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报道正文

四川电网3年后脱胎换骨更坚强 智能添翼进入新时代

2011-05-12 11:25来源:国家电网报关键词:四川电网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三年前,四川灾区的电力基础设施几乎瞬间摧毁;而此后,四川电网迎来了发展速度最快、质量最高、效益最好的三年。

灾后重建不是简单修复,四川电网在震后崛起,开始了新的跨越。

我国第一个自主设计、自主成套、直流主设备完全国产化的远距离直流输电工程——±500千伏德宝工程,不仅在枯水季为四川注入蓬勃电能,还使四川电网成为南北互济、水火“相融”的重要电力平台。

2010年,±800千伏向家坝—上海特高压直流工程把四川与千里之外的上海相连,电网外购电、外送电能力进一步增强。迈入“十二五”,《关于加快特高压电网建设,缓解四川电力“丰余枯缺”供需矛盾的建议》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引发代表委员的高度关注。

“坚强是智能电网的基础,好比人的体格,智能是坚强电网充分发挥作用的关键,好比人的大脑,两者相辅相成、协调统一。”四川公司负责人说,电网在重建中脱胎换骨,焕然一新,更坚强,也更智能。

2010年1月,乐山市乐都镇金顶小区智能卡表系统正式运行;11月10日,乐山市五丝厂宿舍社区成为全市第一个“智能电表社区”。

2010年5月28日,成都十大民生工程之一、石羊电动汽车充电站建成运行,这是四川省第一座大型电动汽车充电站,第一批“成都造”10辆纯电动公交车同时示范运营。

无论产业发展还是区域振兴,企业培育还是资源开发,城市发展还是农村建设,四川需要更加强健的电网、引入更智慧的电网。“十二五”时期,四川省全社会用电量将达到约3000亿千瓦时,用电负荷达5500万~6000万千瓦。

根据“十二五”四川能源发展规划,四川将建设成为全国最重要的水电基地和西部电力高地,着力推动“大电网、大枢纽、大平台”建设,全力打造坚强智能大电网;建设“东接三华(华中、华东、华北)、西纳新藏(新疆、西藏)、北联西北、南通云贵(云南、贵州)”的电力交换大枢纽;构筑跨省区、跨流域协调发展、“水火互济、购送灵活、交换方便、新能源上网高效便捷”的电力资源配置大平台。

步伐矫健,前程宽广,在“十二五”期间,四川电网将凭借智能之翼,飞得更高更远。

大事表:

●2008年

6月10日 四川电网需恢复的35千伏及以上变电站154座、10千伏及以上线路2605条全部恢复运行。

7月24日 映秀35千伏春天坪小型化变电站建成正式移交,结束了震中靠发电机临时供电的局面。

8月27日 因灾停运需原地重建的220千伏安县、大康,110千伏辕门坝、晓坝,35千伏苟家垭等5座变电站重建完成。

10月31日 500千伏茂谭一、二线和500千伏茂县变电站恢复运行。

11月30日 220千伏源山南北线原地重建等工程完工,阿坝铝厂供电恢复。

●2009年

5月11日 “空中都汶路”二台山输变电工程成功投运。

6月 国家电网公司对口援建6县地方电网恢复重建工作全部完成。

12月 德宝直流工程单极投运。

●2010年

4月 德宝直流工程双极投运。

7月8日 向上工程投运,四川电网全面进入特高压时代。

●2011年

3月2日 成都电网“腾飞工程”启动暨石墙220千伏变电站开工仪式举行,四川电网“十二五”建设启幕。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四川电网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