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评论正文

限电“倒逼”企业节能改造和余能再利用

2011-08-02 15:56来源:国家电网报关键词:用电负荷供电紧张节能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核心提示 一次能源不足,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决定了江西缺电是迟早的事。2011年上半年,江西遭遇近年来最为严重的缺电。江西已从季节性、时段性的缺电,转为长期性、常态性的缺电。专家预测,江西的“硬缺电”短期内无法得到解决,今后几年,江西供用电形势将持续吃紧。

实施有序用电是应对缺电困局的有效途径。3月至7月,江西700多家工业企业参与了有序用电。在“有序用电”日趋常态化的年份,企业将如何化被动为主动,积极作为、渡过难关?

在用电紧张的大环境下,限电,正“倒逼”着一些企业迅速行动起来,主动开启“节能引擎”,走降耗增效的发展新路——这正是中央、省级政府多年以来希望看到的。尽管这些企业的节能源自形势所迫,但却实实在在地让企业自身收获了效益,也为社会作出了贡献。无论是虑及眼下还是立足长远,它们的做法无疑具有积极的示范效应。

浅度节能惠而不费

精打细算,压减办公用电保生产

7月5日近午时分,南昌最高气温达37摄氏度。从空调车里出来,立即感觉被一股热浪紧紧地包裹住了。从白花花的太阳底下走进位于南昌高新科技工业园区的江西联创光电总部办公大楼,却没有感觉到期待中的惬人凉意。

“公司已进入Ⅰ级预案用电状态。为了让电给生产,办公楼的中央空调这两天才开启——控制在29度。”联创光电物业中心主任郑学军连忙解释。由于该公司规定五层以上才能乘坐电梯,记者又继续爬五层楼梯,见到联创光电副总裁郭长斌。

联创光电是一家上市公司,主要生产LED和光电线缆,目前在南昌、吉安和福建厦门等地都有产业基地。

对眼下的供电紧张形势,郭长斌虽有微辞,但还是表示理解,因为他了解到,今年全国各地的用电都偏紧,只不过2011年的缺电,来得比以往更早一些。

5月份,联创光电接到供电公司要执行有序用电的通知。像往年一样,供电公司在发通知的同时贴心地送上一份节电建议书。正在谋划“应对缺电”的郭长斌立即愉快地接受了——这是他们不费什么劲就能做到的。

根据生产实际,他制定了企业有序用电预案,对生产车间、办公楼、宿舍区及公用设施的用电指标进行细化,总体原则是压减办公用电、力保生产用电。“按照2000、1500、1000千瓦的用电指标,分别设定Ⅲ、Ⅱ、Ⅰ级预案。”

虽然“减办公用电”这一招不甚高明,但效果也不可小视。

郑学军说,他在联创光电这么多年,在用电方面,从来没像今年这样“精打细算”过,但也从来没有像今年这样有成就感。他算了一笔账,这两个多月下来,产量没有明显下降,每个月反而省下了5万千瓦时电。最让他欣慰的是,节电意识已经深入企业每位员工的脑子里,成为大家的自觉行动。

中度节能调动智慧

调整生产,资源利用最大化

“感谢供电公司给我们出点子,不仅帮我们渡过了用电难关,还为我们节约了费用!”6月7日下午,九江思麦博运动器材有限公司经理钟明华,一见到上门走访的星子县供电公司副经理王海一行,就迎上前兴奋地说。

思麦博公司是世界最大球类生产商台湾思格瑞公司在江西投资的球类生产企业,也是目前星子县最大的用电客户。该公司用电总容量14000千伏安,日常用电负荷6000~8000千瓦。

3月底起,江西出现淡季“电荒”,全省实施有序用电。思麦博公司按照预案要求避峰、错峰,高峰时段须压减五分之一负荷。到了5月,电力供应缺口进一步加大,星子县有序用电升级,要求思麦博公司压限一半的负荷。这给思麦博公司的生产带来了巨大的压力。钟明华来了情绪:“这明摆着就是要公司停产嘛!”

怎么办?星子县供电公司营销人员主动上门。在认真细致地了解生产后,他们开出了节电方子。一是将办公、生产区电灯全部改为节能灯;二是调整生产计划,将一些大功率设备安排在夜晚用电低谷时段启用;三是整合原本分散的工艺流程,合并车间,集约化生产,提高能源使用效率。钟明华二话不说,立即照做。“人家卖电的是专家啊,主动帮我们动脑子、想办法,还能有错?”

后来,供电公司又建议该公司核算实际负荷需求,建议他们报停了一台2000千伏安变压器。“这样一来,既减少了不必要的空载负荷,还省下一个月5万多元的基本电费。节能效果可以用‘立竿见影’来形容。”钟明华说。

和钟明华一样,南昌南海光盘制作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国雄也在“被有序用电”中尝到了甜头。

黄国雄说,今年以来光盘市场需求下滑。他借有序用电之机及时压减了产能计划,并对生产班次作了相应调整:白天主要准备物料和少量应急生产,规模生产则调到22时到次日8时。“用峰谷的电差价补贴增加的管理和人工成本,算一下总账,不但生产成本降下来了,员工的收入也提高了,一举多得!”黄国雄说,如果不是用电吃紧,他们不会像现在这样精益管理,势必出现产能过剩,“那就是很大的浪费了”。

深度节能需要魄力

节能改造和余能再利用并举

在实施有序用电过程中,如果您的企业刚好是钢铁、水泥这些高耗能企业,那就要在节能上拿出点魄力了,否则很难在常态的限电中“胜出”。

淘汰超标的高耗能设备,就需要“壮士断腕”的勇气。

新余钢铁有限公司是江西最大的用电客户,正常情况下,日用电负荷可达50万至70万千瓦,约占赣西电网供电负荷的三分之一。虽然是高耗能企业,但新钢在节能减排上十分有勇气。在供电公司的鼓励下,早在2007年,该公司就专门成立了淘汰落后产能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相关方案。今年,新钢下属的新华公司毅然淘汰了一条上个世纪的绞线生产线,“让”出电力负荷3000千瓦。

当然,节能改造也需要“胆识”——这往往是“先投入再看见效益,不像节省办公用电和调整生产时间那么简单”。但记者发现,新华公司今年就投资300多万元对两台拉丝设备进行了节能改造,降低能耗25%。

有魄力的“节能型”高耗能企业不止新钢一家。

瑞金万年青水泥公司是赣州地区用电量最大的高耗能水泥制造企业,总装机容量76115千伏安。今年年初,该公司购置了58台电机变频节能设备,预计全年可节电490万千瓦时。该公司还在全部水泥粉磨工段引进了物料预粉碎技术,使每吨水泥工段电耗下降10%~15%。

在深度节能方面,余热发电是高耗能企业常用的招数。“我们支持新钢公司上马了所有国家鼓励的余压、余热发电项目。现在,他们自己可以提供10万千瓦的负荷,约占总负荷的20%。”负责对口服务的赣西供电公司营销人员贺桂雄说。与此类似的是,在赣州供电公司的大力支持下,7月3日,万年青公司2台9000千瓦余热发电机组顺利并网发电。利用该机组,万年青公司可对生产中排放的40%废气余热进行回收,年发电6000万千瓦时,同时还可以减少大量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温室气体排放。

面对缺电,越来越多的企业和公众开始反思。专家认为,运用行政、经济和技术手段,结合国家节能减排政策实施,推进能源利用方式与经济转型升级,是电力可持续发展之道。上述这些企业,已经用实际行动作出了表率。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用电负荷查看更多>供电紧张查看更多>节能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