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核电核电建设与运行评论正文

中国核电余震 阴影难消

2011-03-28 16:45来源:《财经》杂志关键词:核电核电站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以秦山核电站为例,一期、二期、三期上网电价分别为0.42元/千瓦时、0.39元/千瓦时、0.46元/千瓦时,均低于浙江火电每千瓦时0.47元的上网电价。

目前,一座百万千瓦级核电站的总投资约在10亿至20亿美元间,开发业主一般依托项目成立公司,或全额控股,或与地方能源企业和外资企业合资,在投入20%自有资金之外,其余八成资金主要来自银行贷款。银行人士认为,核电项目的借贷主体多出自军工,资产优良、信誉良好,新成立的业主公司没有历史包袱,核电业务本身营利性颇佳,因此多数银行愿意提供大额授信。

美国TechPrecision公司首席执行官詹姆斯·米力那罗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像中国和印度这样的国家,需要更多的能源,而在成本上不可能让太阳能实现核能的效率。对于中国和印度来说,是不得不发展核能。因为相比传统能源和其他新能源,核能是最便宜的发电方式。

Tech Precision公司正是核电技术巨头西屋公司反应堆技术的提供者,当下,西屋公司的第三代核电技术AP1000,正在被中国广泛采用。

导致中国核电加速发展的外部因素也依然存在——中东局势动荡可能引发新一轮石油危机,地区经济高速成长造成电力缺口持续加大,地方政府为拉动GDP和税收增长而对大型投资项目过度渴求、大型央企的投资冲动强烈等。

按照“十二五”规划,2011年至2015年,单位GDP能耗下降目标为16%,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7%,此两项均为约束性指标。分解至地方后,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被分为五类,确定的单位GDP能耗降低率在10%到18%之间。

在上述多重背景之下,中国核电政策从“适度利用”转变为“积极发展”,再转变为“高效发展”。多位分析人士强调,虽然接下来发展核电的态度会更加谨慎,但从中长期看,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加快发展核电仍是决策者的上佳选择。

技术试验场

引进最先进的技术让中国核电产业在受惠的同时,也让中国承担了先期运营试验的风险

“同时上马的项目太多,发展的步伐有点快。”中广核从事核电工程建设的人士承认。近年来,不少业内人士对中国现有条件能否支撑大规模核电建设表示忧虑。

该人士指出,核电人才稀释太快,“比如做过一期工程的经验人士有100人,因为后续项目越上越多,这100人被迅速分散到各个项目中去,身边都是一批刚刚进入行业没有任何经验的年轻人,造成项目建设困难加大。”

据介绍,核电站投入运营后,两台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配备800人到1000人,其中核相关专业400人。而一名合格核工程技术人员大致需要四年到八年的培养时间。中国核电大发展背后,专业人才培养不足的矛盾突出。

技术成熟度不够也阻碍着中国核电发展。1月,国务院研究室范必和唐元在《望》杂志撰文指出,核电装备制造水平不高、核燃料供应与后处理能力不足将制约核电快速发展。

国家发改委要求,除压力容器、主泵等核心设备外,其他设备的国产化率要达到70%至90%。但是,许多核电装备企业以往主要制造常规电力设备,制造核电站装备的质量保证体系并不够健全。

有装备企业人士透露,虽然中国已拥有每年制造多套百万千瓦核电机组装备的能力,但由于产品质量不稳定,技术标准不统一,设备拖期现象十分严重,每年完成一套百万千瓦机组的成套装备也很困难。

国际上正在运行的核电站大多采用第二代核电技术,但基于“引进先进技术、统一技术路线、实现核电全方位自主化”等考虑,2004年9月,中国政府决定将三门和海阳共计四台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面向国际招标,要求必须采用第三代技术。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