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农电报道正文

我的电力情“缘”

2011-07-28 21:25来源:甘肃省高台县电力局作者:黄帅关键词:高台县电力局电气化建设农网改造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我出生在一个很普通的农民家庭,小时候家里很贫寒,父母整日面朝黄土背朝天,不辞辛苦,幸勤劳做,人们常说“穷人家的孩子早懂事”为了能早日摆脱贫困的生活,改善家庭状况,我只能是白天勤奋的学习,放学后再帮助父母亲下地干活,减轻负担,晚上多熬夜学习,功夫不负有心人,1990年我终于考上了一所中等专业学校。毕业后,恰逢遇上电力系统招农电工,我被幸运招录了,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电力工人,从此以后我和“电”结下深深的电力情“缘”。一眨眼的功夫,十七、八年过去了,往事像是昨天刚发生过,一幕幕浮现在脑海中,记忆犹新。

刚到电管站后,由站长分配到邻村管电,那时候的供电线路设施比较的落后,电压不稳定,村民家里的家用电器,几乎成了聋子的耳朵——摆设,尤其是晚上的7点到9点钟这个时间,电压低到白炽灯只有一点红丝丝的亮光,电视图象一点都出不来。一提起用电,村民们除了抱怨就是无耐。各村正好在搞电气化建设,我只能给老师傅们搭下手,递扳手,顺线协助老同志架线,每天骑着自行车在各村庄、田间地头,新开发的农场间穿梭。在不辞幸苦、辛勤劳作的同时,我也体验着电力工人的忙碌和充实的快乐。因管理不太规范,农村的电价高,电压质量差,服务方面时常存在不尽人意,有些群众对我们的工作满腹牢骚,不支持,不理解,有时候故意刁难,电管站的老师傅们边干,边宣传,最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工作能力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农村电气化建设的速度是越来越快,原来由毛线接的电源线替换成截面大而又安全的皮线,同时灯泡也亮了许多,很大、很多的变化,让更多的老百姓是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一片狼籍混乱的供电区域,终于在电力工人的手中渐渐的退出历史的舞台。那是的电管站只有不多的几人,工资收入并不高,但是团队精神特别强烈,爱岗敬业,吃苦精神比较踏实,各村子送来了一面面红色的锦旗,赢得了老百姓的称赞,对我们的工作得到了肯定。

跨入新世纪,电力企业借着西部大开发的号角,乘着国家农网改造的强劲东风,开始了农网改造工程,电力事业日新月异,农村的线路设备,齐刷刷的都换成了崭新的,陈旧跛烂的木头电表箱,摇身一变整个变成即安全又美观的铁箱子,整个农村用电量突增,畜牧业、养殖业、农民家庭进入小康,经济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通过电网改造,电压质量和供电可靠性大大提高了,并实行城市和农村同网同价,彻底改变了农村时常停电的现象,这时候,我们的管电人员骑着心爱的摩托车,走村串户,供电优质服务到家,电费由原来的走收,转变为储蓄,……老太太、大爷热情地拉着我们的手,夸我们是“光明使者”“电保姆”,此时我们的心里就像喝了蜂蜜一样甜。同时高电人积极地在践行“新农村、新电力、新服务”的发展战略,将“户户通电”作为践行企业社会的一项“德政工程”和“民心工程”。

随着电力企业体制的不断改革创新,农电管理工作步子是一天一个模样,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工作的质量要求逐步提升,工作态度整个在转变中不断提升,优质服务工作提速比较快,用电管理全部实现了“五统一”“四到户”“三公开”。供电所实行“线变承包”的经营模式,各项指标任务清析、明确,责任分明,管理细化,考核更加严格。人人各负其责,严格落实岗位职责,绩效考核,工作的效率比较的明显,安全工作更是严而细。在工资待遇上领导关心,为我们办理了各类保险,增加了福利待遇,带薪休假都按照国家劳动部门的有关标准执行。

企业已经给予我很多、很多……,不断给我实现自身价值的机会,提供展示自己工作的平台,给了我幸福快乐的生活,一路走来,我见证了高台电力发展的每一步,十七年来,激动和感动并存,我作为一名电力工人感受最深的莫过于自己亲身经历的电力的发展与腾飞,我要谢谢领导培育我成长,感谢同事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帮助,感谢支持我的所有人。

作者: 黄帅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高台县电力局查看更多>电气化建设查看更多>农网改造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