需要从外部输入。不巧的是,由于地震强度太大,福岛第一核电站的外电网全部瘫痪,自身储备的应急柴油发电机在运行1小时后,也因为海啸的袭击而全部损毁,这就导致核电站失去所有外部电源供应,使反应堆无法得到及时冷却。

由于失去冷却,反应堆的压力陡然升高,如若不及时卸压,那么保护反应堆的最后一道屏障——安全壳就会被损坏,后果不堪设想。为此,核电站的工作人员不得不从12日凌晨起向外排放内部蒸汽,不料在排放的过程中发生氢气爆炸。

事故发生后,技术人员紧急对反应堆压力容器注入海水,进行强制冷却,燃料棒熔化已初步得到遏制。偏不凑巧的是,3号反应堆的冷却系统也突然失灵。技术人员已向3号反应堆内注入淡水,并进行了排气处理。但目前仍未排除发生爆炸的危险。

此前,日本政府已经转移了居住在核电站周围的17万民众。福田县已确认22人受到放射性物质的污染。但有专家表示,与切尔诺贝利核悲剧有所不同的是,此次日本的核事故,反应堆的最后屏障安全壳未受到严重损害,因此目前泄漏的放射性物质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太大影响。

监管疏漏埋下隐患

自从1966年7月第一座核电站开始运转以来,日本国内的核事故就频频发生。2004年8月,发生在关西电力美滨核电站的蒸汽泄漏事故,曾夺走5名日本工人的生命,被称为日本核能史上伤亡最惨重的事故。

有专家指出,此次核电站爆炸,固然有“不可抗力”的因素,但同时也暴露出日本核电发展、运行、监管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