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风电风电运维市场正文

风电 并网 等待“新国标”的日子

2011-05-04 09:42来源:中国能源报关键词:风电场国家电网并网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4月27日,本报记者就广受业内关注的《风电场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简称 “新国标”)正式出台日期致电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相关部门,得到的答复是“不清楚”。业内人士原本预计“新国标”将会于本月中下旬正式出台。这份由电监会牵头,中国电力科学院和国电龙源集团等共同起草的风电并网国家标准于今年3月底完成并报送电监会。

“新国标”与2009年由国家电网公布的《风电场接入电网技术规定》相比,要求更为严格,新增了对于风电机组并网以及风电场接入电网的技术要求,当年风网接入的企业标准公布时就曾引起过行业内的大震动,被风电企业称之为电网凭其垄断地位而对风电的“限产令”,当再次面临更为严格的国家标准时风电企业的反应也可想而知。

顺势而为的风电大发展

近些年来,由于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不仅是我国,整个国际社会都开始将清洁能源的发展提升到整个能源战略的高度上来,我国风电的发展更是以“大跃进式”的速度猛进,2006年至2009年连续四年增长率超过100%。2008年,我国的风电装机容量就跃居为亚洲第一,世界第四。2009年,新增风电装机容量为亚洲第一,累计装机容量世界第二。由中国风能协会发布的《2010年中国风电装机容量统计》报告中显示,我国已超过美国成为了世界第一大风电装机大国,累计风电装机达44733.29兆瓦。上周五(4月22日)从国家能源局第一季度全国能源经济形势发布会上获悉,我国风电增长率高达60.4%。尤其在日本福岛核泄漏事件后,我国放缓了核能的建设步伐,加之我国有着丰富的陆海风能资源,使风能有领跑我国新能源发电之势。

并网之困,困在哪里?

对于近年来这种“速”有余而“质”不足的风电发展势头,国家开始做出调整并逐渐收紧了风电项目的审批,由于在节能减排的大趋势下作为新能源的风能享受着不少政策福利,它的背后有着一条巨大的利益链使得风能仍然是各个地方政府和企业趋之若鹜的香饽饽,内蒙古等地的一些风电项目就仍然在规划和筹建中。风电的快速建设与配套的电网建设及电力系统的协调之间出现了许多问题和断层。全国有三分之一的风电场没有并入电网发电,使得峰期的风电消纳成为了问题,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另外,与风电急速发展相伴的还有我国风电制造业的腾飞,但国内相关企业对一些核心关键技术并没有完全掌握,这也成为风电并网运行中一个问题。除此之外,风电行业在经营和管理制度上的不够健全,以及对风电认识的片面性等都是造成我国风电并网运行困难的原因。但就目前的现状本质来看,我国风电并网的问题不仅仅是技术问题,也有风电和电网双方博弈的问题。

风电并网是我国风电发展过程中长期存在的问题,一方面,关于并网的标准一直存在争议,究竟该谁来定和怎样定?另一方面,新的标准必将使一部分不符合规定的风电企业被排除在外,迫使这些企业进行设备和技术上的更新和升级,但这笔巨大的开支要谁来掏腰包又成为风电和电网双方扯皮的问题。

用“新国标”解“旧难题”?

风电并网发电是我国风能发展的大势所趋。国家“十二五”规划中指出要加大智能电网的建设,这其实也是要为风电并网铺平技术道路。但要真正实现风电的全面并网发电,首先是要解决风电和电网之间的矛盾,避免风电项目的盲目扩建和电网依其垄断地位而限制那些不符合标准的风电企业上网发电。其次是要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来加强对行业的规范,管理和监督,促进行业的发展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

“新国标”的出台能否成为突破风电并网难题的一个新契机,我们只能拭目以待,对新标准的检验要靠有效的实施,否则再合理的标准也只能是一纸空文。因此风电和电网双方的共同努力,也需要国家在宏观层面加强监管和调控。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风电场查看更多>国家电网查看更多>并网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