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报道正文

四川电网3年后脱胎换骨更坚强 智能添翼进入新时代

2011-05-12 11:25来源:国家电网报关键词:四川电网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2008年5月12日,这个日期饱含了太多难以言表的伤痛和情感。 

那一天,山河倾动,家园损毁,太多生命瞬间消逝。

那一天,四川电网遭受重创。超过1000名员工失踪或无法联系,累计因灾害停电405万户。

凤凰浴烈火而涅槃,鲜花经严寒而盛放。灾后三年,四川电网的重建历程,浓缩了国家电网“努力超越,追求卓越”企业精神。在大地的伤口上,四川省电力公司广大员工隐忍拼搏,承担责任,重建电网,造福人民。

三年后的今天,四川依然美丽!

全力抢修:应急供电设备抵达现场,照亮救灾道路;输电线路一寸寸修复,传递生命之光

震后,灾区电力中断。在抢救生命的紧迫时刻,电不仅意味着光明,更将给前行的人们带来勇气。

国家电网公司发挥集团化优势,从各网省公司紧急调集数千名抢险队员和医疗骨干,组织1205台发电机(车)和242辆抢险车辆,星夜奔赴灾区,全力支持抗震救灾。

在国家电网公司抗震救灾领导工作小组的统一指挥下,四川公司从所属各地供电企业抽调精干力量,累计达21145名员工参与抢险,与援建队伍协同作战,千万百计加快抢修,在最短时间内保障了抗震救灾指挥机构用电,恢复了政府指挥中心、通信、医院、供水和东汽、821厂、宝成铁路牵引站等重要客户的供电。

在救灾一线,国家电网公司总经理、党组书记刘振亚对坚守在抢修、运行一线的员工们说,灾害面前,大家克服各种困难坚持工作,体现了我们电网员工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特别负责任的崇高精神。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我们一定能战胜灾害,做好电力供应,为夺取抗震救灾工作的全面胜利作出贡献。

悲痛让人更加坚忍,困难让人更加勇敢。电网员工们在前所未有的大灾面前,把“国家电网”这个名字诠释得更加鲜明深刻。

2008年5月20日,四川220千伏网架基本恢复,除绵阳地区的北川县和阿坝州以外,其余地区基本恢复供电。

5月21日,国家电网抢险队进入映秀镇,用应急发电机点亮了灾后第一盏灯,接到任务后不到24小时,因灾停电9天的映秀镇重现光明。

5月27日,国家电网四川供区164个受灾乡镇全部恢复供电。

5月31日,四川公司需恢复供电的342.64万户客户全部恢复。

6月2日,国家电网公司援建地方电网恢复重建协作组在成都成立,建立对口援建工作机制。华中五省一市电力公司投入1140名专业抢修人员、256台施工车辆,全力支援松潘、茂县、小金、理县、汶川和北川六县的地方电网抢修恢复,从6月14日至8月8日,共恢复35~110千伏变电站17座、线路31条,以及大量10千伏线路和配电变压器、低压线路;灾后需恢复供电的83个乡镇87160户全部恢复。

震后,四川公司按照公司部署,建立健全了一整套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在南充建成了全国首个省级电网备用调度中心,在成都龙泉驿建成全国电力应急培训示范基地,组建了国家电网公司第一支专业应急救援队。

艰苦重建:用热血和行动告慰逝者 用坚定信心创造更美好的家园

如果说抢修是短平快的歼灭战,那么灾后重建设就是一场需要整体布局策划、深入细致开展的,异常艰辛的持久战。

地震中,四川公司经营区域内60个县受灾,35千伏及以上变电站停运171座,其中17座全毁;10千伏及以上线路停运2751条,包括两条500千伏、19条220千伏线路在内的162条线路无法恢复,阿坝、成都、绵阳、德阳、广元、内江等地区118个供电所损毁。映秀湾水力发电总厂映秀湾、渔子溪和耿达三座水电站受损……

四川公司直接经济损失达106.5亿元,是中央在川企业中损失最大的,而恢复重建,估算需要326亿元。

没有退缩,没有迟疑。四川公司员工与各地援建者把铮铮誓言放在心头,埋首投入恢复重建的战斗。3年过去,灾区伤痛的颜色逐渐淡去,再造美好家园的誓言已经实现,他们用双手创造了奇迹。

220千伏二台山开关站曾被夷为平地,阿坝地区水电的外送通道彻底切断。该站确定原址重建后,施工人员在余震频繁、道路不通的恶劣环境下挑战极限,抓紧施工。2009年5月11日,二台山输变电抢建工程投运。阿坝州南部近100万千瓦的电力输入四川主网。

广元青川县也是重灾区,杨村子电站受损严重。历经7个多月抢修,2008年12月28日,杨村子电站终于恢复发电。

在绵阳三台县,全县灾后重建的132所学校、医院和敬老院全部及时安装了电力配套设施,2万多户居民重建的房屋装好供电设施后,还减免各种费用200余万元。

截至2010年4月底,四川电网灾后恢复重建35千伏及以上项目188个,投资总计62.22亿元,电网已恢复并超过震前水平。

在地震中受到重创的映秀湾水力发电总厂,在2010年“8·13”特大山洪泥石流中再遭灭顶之灾。“损毁100次,就重建101次!”党员们面向鲜红的党旗,许下庄重承诺。

曾埋在废墟中179小时后奇迹般生还的马元江,落下了残疾。他在鬼门关走过一遭,深知震中地带的危险,仍坚持回生产一线:“我学的是专业技术,最喜欢的也是生产工作。让映秀湾电厂尽快恢复生产,对遇难的兄弟姐妹是一个交代,也是对幸存员工的鼓励。”2009年9月,马元江调任映电总厂生产技术部副主任,他的工作劲头让所有的同事敬佩。

张晓静是运行维护班员工。虽然单位提出“女同志留在都江堰”,她还是偷偷跟着抢修队伍进入映秀。被发现后,她倔强地说:“我是党员!我必须来!”她躬着身子钻进电缆架,用手掰开被淤泥板结在电缆槽里、硬得像石块的电缆,再退至竖井将其一根根剪断,身上满是淤泥。有人惊讶地说:“映秀湾的女人比一般男人还强,我还从没有见过女人爬电缆架!”

今年4月24日,耿达电站首台机组成功并网发电,映电总厂灾后重建初战告捷。

4月26日,祭扫地震中罹难的员工后,四川公司负责人对映电总厂员工说:“我们始终没有忘记他们,我们要用实际行动来回报他们!”

北川新城:一座城与一群人共同写下的故事

汪志刚有空的时候,曾悄悄回到北川老县城,在女儿、妻子、岳母可能失踪的地方静静地呆上一会。

在大地震中,北川老县城几乎被夷为平地。2008年11月,国务院批复了北川新县城选址。如今,被称为“中国最美丽县城”的新城矗立于安昌河畔,街道宽敞平整,民房崭新漂亮,城中心的北川抗震纪念碑上镌刻着“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金色大字。

“终于不用再住板房了,你看我们的新北川城,漂亮吧!”一位大妈见我站在路边拍照,向我介绍起来,“咱们新北川好的地方多得很哦!我们的羌族巴拿恰商业街,还有智能变电站!”大妈说的,是2010年9月29日投运的110千伏永昌智能变电站,北川因此成为国内首个拥有智能变电站的县级市。

为新北川点亮一盏灯,汪志刚的愿望早已实现。地震发生时,他作为曲山供电所所长,总是忙着抢修、接电,最怕停下来想起家人。那时他经常梦见女儿。女儿胆小怕黑,睡觉也总要开盏小灯。“我要为新北川点一盏灯,让女儿和其他孩子不怕黑。”

2008年5月24日,北川供电有限责任公司挂牌仪式上,汪志刚宣誓成为预备党员。那天,绵阳电业局负责人说:“无论抗震救灾的道路多艰险,无论灾后重建的任务多繁重,北川供电有限责任公司作为国家电网公司的一员,我们都将共同面对,共度时艰。”

最艰难的时光已经过去,共同奋斗的历程造就了今日的物质财富和精神力量。

在北川新建的尔玛小区,20个电动汽车充电桩排列得整整齐齐,小区居民见到初次到访的客人,会主动给他们讲解充电桩的用法。

新北川城区配电网络将全部入地,县城供电能力达6万千瓦。北川供电公司营销部客户服务主管颜军说,他们正在为客户安装智能电表,智能用电将进入千家万户。从事变电运行的杨子涛不无感慨地说:“智能变电站新设备和我以前接触的设备大不一样,我们必须大量地学习,适应新发展。”

奋起腾飞:脱胎换骨,电网更坚强;智能添翼,进入新时代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四川电网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