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核电核电建设与运行评论正文

我国核电发展方向:提高安全水平、科学推进内陆核电建设

2011-10-12 08:56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核电建设核电站核事故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业内专家指出,在吸取福岛核事故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安全水平、科学推进内陆核电建设,是我国核电发展的方向。

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副理事长赵成昆发表演讲

9月28日,国内核能界的专家、企业代表聚会成都,参加一年一届的中国(成都)新能源国际峰会,他们此行所研讨的话题是福岛核事故后中国核电发展的思考、如何科学推进内陆核电建设以及核技术应用产业的现状和前景。

继续关注福岛核事故

据了解,东京电力公司和日本政府已经宣布福岛核电站1号、2号、3号、4号机组将永久关闭,福岛核事故也进入事故后时期。

“就眼前来说,要继续堆芯.冷却,最终实现安全冷停堆。要加快处理10万立方米的高放废液,采取各项有效措施防止放射性物质扩散或渗透到周围环境中。”中国核能行业副理事长赵成昆在此次核能与核技术产业研讨会上介绍了目前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情况。“虽然目前因厂房内核辐射水平较高而无法进入,但条件一旦具备要及时进入调查,摸清场内设备及建筑物的损坏情况;还要开始由于氢爆损坏的操作平台的修复工作,为下一阶段事故处理工作做好准备。”

记者获悉,东京电力公司最近已经给出了一个福岛第一核电厂受损机组的退役指标性的工作进度计划,逐步推进几台机组的关闭退役工作。就此,赵成昆表示,现在最难或者最核心的工作是从反应堆中取出破损的或已融化的核燃料,而要开展此项工作的前提是准备好遭受严重损坏的工作平台。但是目前因辐射水平较高,很难进入开展修复工作。“没有三年时间,很难恢复。”

福岛核事故发生后的半年时间内,有些国家如德国、意大利和瑞士选择弃核,但是美国、中国、法国、俄罗斯、英国以及一部分发展中国家则声明和平利用核能的政策不变。

“日本的最终态度似乎还不是十分明确,因为核能毕竟占其电力供应的三分之一。船大调头难,即使有人主张放弃核能,面对巨大的电力缺口,恐怕一定时期内还是心有余力不足。最近日本一些福岛事故后停运的核电站重新启动就是最好的说明。”赵成昆说。

“减速期”应提升能力

“福岛核事故对我国核电犹如春天的一场大雪,在一定时期内给核电发展必然带来负面影响。”赵成昆表示。他提及的负面影响包括政府对核电发展速度与规划调整、公众对核电安全的信心动摇、新项目的停止审批及投入数十亿元的已批尚未开工项目的停顿,还有对核电装备制造业的影响。

“但是这次事故给核能行业一个自省的机会,我们应该在核电发展减速的时期思考如何提升技术、安全和竞争的能力。”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

据了解,3月1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后,我国所有核电企业对核设施展开了全面深入的安全检查,并对照福岛核事故提出一些初步改进措施。而国家核安全局、国家能源局、国家地震局共同组织的核安全检查团随后对我国在运在建核设施进行了综合安全检查。此次综合检查在参照日本福岛核事故教训和国际上开展类似安全检查工作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检查方案,确定了12个检查领域,如厂址选择过程中所评估的外部事件适当性、核电厂防洪预案和防洪能力、核电厂抗震预案和抗震能力、核电厂消防系统等。

“检查工作是我国历史上由国家组织范围最广、最全面也是最有针对性的一次核安全综合检查。通过此次检查,对相关问题给出了评估,并提出行动计划和对策建议。我相信,这对进一步改进和提高中国核电厂的安全水平,促进中国核电安全发展起到重要作用。”赵成昆表示,“目前国家尚未向公众发布检查报告,但从我参加的大多数检查工作来看,我对我国核电厂的安全充满信心,我国核电厂所处的地址环境不会发生和福岛那样的特大地震和大海啸。当然,为进一步提高安全水平,尚有一些待改进的领域。”

一位与会专家向记者表示,要以福岛事故为契机,努力提高安全标准,增强抵御外部自然灾害的能力,提高核电厂的安全水平。同时要科学合理调整核电发展规划,及时发布核电安全规划。此外还要打消公众对核电的疑虑,重新培育起信心。

内陆核电建设是趋势

“加强内陆核电特殊问题研究,特别是放射性排放和水环境问题研究,科学推进内陆核电建设。”赵成昆表示。

据了解,目前我国首批内陆核电项目尚未开工建设。上述与会专家也向记者透露,江西彭泽核电项目、湖南桃花江核电项目、湖北咸宁核电项目的工程进展均受到了福岛核事故的影响。在国家政策暂不明朗的情况下,唯有做好准备等待时机。

但是,与中国内陆核电期待“零的突破”不同的是,世界核电发达国家早已有了丰富的内陆核电建设和运行经验。“国外核电发展的现状也证实,不少国家在建设滨海核电厂的同时,积极兴建了一批内陆滨河或内陆滨湖核电厂,且取得了良好的安全运行业绩。”华能核电开发公司副总经理崔绍章介绍。

相关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年底,全世界共有441台在运反应堆,总装机容量3.75亿千瓦,提供了全球15%的电力供应,30个拥有核电的国家已有1.4万堆年的运行经验。在这441台核电机组中,内陆机组占一半。其中,美国105台运行机组中内陆核电机组占62.8%,,法国58台运行机组中内陆机组占69.5%,加拿大14台运行机组中内陆机组占85.7%,俄罗斯运行机组中内陆机组占58%。

“我国核电一直以来优先选择滨海地区进行建设。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在一些发展较快但是一次能源短缺的内陆省份,由于现有的能源结构不合理及不断加大的压力环境,建设核电是必要的。”崔绍章表示。

记者了解到,除了江西、湖北和湖南,辽宁、吉林、河北、河南、安徽等内陆省份也有发展核电的意向,“现在只要第一批内陆项目能建好建成功,其他省份就有经验可以借鉴。所以,内陆核电建设目前需要的是国家政策和时间。”上述业内人士说。

核技术应用潜力巨大

从用于治疗肿瘤的伽玛刀、电子束产生的X射线到肿瘤治疗用放射性药物,从农业育种、食品保鲜到燃煤电厂的烟道气处理,随处可以见到核技术应用的影子。

据了解,核技术应用已经在现代国防现代化建设、工业、农业、生命、材料、信息科学、环保和人类健康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核电站是核技术的重工业,核技术应用是核技术的轻工业,这两种工业都非常重要。”中国科学院院士王乃彦在核能与核技术产业研讨会上表示。

但是,多位参会的业内专家认为,我国的核技术应用产业发展规模远不及美国、日本等国家发达,对GDP的贡献率也很低,“国民经济的发展急需核技术,但是真正要用的时候,发现自己的储备还不够。”王乃彦坦言。

相关统计显示,美国、日本国民经济总产值中核技术贡献约占3%—4%。美国核技术产生的年产值约3500亿美元,其中非核能部分占80%;日本约为1500亿美元,非核能部分占一半。而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核技术产业产值约1300亿人民币,非核能占1000亿。如果我国核技术应用也按照3%—4%计算,年产值应达到1.194万亿—1.592万亿人民币,但和我国目前核技术应用的产值相差约一个数量级。“这说明我国核技术应用有很大的市场和很好的前景。”王乃彦指出。

据王乃彦介绍,国内从事核技术应用产品的企业由于规模小、资金不足、技术不够先进、产品质量及承担风险能力差,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被动地位,仅有少数企业做得较好。“目前我国核技术应用有相当一部分被国外厂商占有,加入WTO后,这种态势将进一步发展。”王乃彦说,“呼吁有关部门对我国核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给予大力支持,在政策和组织上采取必要措施,加速推动其发展。”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核电建设查看更多>核电站查看更多>核事故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