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实验的成功表明我国已自主掌握了第二代高温超导储能系统单元构造、集成、控制、保护和输配电工程实际应用等关键技术,其研究成果可为公司下一阶段开展超导电力应用技术的科研、试验示范运行、系统分析与评估奠定坚实的基础。
高温超导储能系统是一种可实现电能——电能转换的储能系统,由于没有电阻损耗,功率输送时无需任何形式的能源转换,因此具有功率密度高、变换速度快的优点,在提高电网电能质量、供电可靠性和动态稳定性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中国电科院研制的高温超导储能系统是我国首个应用第一代铋系和第二代钇钡铜氧混合高温超导体构造的千焦容量高温超导储能系统,在国际上率先基于钇钡铜氧涂层导体的强场下临界电流特性,实现对铋系高温超导储能单元的扩容。因为采用更加实用化的电压型功率变换系统,实现高温超导储能系统与电网的能量交换,从而简化了控制方法,有利于超导储能单元安全可靠并网运行。此外,通过集成监控系统、失超保护系统、功率变换系统和低温制冷系统,混合高温超导储能单元可在过冷液氮温度下,圆满实现在电力系统动模环境下的并网运行,并在模拟电力系统发生动态功率波动后的毫秒级时间内,快速放电释能,成功实现对系统功率波动的跟踪和实时补偿。
中国电科院电工与新材料所(超导电力研究所)根据研究重点,开展了两个阶段的研究。在第一阶段高温超导储能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中,研发人员从无到有,自主掌握了高温超导储能单元扩容设计、功率变换系统研究、监测控制系统软硬件开发、系统综合性能测试、动态仿真模拟和SMES应用技术分析等技术难点。在第二阶段高温超导储能系统集成共性技术研究中,研发人员又基于所掌握的关键技术,自主设计和构造了集储能单元、功率变换系统和在线监控保护单元于一体的超导储能系统,经过多次实验运行调试,最终完成了系统最佳控制和保护参数设计,达到了并网试验运行的要求。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7月16日,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计量科研团队依托该院建立的电力科研仿真环境,开展智慧计量平台研发工作,进行平台全流程数字化模拟与验证,超前识别和优化研发环节,加快平台研发进程。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科学研究呈现越来越自动化和智能化的趋势,需要以接近真实的仿
近日,深能智慧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能”)2025-2026年度储能系统成套采购和储能磷酸铁锂电池采购预选供应商项目中标候选人公示重磅发布,天合储能凭借强劲综合实力,不仅以第一中标人身份锁定储能系统预制舱预选入库资格,更成功入围储能磷酸铁锂电池采购榜单,实现“系统+电芯”双赛道硬核
最近,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牵头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大量程高精度电压敏感元件及传感器”正式启动。这一项目的启动,是对国网江苏电力综合能力的考验,堪称国网江苏电力科研征程中的重要里程碑,更是我国电力领域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步,彰显了其在科技创新道路上的使命担当与卓越追求。
7月18日,国务院国资委公布了2024年度中央企业科技创新优秀企业榜单,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连续两年上榜。公司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完善创新体系、健全激励机制、打造人才高地,
近日,由中国电力科学院有限公司自主研制的±5千伏/60千伏安双极三端中压直流实证系统通过壳牌石油公司(Shell)与荷兰埃因霍温理工大学的联合验收。该系统通过了50余项现场试验,各项性能指标均符合要求,获得业主方高度认可。三端中压直流实证系统为欧盟于2021年启动的柔性离岸风电制氢动力装置模块
我国的海岸线长、可利用海域面积广,在发展海上风电方面有着天然地理资源优势。在全球积极推进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我国海上风电发展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近年来,随着对深远海风电项目的不断探索开发,海上风电输变电系统创新开始聚焦于输电距离长且投资成本相对可控的柔性直流与低频输电技术上。目
夏季高温,且是台风、暴雨、洪涝等自然灾害多发季节,保供电形势严峻复杂。国家电网公司持续推进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创新,不断丰富应用场景。在各地,科技保供手段不断涌现,提升了负荷预测、灾害预警、电网巡检及抢险救灾质效,为迎峰度夏保供电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未雨绸缪精准预测天气负荷变化准
近期多地出现高温天气,带动用电负荷快速增长。在7月4日创下14.65亿千瓦历史新高后,7月7日全国最大电力负荷年内第二次创出历史新高,达到14.67亿千瓦。为积极应对夏季用电高峰,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全力推动增发稳供,保障各类电源“应并尽并、稳发满发”;充分利用特高压通道的资源配置能力,保障电力可
7月3日,英大泰和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储能保险共保体在京组织召开“电化学储能安全价值新生态合作推广会”。会议发布了国内首个“认证+保险+监测”电化学储能安全质量风险解决方案。在金融监管机构、电力行业协会以及60余家生态伙伴的共同见证下,英大财险与泰思储能公司就在建的独立储能电站示范项目
7月2日,中国石油集团济柴动力有限公司13套5MW移动储能变流升压一体舱框架协议招标公告发布,项目招标范围为13套5MW移动储能变流升压一体舱所需设备的供货及指导安装,包括PCS、变压器、通讯动力柜、高压配电室、辅助变压器、箱体及附件、备品备件、专用工具等。设备采用一体舱形式,一套5MW移动储能变
7月4日,全国最大电力负荷达到14.65亿千瓦,创历史新高,较6月底上升约2亿千瓦,较2024年同期增长近1.5亿千瓦。为积极应对夏季用电高峰,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全力推动增发稳供,保障各类电源“应并尽并、稳发满发”;充分利用特高压通道的资源配置能力,保障电力可靠供应。入夏以来,江苏、安徽、山东、河
低温超导线的性能好,并且价格便宜,200多安培的导线只要2-3元,且导线的技术、工艺稳定,机械性能友好,所以短期内低温超导储能还是占优势的。高温超导储能是今后的主要发展方向,逐渐地以高温超导储能为主。——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副研究员张京业8月7日-8日由华北电力大学、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主办
5月19日,由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牵头承担的2014年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项目“面向工程化应用的高温超导储能磁体关键技术研究”启动会召开。该项目开展高温超导复合化导体及大容量高温超导储能系统磁体技术研究,将解决高载流复合化导体和工程化高温超导储能磁体设计等应用技术问题,还将解决结构设计、性能分析、工艺摸索、样品/模型比对和成本核算等工程化高温超导储能系统磁体关键技术问题。据了解,高温超导储能技术是利用超导线圈存储电磁能、需要时再释放到电网的一种技术。相较于其他储能技术,具有能量转换损耗低、响应速度快、功率密度高的优势,已成为国际上超导
5月19日,由中国电科院电工与新材料研究所牵头承担的2014 年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项目“面向工程化应用的高温超导储能磁体关键技术研究” 启动会召开。项目承担单位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北京电力经济技术研究院等相关专家参加会议。会议对项目的背景意义、主要内容、实施方案、项目分工、进度安排及风险管控等内容进行了讨论,并针对关键节点和阶段目标达成了共识,会议的召开为确保高质量完成项目奠定了基础。“面向工程化应用的高温超导储能磁体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将开展高温超导复合化导体及大容量高温超导储能系统磁体技术研究
会见中俄签署联合声明:将建立全面能源合作伙伴关系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20日与正在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第四次峰会的俄罗斯总统普京共同签署了《中俄关于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新阶段的联合声明》。声明提出,建立全面的中俄能源合作伙伴关系,进一步深化石油领域一揽子合作,尽快启动俄对华供应天然气,以开发俄境内煤矿和发展交通基础设施等方式扩大煤炭领域合作,积极研究在俄建设新发电设施,扩大对华电力出口。大唐集团董事长陈进行拜会甘肃副省长黄强近日,大唐集团公司董事长陈进行在甘肃兰州拜会了甘肃副省长黄强,双方就进一步加强地企合作进行了沟通交流。当
不久前,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自主研发的高温超导储能系统,在国家电网公司电力系统动模实验室成功实现了并网功率补偿。这标志着在高温超导储能系统电力应用技术领域取得了阶段性突破,同时也再次唤起了人们对超导电力技术及相关装备的关注。超导储能研究渐热相关研发人员说,此次实验的成功表明我国已自主掌握了第二代高温超导储能系统单元构造、集成、控制、保护和输配电工程实际应用等关键技术,其研究成果为下一阶段开展超导电力应用技术的科研、试验示范运行、系统分析与评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前,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还承担了“第II代高温超导储能单元构成关键技术研究”。据介
能大幅提高电网供电可靠性和安全性的我国首座超导变电站,日前在甘肃省白银市建成并安全运行。制约我国新能源发展瓶颈的并网问题,将通过这个变电站进行一些技术探索。 “这是我国首座超导变电站,也是世界首座超导变电站。”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所长肖立业说,“标志着我国在国际上率先实现完整超导变电站系统的运行。” 据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介绍,这个变电站的运行电压等级为10.5千瓦,集成了超导储能系统、超导限流器、超导变压器和三相交流高温超导电缆等多种新型超导电力装置,可大幅改善电网安全性和供电质量,有效降低系统损耗,减少占地面积。 “目前日本、美国、欧洲等国家和地区
4月19日,由我国完全自主研制的世界首座超导变电站在甘肃省白银市正式投入电网运行。这个目前世界上唯一的配电级全超导变电站创造了多项世界和中国第一,标志着我国超导电力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超导变电站位于白银市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运行电压等级为10.5kV,集成了1MJ/0.5MVA高温超导储能系统、1.5kA三相高温超导限流器、630kVA高温超导变压器和75米长1.5kA三相交流高温超导电缆等多种新型超导电力装置,可大幅提高电网供电可靠性和安全性、改善电网供电质量,并有效降低系统损耗、减少占地面积。 据介绍,1MJ/0.5MVA超导储能系统是目前
12月3日,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承担的“第II代高温超导储能单元构成关键技术研究”项目通过国家电网公司验收。该项目是国家电网公司首个超导应用技术前沿研究项目,整体工作结合系统应用需求,开展第II代高温超导材料——钇钡铜氧涂层导体用于超导储能系统构成的关键技术研究,并在国际上率先构造出过冷液氮温区、千焦级容量微储能单元,实现了制冷机冷却闭环运行。验收委员会在实地考察了高温超导储能系统装置样机,并经讨论后一致认为,该项目在涂层导体储能系统应用研发方面所获成果属国内领先,在磁体保护、变流控制等方面具有较强的创新性。该研究成果可为公司下一阶段进行高温运行、大容量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