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风电风电运维市场正文

甘肃风电可持续发展之路和难点分析

2011-08-24 10:56来源:中国能源报关键词:甘肃省电力公司输电线路风电建设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根据甘肃风电产业发展的潜力,结合甘肃风电产业发展的实际,目前甘肃发展风电产业还有一些难点需要正视和克服。

1、电力输送遭遇瓶颈

甘肃河西电网是目前国内输电距离最长,串联变电所最多的330千伏电网,受电网结构限制,西电东送的能力仅为70万千瓦左右。为了提高输送能力,在河西750KV工程全线采用串补及实施西北主网与新疆联网后,仍然不能满足风电全部外送的要求。

2009年,甘肃省电力公司投资120亿元建设一条河西750千伏的双回输电线路,但据西北电网有关专家计算,2010年,酒泉风电基地一期516万千瓦装机投产后,受调峰能力限制,西北电网的风电接纳能力最多仅有180万千瓦,在考虑直流外送的情况下,电网的风电接纳能力也仅为440万千瓦。根本无法解决酒泉地区2015年1217万千瓦及2020年增加到2000万千瓦以上风电外送的电力需求。

为此,国家发改委、能源局提出了“建设大基地、融入大电网”的规划构想,规划若建成750KV坚强智能送端电网,网对网外送能力将会达到7000万千瓦以上,这样即可从很大程度上满足和弥补风电送出需要。但现实情况是国家发改委批准建设的750千伏金昌-酒泉-安西输变电工程和配套330KV输变电工程正在紧张建设与风电产业建设的发展速度相比,还是远不能满足需求,±1000(800)千伏特高压酒泉至华中地区点对点直流输电线路虽然已经规划,但仍存在一系列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和落实。

2、电量的消纳渠道未打通,西北电网内部对电量的需求不足

甘肃经济相对落后,如此巨大的装机容量所带来的庞大电量是经济建设所远远无法消耗的。把电送往哪里?成了甘肃风电建设的又一难题。

据资料显示,2010年,甘肃省用电最大负荷为950万千瓦,售电量为770亿千瓦时。用这950万千瓦要消纳掉516万千瓦的风电,从电力平衡的角度来讲几乎是不可能实现。如果516万千瓦的风电全部在省内消纳,火电机组的利用小时数将会下降到3500小时以下,降低盈利能力。所以必须依靠整个西北电网进行消纳。

2015年1271万千瓦及2020年增加到2000万千瓦以上装机容量的风电项目所对应的风电发电量分别为250亿千瓦时,420亿千瓦时,必须依靠全国电力市场消纳,但一方面考虑到北方电网为330KV、750KV规格,而南方电网为220KV、500KV规格,要解决直接输送接受还存在输电线路的技术问题和巨大的资金投入难题。另一方面还要考虑我们把富裕电量送往沿海发达地区后,对方是否能积极支持并主动接纳,而我们是否在积极准备就电价、电量供应方面与对方有协商和沟通等,这一系列问题已迫在眉睫。

3、为风电配套的调峰调频电源结构不合理

由于风电具有“风”的间歇性、波动性、随机性的特点,加之风电的自储能力还不成熟,风电的发电负荷难以保持稳定。所以要满足发电、供电、用电同时瞬间完成的电力系统基本要求,必须有其他电源承担起适应风电发电负荷变化的调节能力。

截止2009年年底甘肃电网统调装机容量为1900万千瓦,西北电网总装机容量6000万千瓦,如果把它们全部且来调峰,远远不能满足风电调峰的要求。考虑到甘肃水电资源有限,光电开发还因技术和成本问题严重不足,火电自然成了甘肃风电调峰的最佳选择。同时还考虑水电、火电机组运行方式以及检修等因素的影响,能够承担风电调峰的发电能力仅为约150万千瓦,而2010年516万千瓦风电至少需要与之配套的774万千瓦(1.5倍的风电)水、火电为其调峰,并且这些火电机组距离风电基地越近越好,否则将极易引发电网的安全稳定问题。2015年,风电建设规模将达到1271万千瓦,调峰调频问题将会更加突出,还需要约900万千瓦火电与之配套,需要在更大范围内或新的调峰技术才能解决调峰问题。

4、电网的系统稳定性缺乏技术支持和保障

由于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资源具有规模大、分布集中的特点,而甘肃所在地区电网又负荷需求水平较低,因此,要实现风电的集中开发、规模外送和大范围消纳的目的,必须通过坚强电网做支撑。目前在建的750千伏超高压交流与超远距离特高压直流的组合,不仅国内外缺乏建设与运行管理经验,在世界上也缺乏成熟的电网技术理论支撑,所以理论研究的成熟程度和实际应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电网对清洁能源接入的适应性以及运行控制的灵活性、安全稳定的可控性等将成为系统稳定性潜在的问题因素。

甘肃风电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鉴于甘肃发展风电产业的良好前景,结合甘肃发展风电产业的实际和难点,要真正意义促进风电产业发展,需要明确战略思想,采取有效措施。

1、解决河西风电电力外送问题

受资源条件和地理位置的限制,甘肃省一直未纳入国家“西电东送”的电源规划。建议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能进一步关注河西风电基地接入电网相关问题的解决,加快河西750KV输电线路建设和争取此项目与风电建设提前或同步,利用甘肃具备同时建设大型煤电基地的区域优势和大型风电基地的条件,加大新疆哈密地区的煤炭资源开发,规划建设高效、清洁、节能、超超临界、百万火电燃煤机组,将当地的风电和火电联合开发并“打捆”送往华北、华中、华东地区。同时,加快±(1000)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的建设步伐,建成以坚强的超高压送端电网和跨大区特高压直流输电特征的甘肃电网,实现河西电源基地电量的跨大区外送。

2、抓住风电调峰的契机,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建设河西新能源基地

从目前风电开发情况来看,我省风电发展势头迅猛,如果按照2020年我省风电装机容量达到2000万千瓦的目标,必须进一步加大调峰电源的建设规模,同时增强区域电网间的联网强度,否则将会影响风电经济效益。

甘肃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的区域发展战略,即发展风电、光能、调峰电源、电网建设、新能源装备制造、资源综合利用和水能、核乏燃料处理等产业,加快酒泉新能源基地建设,与陇东能源化工基地共同打造甘肃经济腾飞的翅膀。在此发展战略的引领下,在加快酒泉风电基地建设的同时,充分发挥外蒙、新疆煤炭资源无法远距离外运的优势,努力克服河西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劣势,把甘肃在西北地区油、气、电、交通、铁路的重要枢纽作用发挥好、利用好,加大临省(区)的煤炭、太阳、水能等资源的开发,落实甘肃配套火电项目,建成集新疆能源输出及转运的大型煤炭基地等非风电电源项目,就近配套建设一批大型火电调峰装机和抽水蓄能电站,建设河西地区的能源大基地,力争使甘肃在全国4.18亿万千瓦火电容量的缺额中占到20%。

3、建设一批符合国家节能减排标准的高载能企业,促使电能的就地消纳

高载能产业是利用电力等能源通过烧结、熔融、电解、合成等工艺,对矿石成分进行分离、提取或进行转化,或与其他物质进行合成而生产新产品的产业。据测算,这类产品的电耗成本一般占其总成本的30%以上。

考察省内金川公司、酒钢公司、白银公司、兰州铝业、连城铝业等高载能企业的生产实践证明,在省内建设高载能行业具有门类齐全、发展规模大、重点企业技术装备先进、电力充足、管理基础好等资源优势。建议以国家产业政策为导向,立足酒泉当地矿产资源相对富集的实际,在充分科学论证和环境评价的基础上,利用相对充沛的电力资源,发展水泥、金属选冶、石油化工、电解水制氢、储能电站、动力电池等适应电源特点的高科技、高附加值的高载能产业,促进电能的就地消纳。

4、加快智能电网建设,加大电网建设力度

充分利用国家规划建设的集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特征为一体的坚强智能电网打通电能消纳通道,加快新疆电网与西北电网750KV联网进程及河西新能源基地和陇东煤电基地配套特高压直流外送工程建设规划,加快风电建设步伐,以规模化的风电产业发展积极推进电网建设,以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促进配套电源点的建设与发展,加大电网建设和投资力度,尽快启动±(1000)800KV直流工程前期工作,尽早开展西北“坚强智能电网”的发展规划及建设,据了解,国家电网此前召开的年中工作会议已规划2020年全国投资智能电网建设将达到4万亿元,将为电量消纳、消化提供良好保障和支持。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甘肃省电力公司查看更多>输电线路查看更多>风电建设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