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农电管理正文

内蒙古兴安科右前旗:为送光明到山村

2011-06-24 14:56来源:内蒙古兴安科右前旗电力有限责任公司作者:吴庆杰关键词:内蒙古兴安科右前旗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公元1996年岁末,美丽的科尔沁草原传来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科尔沁右翼前旗管辖的23个乡(苏木)镇、办事处的596个村屯实现了村村屯屯通电。喜讯不径而走,这个旗的42万农牧民无不为之欢呼雀跃,奔走相告。

30多个春秋轮回,30多年雨雪风霜,素有草原上播撒光明使者之称的农电人,不断用青春和信念为科尔沁的腾飞架设着希望,播撒着光明,传输着幸福……

根据1971年出台的《科右前旗1972—1976年农田电力灌溉发展规划》的要求,全旗24个公社将在规划结束后全部通电,要求村屯通电面达到85%,电力灌溉面达到59万亩。

1978至1998年,全旗共建设60KV输电线路195.5公里,建设变电所10座,60KV主变容量11110KVA/10台。

截止2011年,科右前旗共建设60KV输电线路287公里,10KV配电线路2823公里,营业区现有60KV∕15座变电站,主变容量为75500KVA∕19台,10KV配电变压器193798KVA/2042台,0.4、0.2KV线路2903公里。

一组组数字的背后,演绎着一个又一个动人的故事,每一个动人的故事,都是农电人一步一个脚印踩出来的。

光明使者演绎抗“灾”战歌

1998年汛期,我国长江流域、嫩江流域连续发生特大洪涝灾害,兴安盟也遭受了百年一遇洪水的侵袭。

进入汛期以来的集中强降雨过程,导致科右前旗境内的高低压供电线路大面积倒杆停电,整个供电网络一时处于半瘫痪状态,全旗受灾人口达20余万,房屋倒塌12000多间,部分农牧民无家可归。面对灾情,科右前旗电力公司干部职工没有被困难吓倒,立即组织了3支抗洪抢险组,公司领导带头分赴到最危险、最关键的抗洪一线,指挥抢险救灾,时任经理张维义、党委书记邵广福、副经理的佟希伦、王胜斌、生产部长李龙以及各所(站)负责人亲临一线,日夜坚守,肆虐的洪水没有吓倒科右前旗电力职工,尽管损失惨重,所(站)大多数职工的住房被水毁或浸泡在水中,有的家庭财产被洪水无情的冲走,但是他们仍舍弃小家于不顾,昼夜坚守在抢险战场,原用电营业部副部长李德宝冒着生命危险用绳子栓在腰上过河口探明险情,加固杆基,打拉导线,一干就是大半天……

灾情就是命令,险情就是进军的号角。2002年的“4·16”雪灾发生后,前旗电力人迅速行动起来,顶风冒雪,奋力抢修雪毁线路,展示了新时期农电人无私奉献、团结友爱的精神风貌和敬业精神,时任公司经理孟繁元身先士卒,奔波在各个抢修工地之间,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年近60岁的老师付杨树森刚从古迹扶贫点返回就主动请缨到归流河抢修现场。热火朝天的抢修场面溶化了冰雪的同时,再一次拉近了与广大用户之间的情感距离,也让每一个农电人感受到这支队伍的巨大凝聚力。经过近30个日日夜夜的努力拼搏,截止2002年5月14日18时受灾的13个乡(苏木)镇全部恢复送电,全线告捷。前旗电力人正是用战胜白魔的无畏壮举,铸就了深深的农电情结。

求真务实转变作风全员提升服务“品位”

为了适应全旗农村经济不断发展的需要,农电管理必须上档次、上水平。长期以来,科右前旗电力公司始终坚持开展“蒙电服务进万家”和“三为”优质服务达标活动,并将活动内容贯穿公司工作的始终,近几年来,又加大资金投入积极进行农村电网改造,使农电企业焕发出勃勃生机。这个公司在晋升部级“三为”优质服务达标行例的同时,2005年又被自治区文明委评定为“双文明标兵”单位,面对取得的成绩,他们不是沾沾自喜,而是结合实际给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目标——向国家级一流旗(县)供电企业进军。

为了实现这一奋斗目标,该公司上下齐动员,领导挂帅,指标分解,责任落实,达标进级工作短时间内井然有序全面展开。

夯实安全生产基础,保持安全生产的良好势态。国标“一流”服务达标的第一项考核内容就是安全管理。结合达标活动,该公司全体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得到进一步强化。“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已成为前旗电力人在工作中自觉执行的方针,为加强对全公司安全工作领导,从上到下都建立和完善了组织机构,制订了奖惩制度。各部室和所(站)负责人都签定了安全生产责任书,设置了专职安全员,充分发挥了责任人和制度的作用。严格执行“两票”制度,杜绝习惯性违章,党、政、工领导齐抓共管,制定措施,组织落实,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安全体系,彻底清除职工心中麻痹大意的思想,营造一种浓厚的企业安全氛围。截止2011年6月12日,前旗电力公司已实现安全生产运行8197天,连续多年无电力职工伤亡事故及设备的重、特大事故。

“一流”服务达标的另一项重要考核内容就是经济效益,而加强经营管理工作,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却是促进企业效益稳步增长的重要前提。为此,公司工作会议出台了对高能耗配变台区改造,加快农网改造升级工程步伐,对边界地区无电人口通电计划方案及用电高峰不拉闸限电等有力措施。结合邯钢经验,精打细算,及时组织进行营业普查,堵塞营业管理漏洞,积极进行降损降耗设备改造,从而使前旗农电综合电压合格率达:96.22%。

“一流”服务达标的另两项考核内容是服务质量和文明生产。做为农电企业,它既是经营单位,又是窗口服务单位,许多用户都是通过服务质量和文明生产这个“窗口”来认识农电企业并与农电人进行感情交流和沟通的;而农电企业也需要通过这个“窗口”树立形象,推销商品,展示电力企业精神文明的累累硕果。

该公司党、政、工各级部门非常重视“窗口”建设,并将“窗口”建设同“建设国家一流”服务达标紧密结合起来,一并纳入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之中,“为人民服务、树行业新风”的具体规范,迅速扩展到该旗各所(站),并按统一标准、统一部署、统一检查、统一评比,使各所(站)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形象都有了一个根本性的改观。

电价问题一直是用户最关心、最敏感的问题,该公司实行电价公开、明码标价后,让用户用上了“透明电”和“放心电”。为提高服务质量,公司设立了监督电话,聘请社会监督员进行监督,并建立了经理、所长接待走访用户制度。能够及时了解和处理一些用户关心的热点问题。为提高工作效率;方便用户,这个公司对报装接电用户实行一条龙服务;设计、施工、验收、装表、接电一次性完成。

前旗电力人知难而进,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继晋升原内蒙古电力(集团)公司自治区旗(县)级“一流供电企业”之后,继续开展企业晋级达标活动是当前头等工作,与企业的生产经营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同部署、同落实,公司机关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以缺啥补啥的原则,新建设了标准化综合调度办公楼和一座多功能职工培训中心及宽敞明亮的客户服务中心(城关镇),新建4块花池,种草坪1000多平方米,栽种盆花400多盆,铺设地面3000余平方米,企业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经当地文明委验收,公司机关被命名为“花园式达标单位”。供电所(站)客服中心改扩建后的服务窗口,均已成为了所在地的文明服务单位及建筑亮点。企业档案自1998年11月20日晋升为国家二级档案管理企业至今依然长青不败。

农网改造升级工程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民心工程,前旗的输变电线路长期以来因电网存在结构不合理、导线截面细,水泥杆裂纹等严重问题,已不能满足前旗农村电力发展的需要,业主施工单位前旗电力公司在时间紧、任务重、资金紧、施工条件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多次召开工作协调会议,公司领导责任到人,各司其职,各部室对口包干,分片负责,农网改造最主要的首要问题是资金,这次整改按政策实行“二个一”的资金来源(即:国家拨一部分、地方政府自筹一部分),然而,改造之初国家的改造资金尚未到位,只有施工单位想办法先垫付,这样,解决资金来源就成了公司领导层的头等大事,他们整天东奔西跑,上下努力,常常是深夜才回家休息。农网改造技术性能要求标准极高,主要有生技部、用电部、送变电工区、安装公司等分别负责高低压电网改造工作,这些部门是农网改造的组织者、实施者,对施工质量的检查;施工进度的安排,实行全过程管理。施工期间,参战施工人员发扬伟大的抗洪、抗雪灾精神,顶着严寒,脚踏积雪,吃住在施工现场,刺骨的寒风没有动摇施工人员的意志,每天早五点就进入施工现场立杆、挂线,在零下30℃多度的天气里一干就是十几个小时,中午在工地立伙吃饭。在这次整改中,公司从经理、书记、副经理到各职能部室负责人、职工,都有明确的分工,具体分配的工作责任。在公司的办公楼里,除了必要的工作人员外很少有人坐在办公室里……

跨入“十二五”这个激情且不平凡的年份里,在建设国网一流(县)供电企业誓师大会上,这个公司的领导班子成员一致表示定能带领全体农电职工,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务实的工作态度,统一思想,转变经营观念,以良好的敬业状态迎接挑战,用优异的工作业绩报效家乡父老,将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前旗电力事业带入新的辉煌。

作者: 吴庆杰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内蒙古兴安科右前旗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