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光伏光伏组件太阳能电池评论正文

电池厂污染的产业转移逻辑

2011-05-11 16:17来源:中国储能网关键词:电池厂产业转移逻辑电力环保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地震让人见证了日本在全球科技产业链上的核心地位,也让人感受到该国在产业转移上的谨慎与保守。

但就在地震发生几天后,电池巨头松下一则消息让人看到了“开放”。该公司表示,已关闭兵库县工厂,将生产设备转至苏州与北京,已作价100亿日元在苏州三洋厂附近建新厂,并追加50亿日元更新北京三洋厂设备,到2015年,将中国内地产能提高到全球的50%。

为何日本其他关键领域未见转移,却偏偏是电池业?最近几年,中国多个地方持续爆出电池厂重金属污染事件。前日,浙江德清海久电池厂再次被曝光,周边村民出现铅中毒现象。

笔者认为,这是日本产业转移上的歧视性倾向。因为,在该国,许多类型的电池早在当地禁止生产、销售18年,却源源不断地将其转移到中国。事实上,2007年,笔者曾报道过无锡松下电池厂的镉中毒事件,该公司当时将其称为“镉超标”。2006年,松下上海电池厂重污染也曾被曝光。

一位业内人士两年前曾告诉笔者,某家日本电池企业非常善于利用差异化营销策略,在日本以外尤其是中国生产、销售该国已明令禁止的碳性电池,而最好的产品则在当地销售。2005年,当比亚迪在专利诉讼上战胜索尼时,笔者采访的一位日本电池技术人员有些不屑地说,那些专利诉讼败诉不过是某些企业的竞争策略之一,它们很希望某类重污染产品都在日本境外生产。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电池厂查看更多>产业转移逻辑查看更多>电力环保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