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一个人走一步就能产生6~8瓦的电能,全人类流失的能量可建十座核电站
近日,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研究人员设计出一款能将人体运动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并将其嵌入鞋底,靠日常走路就能产生20瓦左右的电力,足够为手机等移动电子设备供电。
有了这种发电机,充电器就可以被丢在一边了,因为我们再也不用担心手机会没电。
此外,科研人员还表示,除了走路,人类日常的呼吸、心跳、体温甚至血液都可以发电。总之,人体就是一台多功能发电机。那么,这些我们赖以生存的方式到底是如何产生电力的呢?
人类在日常生活中会产生很多能量,用于肢体运动、维持体温、体内循环等方面,但是这些多种多样的能量基本没被使用过,就直接流失了。
比如,研究发现,一个人走一步就能产生6~8瓦的电能,可以想象如果全人类走路的电力都被收集起来,总量将会多么惊人。这种能量属于机械能;再比如,据测算,一个体重50公斤的人一昼夜所消耗的热量约2500千卡,若将这些热量收集起来,可将50公斤的水从0℃加热到50℃。这属于热能;另外,还有人体内种类繁多的化学物质和微生物,它们的能量属于化学能。
科学研究认为,一个人一生中至少有1/3以上的能量被白白浪费掉,全世界有60多亿人口,如果能将这部分能量开发利用起来用来发电,就相当于建造了十座百万千瓦级的核电站。
东南大学生物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付德刚教授说:“人体是座能源宝库,如果用人体发电成为现实,将解决很多用电问题,特别是在医学领域的意义重大。”付德刚教授目前的研究方向正是微生物发电,即化学能。
他认为包括化学能在内,用人体能量发电普遍存在三个问题:第一,不稳定。能发多少电,发多长时间的电都是随机的,很难支持连续用电;第二,电力弱,单个人体能产生的电力总量很小,使用范围有限;第三,收集难,如何将人体产生的电力收集使用可不光是连根电线那么简单。
付德刚教授说:“而且,用人体发电最大的难题在于如何不妨碍日常活动和身体健康。这一点不论对机械能、热能还是化学能都是关键。”
机械能
走路发电可能在近期进入生活
用人体的机械能发电,目前来说是最为简单可行的。其中,走路发电是最为普遍的研究,并可能在近期进入生活。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正是做出了一种发电装置设置于鞋底,才实现了走路发电。
根据美国《自然通讯》杂志的描述,这种装置由成千上万个微小液滴和一种新型的纳米衬底组成,安装在鞋底,当人体运动等机械能挤压鞋底的时候,液滴的形状就会发生改变,然后在这种特制的纳米衬底表面就能形成一定的电流。研究人员称,该装置可以将行走时的机械能转化为20瓦左右的电力,足够为移动电子设备供电。而且不同于传统电池,这种装置本身不需要充电,只要你处于运动当中,无论是散步还是慢跑,电流都会源源不断地产生。
但是,为什么这个走路发电的装置只要受到挤压就会发电呢?它运用的科学原理是压电效应。
同在东南大学生物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徐春祥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是光电器件,他就成功使用压电效应产生过电。徐春祥教授介绍说,压电效应首先需要找到压电材料。压电材料有很多种,包括压电陶瓷、氧化锌等。“压电材料有一种特性,就是平常不带电,一旦给它施加了机械外力,使其形状发生变化,电荷就会往一端跑,导致材料的两端出现正负极,就跟电池一样。如果将材料连上电灯泡,就可以使电灯泡亮起来。”
具体操作过程是:把氧化锌通过化学气相沉积的方法变成“微单晶”的形态,看起来就像一个个细长的柱体,不过这些六棱柱的直径只有几十纳米到几微米之间,肉眼无法看清。将很多这种圆柱体通过物理方法放在一起,当它们受到挤压的时候就会产生电流。
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王中林教授的研究小组曾经制造了一种“纳米发电机”,在实验老鼠的心脏植入后,可产生3毫伏特潜电压下30微微安培电流。虽然电量非常小,但如果能够按比例输出,将足够为单个植入型纳米传感器提供电能,比如:血压传感器或者葡萄糖传感器。
目前,他们的最新进展是,已可实现2~3伏的电压输出,此电压足以驱动多种常规电子器件。
热能
皮肤和外界的温差可以为手表供电
人体的能量每时每刻都在以热量的形式流失,即使只是坐着阅读一篇文章,流失的热量也有100瓦,运动越激烈,流失的能量越多。
1998年,日本精工手表公司就曾研制出一款不需要电池的手表,依靠从手腕皮肤吸收几微瓦热量就能自行运转,但其外形笨重、价格昂贵,再加上人体周身皮肤的温度输出功率很小,难以达到实际应用水平,因此精工手表公司至今也没有将这款手表投入商业生产。
“这款手表的原理是热电效应。”付德刚教授表示。所谓的热电效应,就是指物体受热后,物体中的电子由高温区往低温区移动时,产生电流或电荷堆积的一种现象。“也就是说,用来发电的实际上是‘温差’。”以这款手表为例。手表中的发电装置,一边贴着人体,另一边接触外界。
人体的恒定温度一般在37℃左右,外界的自然温度与季节有关,但总是与人体温度有所差异。经过科学研究,人体与外界的温差,冬季在10℃~18℃之间,春秋两季在10℃~15℃之间,夏季在12℃~15℃之间,基本上是一个常数。所以,利用人体与外界的温差发电的确有可能。
“实际上,热电效应已经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付德刚教授说,“冰箱制冷就是把热电效应的原理翻过来使用,即通过强制改变电压,调节冰箱内和外部自然环境的温差。”
但是,想要把人体跟外界的温差真正用于发电,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第一个问题是如何发电。实验室里用温差发电是一回事,真正用人的体温发电又是另一回事,不稳定、电力弱仍然是大难题;第二个问题是如果真能发电了,也需要做到不妨碍人体的日常动作,轻巧方便。
化学能
给人体血液循环建“水电站”
想用化学能发电,则需要使用人体的葡萄糖或微生物等材料。以葡萄糖为例,葡萄糖广泛存在于各种食物中,是人体活动所需能量的重要来源,有研究表明,人体每天摄入的食物所产生的能量相当于1000节AA电池。
2005年,日本东北大学教授西泽松彦领导的研究小组新开发出了一种新型电池,利用血液中的糖分作为燃料来发电。这种电池的电极上涂有酶,可以分解血液中的葡萄糖。葡萄糖分解后,电子在电池两极之间移动,从而产生电流。利用人民币1分硬币大小的电极,研究人员得到了相当于0.2毫瓦的电量。
这种电池的实验原理很简单。只要在葡萄糖溶液里放入两个电极,其中一个电极上涂上酶,酶就会从葡萄糖液体里分解出电子,有酶的那根电极就成为负极,没有酶的那根电极就成为正极,就像电池的正负极一样,连上线就可以把电输送出去。
“实验室里做起来简单,想真正用到人体内,很难。”付德刚教授说,首先,人体内的血糖浓度远远低于实验室使用的葡萄糖液体,靠血液里的葡萄糖发电,产电量很弱;其次,对人体是否安全还很难说。而且,就算血糖浓度可以安全调节,这个发电装置安装在人体的血管里,就像河流安装了水电站,利用水流发电是好事,但对于河流本身和河流周边的生态环境肯定会产生影响。
同样的,如果想利用人体的微生物发电,人本身的微生物不够用,引进外来微生物进入人体又有风险。所以相比较而言,在人体的机械能、热能和化学能发电的设想中,化学能目前是最难也最需要谨慎的。
用人体发电的一些案例
走两万多步就能驱动火车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两名研究生设计了一种地板,可以在人流集中的地方收集走路、跳舞以及跳跃等运动产生的机械能,将其转化成电能。他们称它为“人群电场”。
根据实验,人群加在一起走28527步产生的电力,就足以推动一辆火车移动一秒。
办公大楼“吸热”供暖
美国新泽西州电信电话公司设计建造了一座新颖的办公大楼,利用楼内的能量收集置换装置,将在大楼内工作的3000多名员工所散发的热量收集起来并置换为电能,用于照明、电脑办公,甚至调节室内温度,使之保持在18℃~29℃之间。
据《现代快报》
1.氧化锌的微单晶在显微镜下呈现六棱柱状
2.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王中林教授和他发明的纤维纳米发电机
3.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的研究人员将发电装置嵌入鞋底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受用电量激增的影响,欧美国家大量服役年限即将到期的核电站获延寿批准。这为中国核电产业带来怎样的启示?(来源:微信公众号“能源新媒”作者:范珊珊)数据中心用电需求的激增,让科技巨头们转向押宝核电技术。微软公司与美国最大清洁能源供应商星座能源公司(ConstellationEnergy)达成重大合作协
4月27日至29日,第十六届中国国际核电工业展览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国家电投集团国核自仪在此间发布和睿全系列产品,标志着“和睿”品牌布局三大平台、八大产品体系战略已迈入成熟化产业应用全新阶段。随着中国核能安全发展、创新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核电技术服务核心能力得到持续增强。本次发
【编者按】为贯彻落实中国西电“聚焦价值创造,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发展目标,西开电气坚持以“11563”战略目标为指引,以质量为根本,以创新为主线,以效益为中心,奋勇争先、勇挑重担,在市场开拓、科技创新、工程建设等各方面团结奋进,不断刷新高质量发展“成绩单”。西开电
5月1日,我国首座商业重水堆核电站——中核集团旗下上市公司中国核电投资控股的秦山核电三期1号机组与华东电网解列,正式完成本次燃料循环发电任务。至此,该机组自2023年4月24日并入华东电网以来,保持安全稳定经济环保运行,单循环连续运行738天,创下了我国在运核电机组连续并网运行的最长纪录,以
当地时间4月28日中午,位于欧洲伊比利亚半岛的西班牙和葡萄牙突发大范围停电,导致交通瘫痪、通信中断、公共服务陷入混乱,波及逾5000万民众。(来源:东亚能源产业观察nbsp;作者:天津景钰信息咨询)受此影响,西班牙全境约116列火车停运,马德里等多地地铁关闭,医院启动应急供电设备,马德里网球大
4月28日,汉缆股份发布2024年年报。公司在全年实现营业收入925,973.53万元,同比下降4.1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5,512.97万元,同比下降13.81%。报告期末,公司实现资产总额114.45亿元,较上年末增加9.8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所有者权益81.25亿元,较上年末增加5.83%;报告期末公司资产负债率
2025年4月29日,中广核广东大亚湾核电基地六台机组累计上网电量突破1万亿千瓦时,成为我国首个达成此里程碑的核电基地。其中,输送香港的电量超3200亿千瓦时,占香港总用电量的四分之一,为粤港澳大湾区的繁荣发展提供了清洁能源保障。中广核大亚湾核电基地航拍矗立在南海之滨的深圳大亚湾核电站于1994
4月,全球核电发展史迎来里程碑时刻——中国自主研发的“玲龙一号”(ACP100)全球首堆主泵在海南昌江成功吊装就位。这一直径仅3.36米的核心设备,不仅是反应堆冷却系统的“心脏”,更标志着我国在模块化小型堆(SMR)领域实现了从设计到工程实施的跨越式突破。(来源:能源新媒文/范珊珊)作为全球首
据CNBC报道,科技和能源行业在俄克拉荷马城的哈姆美国能源研究所聚集,讨论美国如何满足人工智能数据中心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亚马逊和英伟达在会议上向石油和天然气高管们表示,为人工智能提供动力的所有选项都在考虑之中,包括像天然气这样的化石燃料。(来源:国际能源小数据作者:ESmallData)大型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4月28日,中国核电公告,公司控股在运的福建漳州核电站1号机组自投入商业运行之日起,未参与市场交易形成价格的电量(即计划上网电量),执行福建省煤电基准价0.3932元/千瓦时(含税)。为更好支持国家重大项目建设、助力电力保供,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促进核电机组满发多发。公司
据媒体报道,4月27日,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决定核准包括华能福建霞浦一期工程在内的5个核电项目。会议强调,发展核电必须确保安全万无一失,要压实参建单位和业主单位主体责任,按照全球最高安全标准建设和运营核电机组,持续加强安全监管能力建设,切实兜牢核电安全保障网。华能福建霞浦核电项目位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近期,位于中印边境的西藏阿里地区日土县境内,30MW光伏+24MWh储能项目已稳定运行近半年,项目采用3.45MW集中式储能升压一体机,由2台1725kW构网型储能PCS并联构成。据悉为了提高电站的发电效率,该项目采用海得新能源3.45MW集中式储能升压一体机,由2台1725kW构网型储能PCS并联构成
近日,广东茂名电白抽水蓄能电站机组水泵水轮机模型第三方验收试验在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力机械实验室顺利完成并通过验收。茂名电白抽水蓄能电站是国家能源局《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十四五”重点实施项目、《广东省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重点建设项目,共装机4台300MW单机容量
一、市场成员情况截至2025年4月底,内蒙古电力多边市场主体数量达到3459家,其中发电企业579家,电力用户2758家,售电公司122家。发电企业中,火电企业69家,风电企业221家,光伏企业260家,一体化项目2家,13家独立储能,13家六类市场化项目;发电企业参与市场容量:火电4047.5万千瓦,风电2851.826万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能源危机带来的压力使得能源市场、地缘政治和全球经济无法稳定发展,进一步破坏的风险始终存在。同时,由于能源系统电气化程度的提高,电力的增长速度持续超过能源需求总量的增长,电力供应愈加影响着经济、区域发展以及许多其他领域,电力安全和可负担性在许多国
2025年欧洲智慧能源展(IntersolarEurope2025)于5月7日至9日在德国慕尼黑国际展览中心隆重举行。作为影响力最大的光伏行业展会,欧洲智慧能源展汇聚了全球最尖端的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作为数智化光伏支架和系统解决方案专家,安泰新能源携智能跟踪支架解决方案、固定支架全场景解决方案和屋顶光伏设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六大发电集团一季度报告日前陆续披露,国家能源集团在利润规模与资产扩张方面延续领跑优势;国家电投凭借持续增长动能,营收排名上升1个位次;华能集团喜迎“开门红”,利润总额排在第2。2025年一季度,国家电投营业收入超越华能集团,跻身六大发电集团第二位。营业总收入营业总收入
5月8日,在德国慕尼黑IntersolarEurope展会现场,正泰新能与全球知名可再生能源企业Belectric成功举行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正泰新能国际销售总经理何霖、销售经理JudyLu,与Belectric供应链总监FabianValta、采购经理WeiranXu共同出席了签约活动,标志着双方在欧洲市场的合作迈入全新阶段。根
4月,甘肃省完成发电量189.6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32%。1-4月,全省完成发电量791.9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34%。4月,甘肃省全社会用电量141.3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57%。1-4月,全省全社会用电量累计592.4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03%。一、全省全社会用电情况1.分产业用电4月,第一产业用电量1.36亿千瓦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5月12日,山西省能源局发布关于公布2025年第一批废止风电光伏发电项目规模清单的通知。文件明确,组织各市能源局对投资不积极、确定无法建设的存量风电光伏发电项目进行了梳理。根据相关市上报的拟废止、核减规模项目清单,现对娄烦县天池店乡王家崖村光储一体化发电等14个项目、总
5月7日-8日,在Intersolar展会现场,正泰新能ASTRON7s系列组件凭借卓越性能通过德国莱茵TVHW4冰雹测试及TV北德超高载荷测试并被授予荣誉证书,印证其在极端应用场景下的性能优势,为全球分布式光伏树立可靠性标杆。5月7日,在正泰新能展台现场,德国莱茵TV集团全球电力电子产品服务副总裁兼大中华区太
“受制于资源、气价、电价等多方面因素,投资大、成本高、效益差成为当下气电的独有标签,部分项目进入了‘气电价格倒挂、运行小时数下降、项目经济性下降、进一步压缩运行小时数’的恶性循环。”在日前召开的“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天然气产业发展大会”上,中石化天然气分公司天然气研究中心副经理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水利部近日公告,停止开展绿色小水电示范电站创建活动。详情如下:水利部农村水利水电司关于停止开展绿色小水电示范电站创建活动的公告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清理优化创建示范和评比表彰活动有关要求,“绿色小水电示范电站创建”已移出全国创建示范活动保留项目目录,相关活动不再
5月9日,四川省在建规模最大的单体光伏项目——华电新能中咱120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正式开工建设,该项目由中国华电在金沙江上游区域投资建设。华电新能中咱120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巴塘县中咱镇,占地约2.5万亩,是国家“十四五”重点建设的金沙江上游清洁能源基地新能源发电先
全国已有700座在国家能源局注册备案!大坝数量和整体安全形势不断迈上新台阶5月8日,随着金沙江上游巴塘水电站大坝完成备案,我国在国家能源局注册(含备案)的运行水电站大坝数量达到700座,总装机规模突破3.34亿千瓦,总库容超5191亿立方米,分别占到全国水电总装机容量的76%,全国水库总库容的52%。
5月1日,嘉陵江公司联合西安热工院完成青居水电站4台机组监控系统国产化改造,标志着华能睿渥DCS系统首次在灯泡贯流式机组成功投运。本次改造过程中,联合开发团队克服检修时间紧、调试任务重等挑战,解决了传统进口DCS系统核心硬件对外依赖性高、运维成本攀升、系统响应迟缓、操作系统无法更新等影响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5月8日,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关于支持加快算电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文件明确,加快实施源网荷储一体化算电融合示范项目,重点布局园区级万卡集群以上算力规模。到2027年,在阿坝、甘孜、凉山、雅安、攀枝花(以下简称“三州两市”)等区域,在尊重市场规律、充分论证研究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5月8日,湖南发展公告称,公司拟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湖南湘投能源投资有限公司持有的湖南湘投沅陵高滩发电有限责任公司85%股权、湖南湘投铜湾水利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90%股权、湖南湘投清水塘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90%股权、湖南新邵筱溪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95%股权,同
在“双碳”目标与电力市场化改革的双重驱动下,一种无烟囱、无冷却塔,却能调度百万千瓦级资源的“隐形电厂”正在全球崛起——这就是虚拟电厂(VirtualPowerPlant,VPP)。它不生产一度电,却通过算法与数据将零散的分布式光伏、储能、电动汽车乃至空调负荷,编织成一张覆盖全社会的能源互联网。从特斯
近日,青海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禁止在黄河茨哈峡水电站工程建设占地和淹没区新增建设项目和迁入人口的通告,详情如下: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禁止在黄河茨哈峡水电站工程建设占地和淹没区新增建设项目和迁入人口的通告青政〔2025〕15号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委、办、厅、局:为确保黄河茨哈峡水电
4月22日,藏木水电站累计发电量突破200亿千瓦时,连续安全运行3800余天。藏木水电站作为西藏电网主力电源点,自投产以来,深度参与电网调峰、调频工作,并为电网提供充足旋转备用容量,提升了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水平和电力保障能力,为西藏清洁能源高质量发展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5月6日,辽宁省营口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关于印发《营口地区2025年有序用电方案》的通知,预计2025年营口电网全口径最大电力435万千瓦,发生在8月、12月,因此迎峰度夏、迎峰度冬工作仍然存在一定压力。为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以营口地区最大负荷缺口分别为Ⅵ级:23
5月1日,央视《朝闻天下》栏目播出《粤西“风火打捆”送出工程投产》,报道4月30日鹅凰系列工程投产。4月30日,广东500千伏鹅凰开关站及相关线路升级改造工程(以下简称“鹅凰系列工程”)投产。作为全国最大规模的海上风电打捆送出工程,该站汇集了粤西6座巨型海上风电场和两座常规火电厂资源,此次并网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