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核电核电建设与运行评论正文

台媒:台湾会不会有一天必须要向大陆买核电?

2011-05-25 09:58来源:环球网关键词:台媒台湾核电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如果台湾国光石化案的终止是台湾放弃石化业的前兆,则早晚有一天台湾石化中下游产业,皆将成为大陆上游石化业的卫星及附庸。再者,如果废核电成了台湾的能源“国策”,有朝一日,“台湾会不会必须向大陆福建核能电厂买核电?”

台湾《联合报》社论指出,在可见的将来,石化业不会从世界消失,且石化业是少数产值极高,而产业链十分深广的产业。也就是说,台湾不可能没有石化中下游产业,总须有原物料的供应,但若演成上游操在大陆手中,这在经济考虑上没有问题,但在政治上就有顾虑。同理,台湾除非放弃经济发展,否则就必须维持充裕且成长的电源,而核电是低碳又低价的能源。核电若退场,就要面对电价上涨及排碳增加的问题。这样的趋势,会不会有一天演变到台湾须向大陆福建的核电厂买核电?正如德国关了核电厂,改向法国买核电;但德法的交易只须考虑经济问题,两岸却有政治顾虑。

社论说,台湾一向主张,在两岸关系的大架构下,台湾的政治政策必须与经济政策合辙。这意思是说:在政治上不能搞“台独”,因为“台独”没有可行及可以活下去的经济政策。然而,台湾也必须维持能够自主自立的经济体系,一方面可降低受制于大陆,一方面可使产业根留台湾,也就是使外资及本土产业有创业、就业的较佳条件。准此以论,放弃石化上游及核电退场这类重大政策的转向,也就不只是经济面的冲击,在两岸关系上也隐伏了不容轻估的风险。因为,这个趋势显示:台湾的经济发展条件可能因此恶化,竞争力可能因此弱化,也就必然更增加了对大陆的依赖,亦即必然更不能维持足以自主自立的经济体系,两岸关系必见失衡。

当然,最好不要石化上游,耗能、耗水,又污染。最好也不要核电,不安全,核废料也是问题。尚不仅此,这次搭大选便车者,除了石化及核电,生技、钢铁,甚至“中科”,统统成了环保意识的镖靶;这是在追求“无污染”?还是“无产业”?

放弃石化上游及核电退场这两大政策转向,是“总统”大选“割喉选战”所逼出来的情势。其实,这也许不是多数人的见解,连台南大学的学生亦认为“减碳先于废核”。只因马蔡“割喉”,双方争取那些“环保票”,才逼出了今日这个局面。

要维持一个“国家”自主自立的经济体系,是十分困难的工程;何况台湾处在磁吸力如此强,又有致命政治顾虑的中国大陆身边,如果失去了像石化业这样深广的产业链,试问要用多少“在地经济”才能填补这个缺口?这岂不是丢掉大饼,去捡食饼屑?

选举使问题扭曲。曾经主张“8100,台湾启动”、“两兆三星”、“大投资大温暖”,且主导国光石化案、催迫核四赶工的民进党,如今高倡“反对经济挂帅”,改唱“在地经济”。这根本是自相矛盾,民进党在政治上强烈对抗大陆,现今却为何在经济上自毁长城,完全撤防?相对于此,原本对石化业及核电采支持立场的马政府,只因“没有为政策辩护的能力”,现在也捂住被割的喉咙,大谈其“环境正义”。但是,如此严肃的问题,一方面是一个“比较风险”的问题,另一方面也是一个“比较利益”的问题;毕竟,台湾必须追求环保,但也必须维持一个自主自立的经济体系。

1993年,访客司马辽太郎问李登辉:“假如有一天中国大陆……说出干脆由你们(台湾)来扶养我们(大陆)吧?那时候您怎么办?”李登辉做出一副不敢消受的姿态,笑着举起双手急忙地左右挥摆。当时的司马与李,必定认为这个笑话颇能满足宾主二人对大陆的优越感,沉浸在“大陆要台湾扶养”的想像中。但对照台湾自扁政府以来对大陆出口占总出口近4成,可征这两位“天皇子民”对世局的观察力,不仅是短视,其实已是盲目。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