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配售电能源服务报道正文

陇电入鲁 能源坐标添“新”

2025-05-19 08:50来源:国家电网报作者:韩旭 李斌 唐洁晨 王鹏扬关键词:新能源电力需求新能源消纳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走进陇东—山东工程两端的换流站,一个个技术难点取得突破,设备关键器件实现国产化。在工程沿线,一项项新技术、新工艺连点成线,融入这条横亘东西的“绿色动脉”。陇东富集的风光火储资源打捆送往齐鲁大地,跨区域能源资源优化配置又添“生力军”。

从点的突破到线的联通,再到面的覆盖,陇东—山东工程为推动能源转型和助力区域协调发展写下新的注脚。

新“动脉”:大电网能源资源跨区域优化配置能力增强

西北地区风光资源富集,我国规划建设的“沙戈荒”大型风电光伏基地超半数位于西北。千里之外的东部地区经济发达,能源电力需求旺盛。为了解决能源资源与需求呈逆向分布的问题,我国建成了一张世界上输电能力最强、规模最大的电网。

西北电网是我国新能源发电装机占比最高、电力外送规模最大的区域电网。在我国东部,华北电网“双高”特征显著,电力系统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持续增加。陇东—山东工程为西北与华北地区能源资源优化配置增添“大动脉”,助力区域协调发展。

站在甘肃省东部的黄土高原上眺望,延绵的白色风机转动着叶片,光伏“海洋”将炽烈的日光揽入怀中。这些清洁能源转化的电力通过陇东—山东工程直送山东,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作为我国首个“风光火储一体化”大型综合能源基地的外送工程,陇东—山东工程配套电源可达1450万千瓦,其中新能源1050万千瓦,并首次在送端基地配置储能105万千瓦,将风、光、火电打捆外送,实现多能互补,有效提升新能源消纳利用水平。

“请密切跟踪山东电网午间新能源发电情况,重点关注陇东—山东工程投产后的新增控制要求。”5月9日,在华北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内,调度值长李诗童在交接班时向同事提醒注意事项。

“陇东—山东工程顺利投产后,鲁固、昭沂直流输送能力各提升50万千瓦,华北电网直流受电规模新增900万千瓦,电力保供和绿电受入能力显著增强。”华北电力调度控制中心主任刘一民介绍。

山东是工业大省,产业转型升级需要更加稳定的绿色电力支撑。陇东—山东工程每年可向山东输送电能360亿千瓦时,提升山东区外受电能力至3800万千瓦,保障山东安全绿色用能,满足度夏高峰期用电需求。

甘肃电网位于西北电网中心,通过19回750千伏线路与宁夏、青海、新疆和陕西电网联网运行,承担着西北电网功率互济、服务新能源发电和黄河上游水电送出的重要任务。

“如果把西北电网看作一栋房屋,那甘肃电网就像是这栋房屋的客厅。”国网西北分部副总工程师兼发展部主任马晓伟介绍。多项特高压输电工程把西北丰富的能源资源外送至26个省份,实现了能源在更大范围内优化配置。

新标杆:应用“双八百”特高压直流标准化成果

陇东—山东工程横跨甘肃、陕西、山西、河北、山东五省,出陇原,穿林区,翻太行,跨黄河。面对复杂的地形与巨大的施工挑战,建设团队在工程建设与生态保护间寻求平衡,在山河经纬间架设起这条“绿色动脉”。

初夏时节,被誉为“黄土高原绿肺”的子午岭翠色如涛,陇东—山东工程线路从林区边缘蜿蜒而过。

工程在子午岭范围内修建铁塔50基,其中5基所在区域山势险峻。为减少对原生植被的影响,建设团队搭建了2条总长2.07千米的货运索道,将塔材等工程物资精准送至5个作业面,并试点使用可拆卸式旋挖钻机,将钻机拆解后通过索道运输到工地,再进行部件组装和施工。

在山西段一塔位,曾经的作业面早已不见施工痕迹。工程创新构建“表土剥离-集中养护-原位回填”体系,对土层进行剥离保护,短短几个月,地表植被覆盖度已恢复至施工前的水平。

更多创新在陇东—山东工程建设中开展:在黄河晋陕大峡谷,建设团队应用4台牵引机、4台张力机在黄河两岸跨越塔间同步作业;在工程山西段,新能源张力机替代了传统柴油张力机;在太行山间,“砼温智绘管家”集成无线传输、物联网、自动监测与控制技术,监控每一基铁塔的基础养护情况。

依托陇东—山东工程高质量、高标准、高效率的施工创新实践,公司形成标准化文件550余套、典型设计图纸5500余张,制修订国际标准1项、行业标准9项、企业标准100项。该工程成为首个一次性全容量投产的特高压直流项目,首个探索并应用“双八百”(即±800千伏额定电压、800万千瓦额定容量)特高压直流标准化成果的示范工程,为后续特高压工程大规模、高质量建设发挥了重要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从生态优先的塔基设计到放线技术的突破,再到装备的创新应用,工程建设中的诸多突破带动电工装备制造升级,也为传统产业焕新和未来产业培育提供有力支撑。

新突破:从“卡脖子”到自主可控的中国“智”造

陇东—山东工程是多项技术创新的“试验田”。

该工程首次试点应用国产换流变压器有载分接开关。它好比汽车的自动变速箱,换流站内电压调高调低、负荷调多调少、电流调大调小,都通过有载分接开关来实现。“这个开关共有1000多个零部件,一次切换包括8个动作,每次动作需要400多个零部件在毫秒内完成精密配合。”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超高压公司庆阳换流站副站长李通介绍,由于可靠性要求极高,过去这个设备技术一直掌握在国外少数厂家手里,如今由中国电科院牵头研制的换流变压器有载分接开关首次应用于庆阳换流站,实现了这一领域国产化替代。

走进庆阳换流站的控制保护室,一排排直流控制保护系统屏柜整齐排列,搭载了“中国芯”的控制保护系统正在稳定运行。

“站内的控制保护系统首次采用国产自主可控芯片,别看它只有指甲盖大小,却正以每秒20亿次的高速算力守护换流站安全运行。”李通介绍,国产芯片使保护装置动作时间和控制系统响应精度缩短至毫秒级别,数据处理速度较传统进口芯片提高了30%。国产芯片的应用标志着我国电力二次设备关键器件实现自主可控,也为后续推广提供了实践经验。

特高压电网是长距离、大容量输送电能的载体,保障其安全运行尤为重要。陇东—山东工程额定输送容量800万千瓦,年输送电量超360亿千瓦时。输送的直流电从甘肃庆阳换流站起,跨越915千米的电力“高速公路”,抵达位于山东泰安的东平换流站。

东平换流站在国内首次试点应用了带合闸电阻的快速交流断路器,将故障切除时间缩短至25毫秒以内。“陇东—山东工程采用了全国产化的直流电流互感器,是全国首个应用国家‘1025’专项攻关成果突破特高压‘卡脖子’技术的示范工程,对于实现电力高端装备的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建设公司东平换流站业主项目部执行经理谢鹏说。

工程调试期间,这些国产新技术新装备已经经受了高电压、大电流的严格考验,性能稳定、指标优良,推动关键技术自主可控,有力提升了我国高端输变电装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控制力。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新能源查看更多>电力需求查看更多>新能源消纳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