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网信息化自动化项目正文

国网电科院自主研发的配电自动化系统在南京上线试运行

2011-10-25 14:49来源:南京日报关键词:配电自动化国网电科院智能化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今年年底前,由国网电科院研制的南京配电自动化系统将正式上线运行。昨天,试点区域内64条配电线路已经全部装上传感器,由南京供电公司调度中心进行远程监控、管理。在这套系统的管理下,因线路故障导致的停电时间,将从过去的以“小时”计算,变成以“分钟”计算。

新系统上线,停电时间从几小时变成几分钟

9月28日开始,南京配电自动化系统上线试运行。到昨天,试点区域内的夫子庙、奥体和中山陵地区的64条线路已经全部改造完毕。

“我们进行了系统化的改造,建设了一套配电管理平台,安装了236个终端设备,并对一次设备进行了电动操作改造,建设了配电通信网络,效果很明显。”负责整个工程的国网电科院国电南瑞配电/农电分公司总经理沈浩东介绍说,十一期间夫子庙地区用电负荷加大,部分地区出现停电,“以前停电后,供电局派出抢修队伍对线路进行检查,然后再处理,最少需要1—2小时才能恢复供电。配电自动化系统投入以后,供电公司的调度监控人员马上就能进行故障定位,通过遥控远程操作开关,将有故障的线路进行隔离,通过恢复和负荷转供,最多只有几分钟,有时候可能十几秒钟就恢复供电了。”

据介绍,除了紧急事故的迅速处理,平台自带的系统还能够预测一段时间内的用电高峰、低谷,并将这些信息反馈给用户。比如说,居民可以通过接收短信的方式,来了解什么时候本地区负荷较高,或者何时可能会停电。

每条线路加装传感器,配网调度实现智能化

国电南瑞公司技术负责人杜红卫介绍,配电环节是将高压输电配比成一般民用电的过程。这个管理平台就像一个神经中枢,让供电公司对全市的配电环节信息一目了然,而传递这些信息的一个个“神经末梢”就是传感器。

这些传感器分为两部分,“终端环节装在环网柜、开闭所和柱上开关等节点上,像耳朵和眼睛一样,随时观察电流和电压变化。通信环节则装在光缆上,终端记录的信息由它上传到各个变电站,再由变电站统一传输到供电局。”杜红卫说,南京的配网调度因此实现了从人工到智能、从手动到自动、从事后到事前的转变。

配电管理主站系统核心技术自主研发,国际领先

到目前为止,国电南瑞已承担了国家电网公司前两批23个配电试点项目中的14个。南京配电试点工程是其中的第二批,项目于今年4月底开始建设。

“其中的配电管理主站系统OPEN-3200和配电终端设备都是由我们自主研发,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沈浩东介绍,OPEN-3200配电网自动化管理系统是一个信息集成及综合利用系统,先后获得国家电网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电力科技进步二等奖,核心技术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在国内已完成的配电自动化试点工程中,OPEN-3200系统中标率超过70%,上海世博园、银川、杭州、北京城区等项目已顺利通过验收。新近的研发中,国电南瑞还在一系列智能化功能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据了解,近年来,国网电科院已经完全掌握了国内智能配电网技术的话语权。该院牵头编写了配电自动化领域的一系列公司企业标准,同时参与了多部配电行业标准的编制和修订,一共起草或修订了7项行业标准。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配电自动化查看更多>国网电科院查看更多>智能化查看更多>