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水电水力发电综合正文

三峡工程——中华民族的光荣与梦想

2011-09-19 17:14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三峡水利工程水电建设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辛亥革命百年庆典来临之际,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宣布展开其建成以来的第四次175米高程试验性蓄水。

175米水位是三峡工程的正常运行水位,是三峡工程充分发挥全部功能和最大效益的重要标志,也是中华民族在绝壁林立的长江三峡实现“高峡出平湖”的千年梦想。此前,三峡工程已连续3年开展175米试验性蓄水,并于去年10月首次实现175米蓄水目标。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离三峡工地不远的黄陵庙内,至今仍供奉着大禹的神像。大禹借黄牛神力疏通长江水道的神话,一直为长江沿岸人民所传诵。但平均不到10年泛滥一次的长江洪水也是沿岸人民千百年来的心腹大患,仅上世纪30年代的两次大洪水,就吞噬了近30万人的生命。

早在上世纪20年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孙中山先生就提出了在长江三峡建坝,“让中国亮起来,让灿烂的三峡明珠把这个古老的民族照得透亮透亮”的设想。此后,无数的专家、学者对三峡工程倾注了心血。但在那个积贫积弱的年代,再伟大的构想,也摆脱不了幻灭的命运。

新中国成立后的1954年,长江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使三峡工程再度提上国家的议事日程。然而,国际风云的变幻和国家财力的贫弱,使一代伟人“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的宏伟畅想,最终成为迫切而美好的期盼。

改革开放推动了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也给三峡工程的兴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契机。1992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决议》,兴建三峡工程正式从一个民族的梦想,转化为国家的意志。

如今,三峡工程已全面发挥发电、防洪、通航和补水效益。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总经理曹广晶介绍说,三峡电站自2003年首台机组发电以来,累计发电已超过4000亿千瓦时。三峡工程将来势汹汹的洪水拦蓄起来,转化为源源不断的清洁能源。中国已形成完整系统的三峡输变电工程,建成连接华中、华东、川渝和广东的三峡电网,有力地推进了全国电网的联网进程。

三峡水库蓄水后水位提高,结束了“自古川江不夜航”的历史,改善了湖北宜昌至重庆段660公里的水运条件,万吨级船队可直抵重庆港,长江中上游成为名副其实的黄金水道。此外,三峡水库每年枯水季节利用蓄积的水量为下游补水,可提高中下游通航能力,保障沿江工农业用水。

三峡工程的建成,使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区2300多万亩农田、1500多万群众得到进一步保护。目前,三峡水库防洪库容已达221亿立方米,并开始发挥拦洪调峰作用,中游荆江河段防洪标准从十年一遇提高到了近百年一遇。

三峡工程在设计和建设过程中,面临一系列前所未有的世界级难题,涉及水文、气象、地质、水工、泥沙、航运、生态环境、金属结构与机电设备、电力系统以及综合国民经济评价等专业领域,决定了三峡工程建设必须走自主创新之路。

三峡工程70万千瓦巨型机组国产化战略的成功,使中国水电重大装备制造业用7年时间实现了30年的跨越,进入世界领先水平。工程在大坝混凝土快速施工、船闸高边坡的开挖和支护等关键技术问题上均取得重大突破,其截断长江的综合难度在世界截流史上罕见。

曾应邀出任三峡工程混凝土专业质量总监的美国混凝土专家欧内斯特·米切尔,在卸任回国前曾著文称赞“三峡大坝是一项举世瞩目的最伟大创举”,“中华民族是一个审慎和务实的民族,中国人民建设三峡工程,融入世界上许多最先进的理念”。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三峡查看更多>水利工程查看更多>水电建设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