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输配电保护与控制评论正文

英国新能源并网积压问题治理及启示

2025-07-02 15:10来源:中国电力报作者:中山大学 梁炯豪 吴鸿亮 李菊关键词:新能源并网配电网电网运行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近年来,英国电力系统饱受可再生能源并网积压困扰,高峰时期超过770吉瓦新能源项目等待接网,这一数字远超英国目前60吉瓦左右的新能源装机容量。最新数据显示,当前英国可再生能源项目从提交并网申请到接入电网的平均等待时间超过了6年,其中约有30%的装机需等待长达10年以上才能并网。并网积压问题导致英国能源转型步伐放缓,过去3年英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年均增幅已降至4.45%,低于中长期清洁能源发展目标(年均增长率20%以上)。为解决这一问题,英国电力监管部门天然气和电力市场管理局(Ofgem)提出电网接入流程改革方案“TMO4+”,旨在加速新能源并网进程,该计划于6月10号正式实施。

问题核心在于僵化的并网机制以及电网投资规划滞后

英国的发电项目接入电网由两大机构协同负责,日常的队列管理与申请审核由国家能源系统运营商(NESO)承担,而监管审批规则方案则由Ofgem主导。英国新能源并网积压问题的直接原因是接入流程管理粗放,其深层原因则与监管机制导致电网投资不足有关。

管理模式粗放。英国的电源并网系统长期采用“先到先得”原则,即只要开发商提出申请,无论项目是否具备土地使用权、融资承诺或实际施工条件都能进入排队名单。这一机制导致个别项目开发商进行投机性、重复性申报接入,相当比例申报项目仅停留在早期规划阶段,并不具备实际可行性。同时由于监管部门缺乏筛选及淘汰机制,项目即使多年无实质进展也不会被移出队列,导致大量“僵尸项目”长期占位,阻碍了真正准备就绪的项目接入。

电网规划滞后。电网投资规划是影响新能源项目并网速度和容量的关键,过去英国电网主要服务于少量大型发电厂,现有基础设施难以适应分布式、间歇性的新能源大规模接入。英国输配电价监管框架(RIIO)采取成本支出激励机制,鼓励电网企业尽量压减投资规模,若监管不够到位,一定程度上会导致电网企业为了获得超额回报而滞后投资,导致“电源等电网”问题更加严重。另外,Ofgem大幅下调了电网公司的投资计划(部分投资领域平均下调16%~24%),英国能源网络协会(ENA)等机构认为其可能会影响电网升级和扩建的速度与规模,进而制约新能源大规模并网。

优化接入流程和升级电网应对挑战

英国为应对可再生能源项目并网严重积压及规划低效问题,推出“TMO4+”系统性改革,核心目的是围绕精准需求导向与开发成熟度验证重构并网流程。

设立双门槛准入标准,严控无效项目挤占资源。Ofgem在2025年春季引入“先准备好先连接”机制,取代传统“先到先得”规则。该机制对并网申请设置“可行性(Ready)”与“战略匹配(Needed)”双重筛选:项目须证明其开发可行性,包括获取土地权、提交规划许可等。同时项目需符合英国2030碳达峰规划中的容量需求与技术布局。通过双重审核的项目将于2026年起分批进入确定性并网序列(Gate2),未达标者转入暂存队列(Gate1)。此机制预计清理约68%的“僵尸项目”,系统性释放被低效项目挤占的资源。

实施动态队列优化,优先战略性项目并填补缺口。对存量项目实行“进程淘汰制”,在获得规划许可、完成投资决策等关键节点设置进度里程碑,对超期未达标项目启动强制退出程序,从并网队列中删除“僵尸项目”,释放被无效占用的电网容量。同步引入“弹性替补”规则,当特定技术(如低碳电源)出现容量缺口时,允许成熟项目快速填补,并通过“区域容量再平衡”对输电侧过剩的太阳能发电电量向配电侧调配,缓解结构性失衡。

简化并网审批流程。建立“一站式”审批平台,整合规划许可、环境影响评估等跨部门程序,将传统分阶段审批转为并行处理。开发商可在线提交材料并实时跟踪进度,最大化压缩行政时间成本。同时试点“预先核准制”,对符合区域电网规划的可再生能源项目实行快速审批,以加速项目并网进程。

与此同时,为加速实现2035年清洁电力目标,英国计划通过大规模电网升级构建“零碳电力骨干网”。

英国国家电网公司宣布启动全球最大规模电网升级计划,将在2026年至2031年期间向英国输电系统投资350亿英镑,重点打通可再生能源输送通道并提升电网灵活性。其中,超过110亿英镑用于现有输电网络的维护与升级,如更换老化设备、提升抗灾能力等,以确保电网的稳定运行;约240亿英镑用于推进加速战略输电投资(ASTI)项目和增加网络容量等,以满足未来电力需求的增长。英国国家电网公司的计划包括升级约3500千米的架空线路,使电力传输能力提高近一倍,并部署电力控制设备和动态线路额定值等创新技术,以优化现有基础设施。

相关启示

我国需吸取英国教训,在投资上确保基础设施适度超前,在管理上优化优先级机制和审批效率,同时利用体制优势强化全国协同,支撑“双碳”目标下的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接入。

电网先行,加大投资力度。英国的深刻教训揭露了新能源规划与电网建设脱节的核心矛盾。对此,我国可进一步强化“电网超前投资”原则,延续特高压工程超前规划经验,加大对特高压、智能配电网、柔性输电技术的投资,确保电源项目与配套电网、调节资源同期投产,尤其要提升新能源富集地区的外送能力。同时,在投资激励方面,我国还可以在“准许成本+合理收益”的基础上,针对跨区域输电走廊、智能配网升级等场景设立专项投资回收通道,精准激发电网投资动力。此外,英国因缺乏系统调节能力加剧了并网矛盾,我国需配套建设储能及需求侧响应体系,为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消纳提供必要支撑。

加强总体统筹规划,避免“碎片化”发展。英国电网“国家输电+区域配电”两级独立调度体系容易导致战略目标冲突和资源配置失衡。相较之下,我国“全国统筹+区域细化”模式展现出显著优势:由政府指定的调度通信中心逐级协同,实行统一调度、分级管理,形成高效的管理体系。“全国一盘棋”的特高压工程和省级消纳责任权重制度更确保了跨区域资源调配能力,实现新能源从规划到并网的全流程可控。我国需继续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优势,统一调度资源,加强规划刚性约束,确保电网建设与新能源发展协调共进。

优化项目接入管理,优先支持成熟项目。英国长达6年的排队周期警示,单纯“先到先得”的并网规则会导致企业虚假申报,致使资源错配。我国可基于现有“应并尽并、能并早并”的并网原则,总结新疆等地区的新能源动态清单机制经验并优化推广,在技术、资源、负荷适配度基础上,增设环境合规性指标,形成项目优先级动态评分。同时,借鉴英国“Gate2”确定性并网规则,对满足用地手续、设备采购合同签约率较高的项目开放“绿色通道”,锁定并网容量。另外,应加强数字化赋能全流程监管,构建区域新能源并网数字孪生平台,集成项目进度跟踪、电网扩容模拟、经济性预警等功能。通过数字化平台实现申报材料线上化、标准化,压缩审批时间。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新能源并网查看更多>配电网查看更多>电网运行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