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以下为发言实录: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副研究员张京业:各位专家大家下午好!可再生能源发展迅猛,潜力巨大,对储能技术需求迫切。各种储能技术各有千秋,我与大家汇报另外一种储能方式——超导储能。报告分四部分介绍,首先简单介绍超导电性和超导储能原理,然后超导储能研发现状及趋势,最后是中科院电工所近些年在超导储能方面的研发工作。
首先汇报第一部分。
超导最大的特点就是零电阻。零电阻特性:超导体冷到一定的温度下电阻突然消失。人类发现的第一个超导体是汞,临界温度为4.15K,利用零电阻这个特性可以进行大电流无损输电。完全抗磁性,也叫迈斯纳效应,就是超导体进入超导态后,磁场无法渗透到超导体的内部,利用这个特性可以做超导磁悬浮等应用。此外,超导有三个临界参数:临界温度——只有低于一定的温度以后,超导才具有超导特性,这个转变温度就叫临界温度;再一个临界参数是临界电流密度:超导了以后电流密度是不是可以无限大呢?也不是的,当电流密度达到一定值后也会失去超导电性,这个电流密度就是临界电流密度;临界磁场,磁场高到一定的程度也会失超,这个磁场就是临界磁场。临界电流密度、临界温度和临界磁场这三个临界参量组成一个三维曲面,只有在这曲面以内才是具有超导特性。超导应用都是基于这个曲面做相关的研究,根据不同应用,怎样提高电流密度,产生最高的磁场,让它怎样产生最高的效益。
超导是1911年发现的,至今已经有108年的时间。在历史长河有几个重要的时刻,包括1911年发现超导体,经过了半个世纪后,直到1961年NbTi合金超导体出现,超导体才走向广泛的应用与研究。1986年发现高温超导材料。在超导电性方面,至今全世界有10个人5次获得诺贝尔奖。
到目前为止用的实用化超导材料中,应用最普遍的目前还是NbTi线,因为它像铜线一样,性能非常好,技术也是非常成熟的。医院里应用的核磁共振,主材基本都是NbTi线。
下面汇报第二部分:超导储能原理及主要应用。
利用超导线做出一个线圈,利用电力电阻的装置把线圈与电网进行互联。电能过多的时候迅速地存储到超导线圈里,电网需要补充电能时线圈内的电能迅速反馈给电网。超导储能与其它的储能方式相比,它的响应速度快,功率密度高。它应用主要就是提高电能质量,用于电能质量的治理方面。与传统的电能质量治理技术相比,超导储能具有很多优势,如表所示。
第三部分,超导储能研发现状及趋势。
利用超导线圈产生强磁场,这是人类由来已久的梦想。超导体刚发现的时候,人们就梦想利用超导线做出一个线圈,超导态电流很大,产生的磁场可以很高,于是在超导体发现的第二年,也就是1912年产生了世界上第一个超导线圈。当时通电发现不是那么回事,电流根本通不上去,因为当时还不知道超导体还有一个临界磁场这个限定参数。直到60年代以后,可实用的NbTi线商业化生产,超导的各种应用,包括超导储能才相继被提出来。下面是世界各国典型的超导储能研发实例,欧洲多个国家,德意法,以及亚洲的中日韩都在超导储能方面做了长时间、大量的研发工作,在低温超导储能方面,美国做的是最领先的,它的储能量可以做到100个MJ以上。美国的一个公司——美国超导小型化的储能系统已经商业化,它的用户包括美国的军方、半导体厂和芯片制造厂,14台应用在电网当中。应用在电网里,主要就是提高电能质量,提高电压的稳定性,抑制低频振荡。中国在超导储能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主要是中科院电工所、清华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都做一些很漂亮的工作,尤其是在高温超导储能方面,中国是领先的。清华大学2005年做了300kJ低温超导储能。华中科技大学在2005年和2015年分别研制了35kJ和150kJ的高温超导储能系统。
从世界范围来看,超导储能主要还是以低温超导储能为主,高温超导储能是其主要的发展方向。因为低温储能的应用离不开液氦,液氦是稀有资源,比热小,对热敏感,制冷成本高;且它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绝缘性能非常差。超导储能磁体频繁充放电的时候产生高电压,这个问也是一个技术难题。低温超导线的性能好,并且价格便宜,200多安培的导线只要2-3元,且导线的技术、工艺稳定,机械性能友好,所以短期内低温超导储能还是占优势的。高温超导储能是今后的主要发展方向,逐渐地以高温超导储能为主。高温超导比较有潜力的发展方向,尤其是螺绕环型高温超导储能磁体,大幅度降低涡流损耗和杂散磁场。目前高温超导线的价格居高不下,性能——尤其是机械性能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给高温超导储能的发展带来很多限制。
下面汇报最后一部分,电工所在超导储能方面所做的工作。2004年前后采用了最成熟的NbTi线,研制了一套低温超导储能系统,储能量100kJ/25kVA。低温超导磁体用液氦浸泡冷却,温度零下269度,2004年完成整个系统的联合调试,这是样机系统照片。
2005年前后采用了第一代的高温超导带——一种陶瓷氧化物材料BSCCO。由于这个材料非常脆弱,大型的超导磁体工艺和制作技术都非常苛刻。由于超导的特性就是温度越低,它的性能越好,有带材昂贵,为了降低造价,磁体运行温度选在了4.2K,液氦浸泡。2006年5月完成磁体的研制,磁体当时是世界上最大的高温超导储能磁体。年底完成了磁体与低温系统集成与性能测试。2007-2008年进行了整个系统的集成与调试。这是2011年在超导变电站的并网运行的情况,超导变电站外貌、室内安装现场,采用四台GM制冷机实现液氦的零挥发运行。这是储能系统的拓扑结构图和储能系统在变电站的接线配置图,储能系统并接在10kV的母线上。运行过程中的测试结果,这是有源滤波测试的结果、这是有功平滑的,这个是谐波治理的。高温1MJ/0.5MVA世界最大并网运行的高温超导储能系统,实现了无功补偿、有源滤波和有功平滑等功能。额定电压10.5千伏,系统储能量1MJ,输出功率0.5MVA。如果不计算制冷的功耗,它的转化效率应该是100%,但制冷系统要耗一部分的能源,所以转换效率低了很多。电压波动小于1%,波形畸变率小于1%。
超导储能与超导故障限流两种功能结合起来,集成到一个装置上,实现一个装置,两种功能,这就是刚研发不久的1MJ/0.5MVA高温超导储能-限流系统。整个系统设计、安装在集装箱内。储能-限流超导磁体以1G高温超导带材为主,应用了少量2G带材,是1G与2G两种高温超导带材的混合高温超导磁体。这个系统刚开始设计的时候,磁体用液氢浸泡冷却,这个温度制冷成本低,且高温超导的性能也得到很好的发挥,是比较理想的。但出于安全考虑,最终没敢用。找了一种替代的制冷剂—液氖,沸点27K。整个系统是电工所与西电合作研发的。在系统完成各个部件测试以后进行了系统的集成,西电质检部门进行现场的性能测试和检验,风电厂测试合格后,在甘肃玉门的低窝铺风电厂进行了并网测试。整个系统的研发历程:2016年6月完成HTS储能限流磁体研制;2016.12完成磁体与低温系统的集成测试完成现场系统集成与联合调试;2017.01实现系统并网测试。示范地方在甘肃玉门市低窝铺风电厂。这是有故障限流的测试结果,这是功平滑的测试结果,这是无功补偿的测试结果,这是选取了超导储能磁体四天运行结果,可见超导磁体在连续运行中电流在200A-400A之间频繁工作,也就是储能量在0.27MJ到1MJ之间频繁充放电。该系统实现了故障限流、无功补偿、有源滤波和有功平滑等功能。主要的技术参数:功率0.5MVA,储能量1MJ,运行电压10KV,响应时间0.8毫秒,效率大于90%。
简要总结一下: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迅猛、潜力巨大,由于其间歇性和不稳定性,对储能技术有迫切需求。任何储能技术都有其优点,也存在一定的不足。超导储能技术与抽水蓄能等技术相比,只算微型储能,但有独有的亮点:响应速度快、功率高,超导线圈几乎没有损耗。超导储能与大型储能技术相结合,进行优势互补,比如与抽水蓄能或压缩空气储能结合,可实现削峰填谷、电能质量治理等综合功能,为可再生能源提供综合型解决方案。
谢谢大家!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30日,高温超导储能装置在中山翠亨新区动工,预计预计今年11月份建成投入使用。据悉,该项目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高性能高温超导材料及磁储能应用”在中山配套落地的示范工程项目。本次动工的高温超导储能装置示范工程项目坐落于翠亨新区马鞍岛110kV滨海变电站旁,由超导磁体、低
据北极星储能网不完全统计,今年11月,国家层面发布储能政策共11项。从地方层面来看,共有26个省市发布53项储能相关政策。其中,广东省发布数量最多,共6项,河北省5项次之。涵盖新型储能产业、虚拟电厂、储能产品、新能源配储和电力市场类。总体来看,11月的政策中,电力市场类、产业发展规划类所占比
近年来,台风直击、持续大雨等极端天气也频繁出现,但上海的能源保障不容有失。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针对都市型电网的特点和高可靠性需求,特别是大受端、高密集、高复杂性,从源、网、荷多环节入手,依托科技手段多维施策,确保能源供应的安全稳定。应用超导电缆技术在寸土寸金之地提高传输效率到今年9
12月5日,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正式印发《北京市新型储能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年)》。文件提出:稳妥推进新型储能多元化示范应用,在符合本市产业发展安全战略的前提下,在非人员密集区稳步推进相关应用场景。鼓励制造业企业在厂区或所在园区内配置新型储能设施,提升用户电力平衡能力,降低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北京市经信局发布关于《北京市新型储能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年)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公开征集意见时间为:2024年11月18日至11月22日。文件指出:重点布局数字能源产业。鼓励企业运用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化技术,研发应用智能管理、智能诊断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1月4日,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官网发布《广州市推进新型储能产业园区建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方案指出,主要依托三大新型储能产业园区,发挥新型储能制造业创新中心的引领作用,吸聚新型储能行业龙头企业,促进新型储能技术创新和产学研金用深度融合发展,提升产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0月24日,北京市门头沟区科学技术委员会发布开展新设市级政府投资基金储备项目常态化征集的通知。文件明确,为更好发挥财政资金对科技创新和高精尖产业的引导支持作用,加快推动北京市重点产业领域高质量发展,北京市设立了人工智能、信息产业、医药健康、机器人、商业航天和低空经
近年来,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认真落实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党组工作部署,立足“世界观察中国电力的窗口”定位,坚持“攀高峰、接地气、育成果、出人才”协同发力,深耕超导材料、超导电力等技术领域,打造长三角超导产业链联合体,以创新先行者和科技引领者的行动自觉,为公司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2024年9月20日,第九届储能西部论坛暨新疆储能科技创新体系化建设研讨会在新疆乌鲁木齐隆重开幕。本届论坛是由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中国能源研究会、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主办,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高端区域储能论坛。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
2024年9月20日,第九届储能西部论坛暨新疆储能科技创新体系化建设研讨会在新疆乌鲁木齐隆重开幕。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任务局局长朱俊强在致辞中表示,作为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发展的关键支撑技术,储能大有可为,也必有作为。目前,中国科学院在储能技术研发领域全面布局,基本涵盖了所有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8月27日,广东广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政协第十四届广州市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2111号提案答复的函。文件提出,目前,我市集聚了一批储能上下游企业,集群初见规模。全市在运营电化学储能电站等储能应用项目40余个,总功率超过200兆瓦。原文如下:广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政协第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近日,安徽海螺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发布了关于铜陵海螺6MW24MWh储能系统招标的公告。铜陵海螺新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称建设单位)户侧储能项目,计划利用铜陵海螺新线地块,建设6MW/24MWH储能系统。本项目场址位于项目场址位于安徽省铜陵市安徽铜陵海螺水泥有限公司。本项目储能建设容量为6
5月21日,青海公司国能海南州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第三批大基地配套63.75MW127.5MWH储能电站EPC工程公开招标项目招标公告发布。工程储能电站为大型储能电站,由国能海南州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建设,建设总容量为63.75MW/127.5MWh。拟建站址位于青海省共和县三塔拉,储能电站共以4回集电线路接入紧邻新建的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5月21日,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发布《2025年度关键技术研发计划“新能源”项目申报指南》,征集范围包括:绿色燃料、可再生能源、新型储能、新型电力系统。其中绿色燃料领域包括电催化合成氨关键技术、质子交换膜电解水制氢高性能膜电极开发及批量化制造技术、阴离子交换膜电解水制
近日,在北京举办的“510中国品牌日·能源产业品牌宣传周暨能源产业品牌建设年会”盛会上,由科林电气承建的“北庄智能微电网零碳示范村”项目凭借其创新实践与显著成效,助力国网石家庄公司成功斩获中国能源行业“绿能星”乡村能源实践示范奖项。北庄村位于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镇,78年前,一首《团结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5月21日,安徽世嘉合利新能源有限公司年产5GWh储能系统建设项目研发楼顺利封顶。项目选址位于安徽省淮南市淮南潘集经济开发区北区(创业大道东侧、纬四路北侧)。项目占地面积约为84090.26平方米,设有2栋1层生产车间(1#生产车间、2#生产车间)、1栋研发楼(综合办公楼),购置全自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5月22日,合肥公交集团庐阳停保场“光伏+储能”建设招标公告发布。招标人为合肥公交集团有限公司,资金来源为自筹。本光储项目利用合肥公交集团庐阳停保场停车楼与综合调度大楼楼顶建设光伏电站,同时配置一套储能系统。合肥公交庐阳停保场位于合肥市庐阳区北二环与淮北路交口东北角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5月20日,松原市能源集团长岭县100MW/200MWh构网型储能项目EPC总承包中标候选人公示。第一中标候选人为中国电建集团吉林省电力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投标报价18681.7021万元,折合单价0.934元/Wh;第二中标候选人为宁夏回族自治区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投标报价18999.54万元,折合单价
5月19日,位于海拔4010米高原上的红原安曲一期250兆瓦光伏电站成功实现全容量并网投产。作为四川省首个建成的构网型储能电站,该项目正式并入电网开展带电调试,标志着区域能源发展迈入新阶段。红原安曲一期光伏电站总装机容量达250兆瓦,占地面积约8000亩,规划建设76个光伏阵列区,共安装45万块光伏
随着全球能源结构加速向清洁化转型,风力发电作为主力可再生能源之一,正面临更高效率、更低运维成本的严苛要求。在风力发电机组的核心控制环节——变桨系统中,传统铅酸电池、锂电池等储能设备因响应速度不足、低温性能衰减、维护成本高等问题,逐渐难以满足新型大功率风机的需求。四川金时科技股份有
作者:沈代兵1,2郝佳豪1,2宋衍昌1,2杨俊玲1张振涛1,3,4越云凯1,3,4单位:1.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低温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2.中国科学院大学;3.长沙博睿鼎能动力科技有限公司;4.河北省储能产业技术研究院本文亮点:1、面向二氧化碳储能循环所需的大膨胀比宽负荷透平膨胀机研究还较少。2、针对储
2025年5月20日,由中国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与国际可再生能源署、世界能源理事会、世界经济论坛共同主办的“2025能源电力转型国际论坛”在京召开,论坛以“新型电力系统加速能源转型”为主题,来自近30个国家和地区的机构代表、企业决策者及学术界专家共同参与。金风科技副总裁陈秋华受邀参会,并与全球能
北极星储能网总结08月09日要闻,电网侧储能僵局:国家电网踩下“急刹车”未来将何去何从?;中国电科院杨凯:电力储能中的安全问题及应对技术;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产业梳理等更多详情:电网侧储能僵局:国家电网踩下“急刹车”未来将何去何从?中国电科院杨凯:电力储能中的安全问题及应对技术新能源汽
储能系统/电站的安全事故,往往都是由于在预警缺失或滞后的情况下,电池自身热失控或是其他外部因素导致电池起火而引发的,由于缺乏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电池的初期火灾迅速蔓延,而现有的消防措施并非是针对电池火灾而配置的,因此,电池初期火灾无法得到有效抑制,最终演变为大规模火灾,导致整个储
8月7日-8日,由华北电力大学、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主办的“第一届中国储能学术论坛暨风光储创新技术大会”在北京召开,在8月8日分论坛一“风光储创新技术专场”中,国网山西电科院电网技术中心主任王金浩作“山西电网高比例风电光伏接入趋势与应对思路”报告。5月29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八次会
8月7日由华北电力大学、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主办,中关村华电能源电力产业联盟、中国电力云平台、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储能专委会、《太阳能学报》、《太阳能》杂志承办的“第一届中国储能学术论坛暨风光储创新技术大会”在华北电力大学的北京校区召开。会议为大力推广风能、太阳能、储能创新技术,推动风
说锂离子电池在地理储能里面到底是什么情况,这是从储能联盟里面拿到的数据,这是统计的2000年到2018年的,从这里面来看,全球的累计储能装机是180GW,这里面抽水蓄能是占了94.3%,抽水蓄能是第一位的,这里面电化学储能是排在第二位的,有专家讲说其他的储能排的位次,可能每年这个位次后边这几位还是
湖南电网60MW/120MWh储能电站的特色主要有:第一是在国内创新采用电池本体租赁模式。第二是在市区建设了单体容量最大的室内电站,20MW/52MWh的储能电站。第三是其中两个储能站点在国内率先被打造成三站合一典型试点。——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长沙供电分公司高级工程师黄际元8月7日-8日由华北电力大
全钒液流电池这种储能系统有两种接口,一种是交流,就是交流互联,还有一种是直流互联,在交流互联里面比较清楚的DC/AC的模型非常多,我们主要做的直流互联怎么做,双向直流分类非常多的,有隔离的、非隔离的,这个过程里面引起大家重视的就是隔离性的,对我们液流电池安全问题非常重要,目前锂电池很
为了实现移动式的储能,我们在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方面都需要进行考虑,尤其是能量密度方面,我们需要一个体积能量密度和质量能量密度都要达到比较高的标准。锂硫电池的穿梭效应,我们柔性的凝胶电解质多硫离子是溶解不了的,因此会被很好的隔离在正极上面,不会向负极进行迁移,可以很好的提高锂硫电池
超级电容器双电层的结构从无序形成一个有序的结构,电能就储存在这里。能量都储存在这个界面上,所以电极材料一定是多孔的,有比较大的材料才可能储存更多的电能。多孔材料的表面,它的结构有很多可变的因素,到底什么样的材料,什么样的表面对双电层结构储能有什么影响,我们怎样控制制备过程得到更好
随着储能介入,我们觉得对离网下的VSG功能,提高稳定性,同样需要附加虚拟同步及的功能,我们这里面介绍20千瓦的怎么做离网的,离装的VSG一个是单机的离网VSG还有多机并联,离网主要是空间惯性、稳定性,基于有功—频率环控制,虚拟同步及的有功调频方程,可以得到有功的方程。——北方工业大学电气与
我国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快速增长,正在成为电力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力促进能源结构调整。通过发展大规模电能转换与储能技术,调节电力能源的产生、输送与消纳的全过程,尤其是通过不同能源形式之间的高效转化技术,实现不同能源的互联互通,成为能源高技术战略方向之一。储能是智能电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