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风电风电运维教育正文

甘肃酒泉:瓜州四种模式培养人才助力风电产业发展

2011-03-17 12:01来源:甘肃组工网关键词:风电风力发电甘肃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甘肃酒泉瓜州四种模式培养人才助力风电产业发展

  一是建立"远教"模式。利用县职业教育培训中心的培训资源,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方式,加强与省内外院校学者的学术交流和研讨,选派7名优秀教师赴昆明冶金专科学校、兰州工业大学电子电工、数控车床、电焊专业进修学习,邀请5名风电方面的专家学者到我县讲学授课,利用网络平台,建立与科研机构和高校的网上教学渠道,为风电企业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远程解难提供商榷会诊空间。

二是建立"订单"模式。按照校企联合、按需培养的办法,积极开办学制两年的风电维修、风电运行专业,举办电焊技术、安全生产培训班 4期,先后为入户瓜州的中电投、中广核、洁源风力发电有限公司、酒钢(集团)瓜州长城项目部、甘肃科耀塔筒厂等风电企业培养培训管理型、技能型人才499 人。各入驻瓜州的风电和风电装备制造企业,根据企业发展需要,采取选派管理和技术人员赴高等院校、公司总部学习观摩、邀请知名专家学者来风电现场指导培训的方式,加强对公司现有人才的培训,着力提高各类人才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技能。

三是建立"拉练"模式。注重发挥经济管理部门人才优势,成立瓜州县风电建设攻坚会战指挥部及办公室,先后抽调17名领导干部和11 名机关工作人员盯在风电现场,使干部在开展帮扶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高。以风电企业为实训基地,与中电国际15万千瓦风电场、中广核、长城电力等风电企业建立党员干部学习考察基地协议,组织学习培训班的学员深入风电企业练兵,一大批来自各行各业的人才在实训中增强了发展风电产业的信心和才干。

四是建立"双管"模式。县财政把风电人才培养经费纳入人才工作基金,先后投入45万元开展风电企业人才培养培训,采取"企业用人、政府买单"的方式,引进32名高校毕业生到风电、装备制造和县属重点企业进行重点培养,由县财政为每人每年发放1.2万元的生活补助,为企业培养管理型、技能型实用人才打下了良好基础。对本县自主培养的风电企业急需人才,通过与风电企业签订培训合同、实行定向分配的办法,促进人员上岗就业,同时,加强人才使用的跟踪管理,保证了人尽其才、才尽所用。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