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人才正文

大庆电力集团油田热电厂“武海玉”班组见闻

2011-07-14 10:00来源:中国石油报关键词:大庆热电厂武海玉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6月19日,虽然是个双休日,但在大庆油田电力集团油田热电厂生产现场,“武海玉班组”的4名员工蹲在设备旁,认真研究着解决设备隐患的处理方案,忘记了休息、忘记了时间。

“一句话很简单,传递的是温暖。一件事没多大,养成的是风气。一人行不算行,团队行才真行。”用“武海玉班”员工的话说,他们都是一群平凡的人,在平凡的岗位上干着平凡的工作。可是,正是这种平凡却创出了不平凡:班组先后取得各级各类技术创新成果63项,6次获得全国优秀质量科技成果奖;中国石油天然气标杆班组,全国班组文化建设十强等荣誉称号。

是狼还是羊?

“兵熊一个,将熊一窝。”一支队伍是否有过硬的战斗力,首先要看他们的负责人是“狼”还是“羊”,因为榜样的作用不能小看。

“改变不了身份,但我们可以练技能。有技术,工人一样有出息。”班长武海玉说。人员技术薄弱、理论功底差,武海玉不怕。他从根上转变了大家的观念。为培养班组员工练就专属自己的技术绝活儿,有自己的技术专长,武海玉在自己的小班组内率先创新搞起了班组技术命名。“一眼准”欧成波、“电刷维护能手”张建野、“螺丝钉”孙忠民、“一脉准”庞志强,他们都在班组的鼓励下练就了一身绝活儿。

“他眼睛‘毒’,看人能看到骨头里!”武海玉善于观察、善于挖掘,能捕捉到每个人的闪光点,把握每个人的思想脉搏。王平的英语好,武海玉把当时班组新到的一台大电机检测仪的英文说明书翻译任务交给他,鼓励他在班组教授使用方法,让他成为班里班外小有名气的“翻译”。崔利斌喜欢鼓捣电脑,武海玉就发挥他的特长,2008年崔利斌和同事合作创作的DV短片在全国获奖。

压力还是动力?

“有这么一个班长,你有压力吗?”很多人这样问过副班长田伟。田伟话:“压力是有,但更多的却是一种前进的动力。每当和班长对比的时候,我总能发现自己的不足,而正是这份差距才让我有了去学习新知识、攻克老问题的动力。”

2009年,他们班组负责的3号发电机在运行中内冷水系统出现氢气,含氢量严重超标,这是发电机安全稳定运行的重大隐患。哈电机厂及电科院专家多次进行分析、检查,均未找到问题的所在。田伟却不愿放弃,他通过查阅图纸、对比现场流程,提出采用“集气法”进行检漏气体收集,并同时提出改进检测方法及检测工艺流程。在处理过程中,他吃住在现场,带领班组员工协同哈电机厂专业人员进行分部查找,经过不懈地努力,共找出微漏点216处,关键漏点6处,一次性解决了3号发电机氢气内漏的难题,为我国其他同类型机组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个个有“特异功能”?

有了这两个出色的领头雁,“武海玉班”的成员又怎会平凡?

“一眼准”欧成波为了练就用眼睛准确判断电机定、转子间隙的绝活儿,经常用心观察各种间隙,并用卡尺进行测量。在调整间隙时,他用眼睛一看,就能八九不离十地说出间隙的数值来。一次在检修现场,班组员工有意地“刁难”他,让他站在一米之外用眼睛判断已经测量好的间隙。几秒钟内,他准确地说出了间隙值。大家不由自主叫道:“欧成波一眼准。”

“一脉准”庞志强则可以通过听声与观察发现设备的问题。在一次巡检冲灰水泵电机时,他发现电机有异音,经过仔细地听电机运行的声音、观察电机运行电流的变化、测量电机温度以及振动情况,判断出异音是因为转子内部松动造成的。“但就是不知道你说得准不准呀!”有人半信半疑地问。等到电机解体检查后,果真如他判断得那样。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