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配售电能源服务报道正文

国家电网: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创新创效 推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2025-04-11 08:24来源:国家电网报关键词:源网荷储新能源新型电力系统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前沿性、颠覆性技术研发”。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认真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持续加大创新力度,以首台(套)示范应用为突破口,加强关键技术攻关,畅通技术攻关和工程应用渠道,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把科技创新这一“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一季度,公司聚焦前沿技术创新应用,累计申请发明专利3480项、授权2338项;牵头立项国际标准16项,发布国际、国家、行业等各类标准191项;1项成果入选能源行业十大科技创新成果,3项成果入选国家能源研发创新平台十大科技创新成果,22个项目25类设备通过第四批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评估。

关键技术装备攻关突破

可耐受地震烈度9度的特高压1000千伏变压器,提升能源供应效率400%的超导电缆,打破进口垄断的全国产化直流电子式电压互感器和电流互感器……这些在国内率先实现重大技术突破、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是公司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的代表。

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是指国内率先实现重大技术突破、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尚未批量取得市场业绩的能源领域关键技术装备。2018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8部委出台了《关于促进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示范应用的意见》。此后,各地强化首台(套)示范应用的组织实施,加大支持力度。作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主力军,公司坚持创新驱动,夯实基础研究根基,攻关关键技术,成功研发出多项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为企业与电网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技术支撑。

川渝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是我国首个高海拔特高压交流工程,在关键技术和施工创新等方面创下多项全国第一和世界之最。公司科研团队针对高海拔、高地震烈度等极端复杂环境,首次研制出全套高海拔特高压交流设备,让特高压技术能够服务于更多复杂地理条件下的区域,特高压变压器等4类设备入选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公司科研团队还深度参与并验证了国内首次高海拔特高压组装变压器现场局部放电试验和空、负载试验等7项特殊交接试验,有效检验了高海拔主变压器解体组装技术和国产化干式套管设计制造工艺的可靠性,填补了国内外高海拔特高压现场调试技术的空白。

面对能源转型带来的技术挑战,公司着力在技术创新与工程实践中探索,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成果:成功研发我国首条接入电网运行的超导电缆——35千伏三相统包超导电缆系统,为解决城市核心区供电紧张与输电通道有限的矛盾提供方案;全国产化直流电子式电压互感器和电流互感器打破了进口产品的长期垄断,推动核心器件国产化,显著提高了中国特高压直流工程建设的自主性;在国际上首创的可控换相换流阀技术从根本上解决了多馈入直流系统换相失败的问题,还可以实现无功调节和对系统的主动支撑。

一系列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已在多个示范工程中“上岗”,在实战中验证了技术的可靠性与先进性,为能源电力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

创新成果高效落地转化

4月7日,中船海装风电有限公司20兆瓦海上风电机组传动链正在25兆瓦海上风电机组全尺寸地面试验平台上缓缓转动,开展设备“上岗”前的性能测试与可靠性验证。

该平台是目前全球功率最大的风电整机传动链试验平台,集直驱拖动、五自由度加载、电网模拟、载荷谱加载以及硬件在环测试技术于一体,能够完全模拟风机的真实工况,为风电产品的研发和测试提供极为便利的条件,填补了我国在大型海上风电机组地面试验系统及并网试验等关键技术领域的空白。

重大技术装备研发不断进步,如何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公司围绕重大技术装备创新链,打通创新转化的堵点,加快关键核心技术产品的应用与推广,进一步促进技术装备创新和示范应用。

河北坝上草原,高大的风机星罗棋布。清洁电力汇聚至位于张家口的张北换流站后送往北京,点亮万家灯火。张北柔性直流电网试验示范工程创造了12项“世界第一”,拥有多个世界首台(套)设备,其中基于国产聚丙烯粒料的柔直换流阀用自主可控干式电容器入选第四批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名单。这一设备已挂网应用于张北柔直工程阜康换流站,为柔直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保驾护航。

在浙江杭州,220千伏柔性低频输电成套装备成功应用,杭州富阳、萧山两个500千伏供区低频“牵手”,为大都市高密度负荷区域的供电保障提供了新的解题思路。杭州220千伏柔性低频输电工程为杭州亚运会主场馆所在区域提供了30万千瓦的灵活电能支撑和13.7万千瓦无功动态调节,为赛事期间用电护航。该工程创造了15项世界第一,形成涵盖“概念-系统-装备-应用”的全链条自主技术体系,可带动培育年产值数千亿元的新型电力装备产业链。

如今,融冰装备、构网型储能一体化装备、新型储能智慧集控平台等更多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的应用检验了设备的可靠性和适用性,并向行业展现出新技术的可行性和优势,进而推动能源领域新质生产力发展。

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

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的研制与培育对于破解行业发展难题、保障重大技术装备供给能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安全水平具有深远影响。

在新型电力系统加快构建的背景下,“源网荷储数碳”产业链市场规模大、创新活跃度高、带动效应强。一季度,公司落实《推动新型电力系统现代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聚焦产业链中的卡点和堵点靶向攻坚,通过应用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发展,形成了紧密的产业合作网络,增强了产业链自主可控水平。

3月27日,在位于南京的国网电科院(南瑞集团)真型变压器内部故障模拟实验室,科研人员正开展主动保护系统的验证工作。该项技术在特高压变电站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有助于降低变压器爆燃风险,保障大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我们已经成功研发上百类继电保护设备,均能很快推向市场。”国网电科院(南瑞集团)电网运行风险防御技术与装备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郑玉平介绍。作为团队负责人,他已先后带队研制三代继电保护装置,打破国外垄断,带动继电保护相关产业链迭代升级,累计创造产值数百亿元。

在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的研发及应用中,公司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各企业、系统内外各单位集中攻关。4月8日,由中国电科院牵头研制的换流变压器真空有载分接开关在陇东—山东±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完成阶段性工程调试验证。该装置拥有100%自主知识产权,在246项系统调试中可靠动作500余次,成功实现带电运行和可靠调压。

有载分接开关是换流变压器必不可少的核心部件。为打破在运特高压直流工程有载分接开关长期被国外垄断的局面,中国电科院牵头国内多家高校及企业,在样机研制、试验考核、性能提升、工程应用、标准体系建设等方面历时4年集中攻关,协同攻克机电协同控制与运行可靠性提升难题,成功研制国产有载分接开关,抗爆能力较常规分接开关提升1.5倍,具备更高运行可靠性与故障防护水平,推动我国有载分接开关故障防爆技术迈上新台阶。

新型高可靠110千伏移相器成套技术及关键装备的研发也为产业链注入活力。这项成果由公司联合电力设备相关企业共同攻关,目前已应用于扬州110千伏平安变移相器示范工程。该工程可提升新能源电力就地消纳能力10万千瓦。工程的投运代表我国全面掌握了高可靠、紧凑型移相器关键技术。

在能源安全新战略指引下,公司将坚持以科技创新为驱动,研制和应用更多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贡献力量,为能源转型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原标题: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创新创效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源网荷储查看更多>新能源查看更多>新型电力系统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