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会展正文

中国电力论坛与中国国际清洁能源大会同期举办 亮点纷呈 令人期待

2011-03-22 11:43来源:德国科隆国际展览有限公司关键词:清洁能源大会风能大会德国科隆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行业瞩目的2011中国国际清洁能源大会暨亚洲风能大会(Clean Energy Expo China / Wind Power Asia 2011 Conference),即将于今年的6月22—23日与中国国际清洁能源博览会同期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召开。此次大会将最广泛地集中国内的清洁能源产业资源,为中国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提供全面助力。

大会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简称“中电联”)及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北京市分会、德国科隆国际展览有限公司主办,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和国家能源局作为政府支持单位。本届中国国际清洁能源大会由清洁能源政策与市场论坛、清洁能源技术论坛暨亚洲风能大会、电动汽车与充电设施论坛、清洁能源技术论坛暨太阳能技术论坛以及清洁能源与电力并网论坛组成。同时,国内最具影响力的电力行业论坛——中国电力论坛也将同期举办。

在2011年“两会”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发表的《政府工作报告》表示,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3月14日表决通过了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决议,决定批准这个规划纲要。3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正式通过新华社对外公布,今后五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1.4%。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16%,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7%。

加强现代能源产业、积极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成为今后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主要方向之一。传统能源的清洁利用、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将在未来成为能源产业发展的基调。在这样的时代大背景下,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的每个动向都备受瞩目。CEEC2011的推出和运作,也将全面贯彻这一发展方针。

据悉,中国国际清洁能源大会是中国唯一一个由清洁能源行业终端用户协会主办的清洁能源专业会议。对于国内清洁能源产业来说,加强产业内部的沟通和交流,保障贸易链条的顺畅和稳定,是确保整个产业快速、良好、健康发展的根基所在。在这方面,中国国际清洁能源博览会自推出以来,一直致力于为清洁能源产业内部的沟通提供平台。大会准备工作已经紧锣密鼓的开展,除了邀请海外重量级协会、行业专家及顶尖企业决策层到会演讲外,得利于中国电力论坛的同期召开,包括国家电网公司、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中国大唐集团公司、中国华电集团公司、中国国电集团公司、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国家核电技术公司、中国广东核电集团公司、广东省粤电集团公司、浙江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等国内十四家电力企业巨头决策层领导也将现身会场,全面与参会代表共同探讨国内清洁能源产业的重大问题和发展方向。大会议题将涉及清洁能源政策、法律法规解析;国际市场动向分析、行业导向;创新技术信息分享等。

关于2009中国电力论坛:

中国电力论坛是目前中国最高级别的电力论坛, 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与各大电力企业联合举办的“2009中国电力论坛(China Power 2009)”在天津滨海国际会展中心举行。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为论坛作出重要批示:全国政协原副主席杨汝岱为国际节能减排科技博览会剪彩。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发来贺信。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副主席王禹民、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刘琦、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党委委员李寿生、天津市副市长王治平、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总监谭荣尧、科学技术部副秘书长郑国安、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秘书长魏建国、中美清洁能源论坛首席执行官薄锐斯、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长石定寰等出席论坛。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党组书记、常务副理事长谢振华为论坛开幕致辞。国家电网公司副总经理陈进行、中国南方电网公司董事长袁懋振、中国华能集团公司总经理曹培玺、中国大唐集团总经理翟若愚、中国华电集团公司党组书记李庆奎、中国国电集团公司总经理朱永芃、中国电力投资集团总经理陆启洲、国家核电技术公司董事长王炳华、中国广东核电集团公司总经理贺禹以及辅业集团、地方企业等电力企业领导出席论坛并发表了主题演讲。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清洁能源大会查看更多>风能大会查看更多>德国科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