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风电风电运维市场正文

风电设备“价格战”导致风电产业非健康发展

2011-09-02 18:12来源:中电新闻关键词:风机风电产业风力发电机组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业界期待风机价格理性回归

“某厂家的叶片因粘合胶问题,损坏100多片,折合2亿多元,危及企业濒临破产!”……近一年多来,国内多处风电场发生了共计20多起较为严重的因产品质量问题而导致的事故,如机组失火、风机倒塌等。

风电设备质量事故频频出现,给年轻的风电产业笼上了沉重的阴影。

今年上半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促进风电装备产业健康有序发展若干意见》,意见明确指出,近年来,我国风电装机容量迅速增长,风电装备产业体系正在逐步形成,但同时也存在一些影响风电装备产业健康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如设备制造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导致价格恶性竞争,质量控制体系不完善,风电发展与电网接纳能力出现矛盾等。

也有行业人士指出,多起风电机组质量事故的背后,一个重要的隐含因素是设备产能过剩引起制造商间的价格恶性竞争,造成整个风电产业链面临成本压力,某些环节突破产品安全边际,为降成本,反而牺牲了产品质量。

低价已成低质诱因

“现在,风机价格竞争非常残酷。与此同时,很多关键部件比如轴承、变频器、控制系统等,国内企业没法自己做,有的企业甚至连电机都从国外买。在这种情况下,某些主机企业因为要降低成本,所以采购便宜部件,导致风机质量下滑。”国家能源局科技装备司司长李冶8月13日在“2011第六届中国电工装备创新与发展论坛”中的发言一语中的。

8月16日,明阳风电发布了截至6月30日的2011财年第二季度未经审计财报。报告显示,其第二季度全面收益总额为7460万元,比去年同期下滑54.1%。8月20日后,部分风电上市企业相继公布了2011年中期经营业绩,不仅是明阳风电,湘电风能以及部分零部件厂商风电业务中期业绩都已经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这进一步印证了我国风电行业近年来的迅猛增长势头已明显趋缓。

自2008年始,我国风机整机价格从6500元/千瓦,经2009年5400元/千瓦,在2010年下半年已跌落3500元/千瓦关口。

众所周知,产品生产成本的下降是有安全边际的,超出正常范围的成本压缩,只能以牺牲产品质量来实现,这种情况下,产业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将从何谈起?

成本压力蔓延产业链

业内人士认为,发电企业的招标导向,在引发风机企业恶性竞争和产品质量低下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一些低价中标的发电企业甚至在其招标的过程中,提出了所谓的“标杆价格”,即整机企业的报价如果超出了“标杆价格”,根本无法参与投标。

低价中标使成本压力迅速向上游传递,从风电整机制造企业到零部件制造企业,导致整条产业链都在拼命压缩成本。

而为降低产品成本而偷工减料或者寻找劣质替代材料的现象,导致产品质量无法保证。而企业利润受挤压,使得企业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产品研发和创新,这样发展下去,最终必定影响整个风电产业链的可持续发展,甚至断送尚未十分成熟的风电产业。

此外,一台风机的正常使用寿命是20~25年,运行环境多元且相对较恶劣,降低成本后的风机能否经得起严苛环境的考验和20年的长时间平稳运营,最终实现客户的价值?“质量有问题的风机运行起来,在质保期内,整机企业承担服务和维修费用,但是业主维修的机会成本包括发电量的损失;如果出了质保期,业主不仅要承担维修费用,还要承受发电量的损失。从整机企业的角度来看,给客户提供高可靠性、发电效率高和并网性能好的风机,使产品在全生命周期内整体运维成本最低,才是真正为客户创造价值。”金风科技营销系统副总经理侯玉菡说。

“价格战”已灼谁能解围

纵观人类经济发展脉络,时至今日,人们尚没有发现比市场竞争更有效的资源配置手段。如果行政力量直接介人微观市场行为,必然导致市场信息失真,价格杠杆功能扭曲,价值规律失灵,公平竞争失效,而使竞争呈现出畸形发展状态。从发电量等方面通盘考虑,这才是真正客观的‘度电成本’。”侯玉菡说。

据侯玉菡介绍,欧洲直驱机组公司Enercon的产品比其他厂家价格高10%~20%,交货晚两年,依然占据很好的市场,究其原因,是因为其质量和服务更有保障。

“我们现在能做的,就是认真走好自己的发展路线,包括我们的技术与产品路线。”金风始终坚持“风电是一个长跑项目”的经营理念,追求在风机产品全生命周期内为客户提供最大化价值。致力于通过技术进步和精细化管理合理降低成本,同时持续提升产品质量,发掘增值服务点。”侯玉菡强调说。

由于普遍看好中国风电市场的发展前景,过去两年,大量投资商涌入风电设备制造业。而风电制造业的激烈竞争最终将迎来兼并整合时代,风电市场也会进一步向大型开发商集中,加之技术的进步和规模的明显扩大,整个行业正在步入成熟、稳定的工业化发展轨道。

据记者了解,在最近的几次招标中,风机企业的投标价格有所上调,已经不再是历史上的最低价水平,而是理性地综合考虑了产品本身的价值,包括发电效率、并网性能、可靠性以及机组运行业绩等等。

也许,这正是风电企业走出恶性“价格战”的信号,正一步一步实现“理性回归”。

不过,价值回归,目前风电市场是否能够坦然接受,我们还要拭目以待,政府主管部门的正确引导及相关企业的理性思考也至关重要。

“从中国风电每年千万千瓦的装机量和整体事故原因看来,十几台风机的倒塌只是小概率事件。年轻的中国风电产业尚待完善和提高,在成长的过程中出现一些质量问题,是符合客观规律的,更重要的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逐步把故障率降到最低。面对质量隐患,政府的立场是依靠市场竞争,优胜劣汰。”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李俊峰说。

中国风能协会副会长施鹏飞认为:“价格竞争是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近期行业标准提高,再通过市场竞争优胜劣汰,行业洗牌在即。”他说,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坚持下去,做质量有保证风机的企业将胜出,而那些质量不好又打不起价格战的企业只能选择转行或死掉。

通过专家的解读,政府、协会对合理竞争,引导优于干预的态度非常明晰。

行业回归理性价格回归价值

8月5日,18项风电并网等技术标准面世,为产业设置了新门槛。业内人士分析,随着产业调整的进一步深入,产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风电产业也将告别过去的快速增长期,迎来理性增长期。

“现在,业内热议的是‘度电成本’(每千瓦时电的成本)。但往往很多业主考虑的不是真实的度电成本,而是‘单位千瓦投资成本’。他们仅仅是考虑建设期要投多少钱,设备要花多少钱。应综合考虑20年的运维成本,从项目总投资、运营维护成本以及最终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风机查看更多>风电产业查看更多>风力发电机组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