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综合正文

东莞发电史--木炭机组发电点亮城区第一盏灯

2011-08-10 11:15来源:东莞日报关键词:变电站木炭机组发电用电需求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当时因为战争,直至1949年仅剩莞城电灯局继续发电供县政府、警察局、部分商店和居民用电外,其余几家发电厂都停业了。 

电走进千家万户的流程--发电、变电、输电、配营

东莞第一家国营企业

新中国成立后,为适应社会发展,1953年通过三大改造,政府接管了莞城电灯局。同时更名为东莞县电灯厂,是东莞第一家国营企业,结束了私营企业发展缓慢的日子。陆炯南是第一批进入电灯厂的工人。初中毕业后,他积极响应党的社会主义建设号召,1954年从县人民政府工业科分配到电灯厂。

随着社会主义的建设,社会对电力的需求增加,东莞县电灯厂已经不能满足本地的用电需求。“厂里后来增加了一台60千瓦的发电机,但实际只有40千瓦,年发电量只有30万千瓦时。”陆老告诉记者。

电灯厂变为国家经营后扩大了发电范围,国家机关和一部分市民用上了电,改变了市民的夜生活,电开始走进人们的生活。“当时我在电灯厂工作,牵了跟线到家里,从此家里格外热闹。大家都喜欢到我家,聚集在灯下畅谈。”郭仔在讲述当年家里有电的日子时,显得格外高兴,不时提高了嗓门,手也在不停地比划着。

经过两个五年经济建设的东莞用电量迅速增加,本地的火电厂已经不能满足需求。全省电网并网,珠江电网送电到东莞,原来的莞城电灯局完成了历史使命。“并网后,它就没发电了,35千伏的东莞变电站应运而生。”郭仔说。

东莞电源 发展脉络

1949年:仅存莞城电灯局

新中国成立前,东莞仅有几家小型木炭机或柴油机发电,装机多在10~60千瓦之间,规模较小。后因战争纷乱,仅剩莞城电灯局继续发电。新中国成立后,初期仍以恢复和新建小型机组发电。那时候,东莞县电灯厂的电主要供莞城部分居民、县政府和公安局照明用电,而位于其他几个镇街的发电厂则一般白天供米厂、机械厂、印刷厂、农民产品加工以及农业排灌用电,晚上则供民居照明用电。

1960年:加入大电网

随着珠江电网供电范围扩大,东莞主要靠大电网供电。从1960年网电进入东莞时起,东莞先后建立35千伏、110千伏、220千伏、500千伏网络。上世纪70年代中期起,利用山塘、水库,东莞建成一批小水电站。改革开放后,由于缺电局面极为严重,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起,东莞人民采取多渠道、多形式筹集资金,一方面加快建设供电网络,以大电网为主要来源;另一方面兴建中小型发电厂,发展地方电源。

2011年:电源来自四面八方

在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广东电网公司的支持下,经过东莞供电人的不懈努力,东莞的电源从四面八方输入,既有省网的水电、火电和核电,又有地方小火电,电压等级由35千伏向500千伏超高压迈进。截至目前,东莞现今电源主要由中调电源(广东电网公司统一调管)、地方电源(东莞市地方调管)构成。这些源源不断的电流如同鲜活的血液,让东莞这座用电量名列全国前茅的城市不断发展。

目前东莞电网形成了以500千伏东莞、横沥、莞城、水乡变电站和沙角电厂为中心的5大供电区域。自2000年以来,东莞用电负荷每年平均增长都在两位数以上,电网规模10年来年均增速超10%。作为大运会保供电重点工程暨南方电网公司2011年重点工程——500千伏祯宝线工程今年顺利完工,电源送出能力提高了750万千瓦,在粤东的“窝电”可以通过该通道送至珠三角地区,东莞地区也随之受益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变电站查看更多>木炭机组发电查看更多>用电需求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