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软件控制软件评论正文

河北电力调度通信中心管理与技术创新纪实

2011-10-25 10:18来源:北极星电力信息化网关键词:电力通信电力调度省地一体化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如何在工作中保持创新热情,将创新成果应用于实际工作中?河北电力调度通信中心(以下简称调通中心)在企业标准化建设过程中,在生产一线的工作中积极寻找问题,大胆突破,同时对其他单位好的创新成果主动借鉴应用,取得和推广了一大批管理与科技创新成果。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  善于借鉴好的创新成果

在一次工作例会上,省公司总经理孙正运曾提到过石家庄供电公司的“配网线路检修预报竣工”的做法。虽然只是当时例会上一句简单的话,但调通中心负责人却记在了心上。

一直以来,在无人值班变电站、主网、农网和配网输电线路检修中,都存在这样的情况——检修人员早早完成了检修工作,但需要操作人员到站才能操作设备送电,因此大量的时间被白白浪费。听到有工作方法可以改变这种情况,会后,调通中心负责人立刻派专人到石家庄供电公司调研“配网线路检修预报竣工”工作方法。

“这个工作方法其实很简单,就是多一句话的事。”调通中心陈大军介绍,“检修人员在预计检修快要结束时,提前通知调度人员,以便尽早安排送电工作。这样一来,操作人员就可以提早来到现场,实现送电工作和检修任务无缝对接,及早送电。”

正如孙正运总经理说的,“将别人好的创新成果拿来应用也是创新。”调通中心积极实践着这样的理念,不但自己进行创新,而且善于借鉴好的创新成果。4月7日,调通中心组织召开了推广“配网线路检修预报竣工”“五小”成果电视电话会议,部署相关工作。在与多个部门进行沟通、协商后,调通中心编制印发了《关于加强和规范调度报竣工管理的通知》,将该成果扩大推广至主网、农网和配网输电线路的检修,要求涉及操作人员到站操作的检修工作都要执行预报竣工。同时,调通中心还规定了预报竣工的规范用语、工作流程、时间要求等,对正式报竣工环节存在的不规范情况进行了统一要求,并强调了竣工复核制,确保了调度报竣工环节的安全。

自“配网线路检修预报竣工”工作方法执行以来,近千项检修工作执行了预报竣工,设备停电时间平均减少40分钟,既保障了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又增加了对客户的供电量,实现安全与经济效益双丰收。

标准化建设中创新实行   省地一体化调度预令

“今年工作起来更轻松了,我们的各项作业标准经过一年的实践和完善,今年应用起来更加成熟、更加顺畅,估计今年的停电时间比去年还能再缩短1小时。”在一个110千伏变电站秋检现场,被问及今年检修与往年有什么不同时,检修员工爽快地说。

能有这样令人欣慰的改进,调通中心推行的省地一体化调度预令制度发挥了重要作用。省公司从2010年开始在大型作业现场全面推行标准化作业流程。在这场“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的标准化建设过程中,调通中心精心梳理岗位工作,充分发挥一线员工智慧,提出了省地一体化调度预令制度。

“原来干活,调通中心不下令我们就只能在现场眼巴巴等着,等调度下令后我们要现填写各种工作票,手忙脚乱中把很多时间都浪费了!”一个检修工区的班长说,“实行调度预令以后,在前一个工作日的22时之前调通中心就会发布操作预令,我们早早就可以根据预令安排工作,填好工作票。第二天到了现场,只要一下令,就可以马上进入检修状态。”

在省地一体化调度预令中,通过对调度操作流程的梳理,调通中心还对以往自低压至高压逐级、逐设备转检修的操作模式进行大胆改进,将低、中、高压设备依次转为冷备用,然后对同级设备进行并行操作,最后同时转检修。这一标准化模式的推广,再次缩短了操作时间,使得停送电操作与检修工作的衔接更加紧密、顺畅。

2009年12月16日,为了配合大广高速施工,馆陶220千伏变电站需要全停,当时还没有推广调度预令,仍然沿用当天下令和逐级停电的操作模式,从3时24分调度开始下令,到10时11分最后一条指令执行结束,一共用了6小时47分。而2010年3月16日馆陶220千伏变电站同样再次全停,根据省地一体化调度预令,提前3天商量了操作顺序,提前一天就下达了预令,省、地、县三级调度配合,高、中、低压设备同时并行操作,3时58分开始到7时30分结束,整个过程只用了3小时32分。一样的操作,时间却缩短了3小时15分钟,提高效率近50%。

“以前每当到了春秋检,我们早起上班孩子还在睡觉,晚上回来孩子已经上床。为此,各工区还要成立专门为一线员工接孩子放学的服务队。如今提前完成了任务,我们也能按时上下班了!”员工于海滨说。

服务生产一线    注重创新实践

新建输变电工程投产过程中,都必须进行继电保护向量检查,根据现行规程,这样的检查要求用工作电压和负荷电流进行。去年沧州220千伏城关高铁站工程投产中,由于高铁还没有运营,线路上的负荷为零,线路保护、母差保护向量检查无法进行,这可怎么办?与铁路部门多次协商,只能专门调用重载试验机车在轨道上运行,以模拟实际工作产生的电流,这样做意味着铁路部门要付出巨额的经济代价。20多天过去了,机车仍旧没有协调好,眼睁睁地耽误了很多时间。

在电网新建工程投产中,类似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在投产后系统潮流小、负荷轻,尤其是向电厂反送电和高铁供电初期基本都没有负荷,无法达到进行继电保护向量检查所需的电流,在此情况下进行继电保护向量检查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即便是针对负荷充足的普通变电站,也因为继电保护向量检查试验无法在新设备投运之前完成,新设备投运中必须要进行一系列复杂的倒闸操作,耗时费工。如果一旦在此期间出现继电保护装置动作失误或拒绝动作,对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来说,都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面对这么多的问题,就没有改进的方法吗?“不能说没有办法,只是自参加工作以来,大家都是按照这种方式进行检查,几十年过去了,几乎没有人想过要去改变这种方式。”继电保护专业的员工说。

可是不改变不等于不能改变,生产一线的问题就是创新课题。调通中心员工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们开始琢磨着彻底改变这种既不方便又不安全的检查方式。他们与省电研院的专家进行沟通,经过大量的研究和试验工作,试验设备和试验方案逐渐成型。但是新的问题马上又出现了——变电站结构形式不同,需要差异化的试验方案;配备的继电保护装置型号繁多,他们研制的新试验设备不匹配。变电站的继电保护装置型号多达上百种,要想所有的装置都适应新的试验设备谈何容易。

创新之路是充满曲折的,他们没有轻言放弃。经过不断对试验设备的改良和对部分保护装置的试验方法进行改进,一种新的试验技术——“投产前完成继电保护向量检查技术”终于诞生了。

9月17日,调通中心联合科技信息部组织召开了“投产前完成继电保护向量检查技术”论证会。来自国调中心、华北网调、山东省调、中国电科院、国网电科院、江苏电科院以及国家继电保护及自动化设备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华北电力大学等单位的9名专家一致认为,这既是一项专业技术的突破,也是管理理念的创新。这种方法方便可行、安全可控、经济实用,可以在110千伏至220千伏新建变电站和具备条件的扩建变电站推广应用。

今年以来,调通中心已经在石家庄阳关、鹿泉220千伏变电站,保定黄岸、涞阳220千伏变电站,沧州南皮220千伏变电站,石家庄协神和邯郸贾口110千伏变电站成功应用了这项新的技术,并在投产前完成继电保护向量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实现了对投运步骤的大幅简化。以涞阳220千伏变电站投运工作为例,现场共编制执行操作票21张、操作920步,第二种工作票8张,比采用传统方法投运的同等规模变电站(需执行操作票105张、操作1790步,第二种工作票39张),分别减少了80%、48.6%和79.5%。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电力通信查看更多>电力调度查看更多>省地一体化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