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农电报道正文

河南省荥阳市电业局:沧桑巨变书华章

2011-06-03 14:53来源:河南省荥阳市电业局作者:孙红岩关键词:河南荥阳市电业局电力建设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这些年来,荥阳电网的变化真是太大了,简直像做梦一样!”近日,笔者到河南省荥阳市电业局采访时,该局员工纷纷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忆往昔步履维艰

1949年,驻扎荥阳市的郑州地委、专员公署、军分区司令部和县政府等机关,用机关食堂节余的资金在荥阳市老城南大寺建设了一个小发电厂,取名为“郑州专区光明电厂”。名为电厂,实际上仅有一台15千瓦的小发电机,发电机还是靠一个旧汽车引擎带动的。虽然简陋,但它揭开了荥阳电力事业发展的新篇章。

1956年是荥阳电力事业的一个转折年。发电机甩掉笨重的蒸汽机,改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转台的用电网,正式采用系统供电,电压为6.6千伏,电厂更名为荥阳供电所,这就是市电业局的前身。

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到荥阳大地,荥阳市电力建设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先后建成了王河、李村、广武、汜水、贾峪、高村、道北等变电站,使全市主变总容量达到22.48万千伏安。高压输电线路增加到1420.64千米,配电变压器发展到2350台,全县所有自然村都通上了电。

但是,由于受计划供电的限制,当时用电以照明为主,因陋就简,普遍存在供电半径长、电压低的问题,正常电压只有160伏左右。随着个体户、专业户不断增加,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电力供应更加捉襟见肘,拉闸限电情况频繁。电力一度成为制约荥阳市经济发展和群众生活水平提高的瓶颈。

看今朝筋强骨壮

在老员工的记忆中,荥阳市电网发生质的飞跃还是最近10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为加快农村电网建设步伐,国家实施“两改一同价”战略,荥阳市电网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

1998年以来,接连实施的一、二、三期农村电网改造,总投入超过1.5亿元,使荥阳市电网得到全面改造:导线变粗了,线路延长了,变压器增多了,供电可靠性增强了,“上头点电灯,下头点蜡烛”现象已成为历史。2007年,通过“户户通电”工程的实施,原来电网难以延伸到的偏远山区也接上了电,无电户的用电问题得到彻底解决,光明照亮了荥阳大地的角角落落。

目前,荥阳电网拥有110千伏变电站6座,35千伏变电站10座,110千伏线路90.88千米,35千伏线路143千米,2007年供电量达到11亿千瓦时。

电力瓶颈一打通,引来凤凰栖梧桐。近年来,荥阳市把工业作为立市之本,以招商引资为重点,强力推进“东引东进”和对外开放战略。充足可靠的电能促进了荥阳市经济的快速增长,乐百氏、郑州阳光油脂有限公司等一批重点企业落户荥阳市。2008年以来,全市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2.3%,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12%。乡镇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农村经济蓬勃发展,空调、洗衣机等家用电器进入了寻常百姓家。

望未来重任在肩

“‘十二五’期间,荥阳市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扩大利用外资规模,年供电量增幅超过10%,建设一个与经济发展同步的电网,任务十分繁重和迫切。”该市电业局局长苏合明深感肩上担子沉重。

按照“十二五”规划,荥阳市电网还将完善中部地区110千伏双环网结构,使中部110千伏电网具有一定的吞吐能力和较多的互通容量;完成南部、北部地区110千伏变电站的布点建设和110千伏输电网架的建设,初步形成南部、北部地区110千伏网架结构。将建成以220千伏峡窝变、索河变、荥东变、荥南变、郑西变等为核心电源支撑,南部、中部、北部三个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110千伏双环网供电网络,110千伏变电站可从不同方向接受系统电力,力求避免一处失去电源造成对用户的停电。使荥阳电网成为一个电源充足、布点合理、网架可靠、设备先进、运行灵活、自动化程度高的一流电网。

作者: 孙红岩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河南荥阳市电业局查看更多>电力建设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